首页  专利技术  电子通信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一种pag水基淬火介质自动化生产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2025-05-23 16:20:07 378次浏览
一种pag水基淬火介质自动化生产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PAG水基淬火介质自动化生产反应釜,反应釜体的顶端通过搅拌电机向下在反应釜体内部设有搅拌器,反应釜体的顶部还设有观察口及原料添加口,反应釜体的下部还设有反应釜出料口,在反应釜体内、外螺旋盘绕热交换管,并在内、外螺旋盘绕热交换管的两端设有进、出口;反应釜体外还设置有反应釜体夹套,外螺旋盘绕管通过反应釜体夹套包裹在其中。反应釜釜体通过搅拌电机实现釜体内部搅拌;釜体顶部左右设有观察口及辅料添加管道,添加原辅料,反应釜体夹套用于加热保温;在反应釜体的内、外壁上分别设置有内、外螺旋盘绕热交换管,同时配合反应釜体夹套的使用,使反应釜体有一个恒定的温度,保证反应质量。
【专利说明】
一种PAG水基淬火介质自动化生产反应釜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涉及PAG水基淬火介质自动化加工生产的热处理加工介质精确控制、高效生产的生产设备,具体一种PAG水基淬火介质自动化生产反应签O
【背景技术】
[0002]目前PAG水基淬火介质由于其无毒,无烟、不燃烧、抗老化、寿命长的物理特性,以及其冷却速度介于盐水与冷油之间,有较高的稳定性、消泡性及防锈性能,冷却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可随浓度的变化进行调整的优点,其冷却能力覆盖水到油之间的冷却区域,适用性极高。广泛应用于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中低合金结构钢、弹簧钢、渗碳钢的热处理生产中。
[0003]PAG淬火剂是以PAG聚合物为主,加上其它提供辅助性能的添加剂而制成的。在工件淬火过程中,工件周围的液温一旦升到溶液的逆溶点以上,PAG聚合物就从溶液中脱溶出来,以细小液珠形式悬浮在淬火液中。悬浮的PAG液珠一接触到红热工件,由于其非常好的润湿性会粘附到工件表面上,形成富水的包膜把工件包裹起来。PAG淬火介质就是靠这种包膜来调节水的冷却速度,降低淬火介质的冷速,避免工件因冷速过大出现淬火开裂的问题。工件冷却下来后,黏附在工件上的聚合物又会回溶到淬火液中。因此PAG水基淬火介质在使用时要严格控制其浓度,根据目前热处理行业中PAG水基淬火介质的使用情况来看,每条热处理线都会根据不同的产量及工艺调整PAG水基淬火介质的使用浓度,因此在PAG水基淬火介质生产时要严格控制其生产质量。
[0004]目前PAG水基淬火介质生产多用常规化工反应釜,在生产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合格,常见问题如下:
[0005](1)、添加原料的量不精确,生产时直接用称称量,而生产PAG淬火介质的原料粘度较高,不易添加,且容器上残留比例大,生产费时费力,各类辅助成分含量区别大,致使生产出来的PAG淬火介质成分含量不一致,导致PAG水基淬火介质在正常添加时达不到冷速要求,影响生产质量。
[0006](2)、搅拌系统不够完善,搅拌效率不高,PAG水基淬火介质生产时,需要充分反应,混合均匀,防止装桶时所装原液还存在块状物,如果生产的PAG水基淬火介质不是均匀体,会影响产品质量及使用效果,在工序上也要延长搅拌时间,浪费人力物力。
[0007](3)、常规化工反应釜升温时间长,加热效率低,无法精确控制反应进程。由于PAG水基淬火介质的生产过程都是连续进料,常规的电加热进行升温控制。常规反应釜无法及时降温,生产时不得不对高温PAG水基淬火介质进行装桶,以便继续生产,这种方法温度控制精度差,能耗高,不利于生产计划安排,浪费时间,提高了盛装铁桶变形、破裂的可能,影响储存、运输及使用。

【发明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针对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不足,对PAG水基淬火介质生产反应釜进行了设计制作,提供一种PAG水基淬火介质自动化生产反应釜。
[0009]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PAG水基淬火介质自动化生产反应釜,包括反应釜15,反应釜15的顶端通过搅拌电机I向下在反应釜15内部设有搅拌器10,反应釜15的顶部还设有观察口及原料添加口 2,反应釜15的下部还设有反应釜出料口 9,其特征在于:在反应爸15的内、外设有热交换管5,分别为内、外螺旋盘绕热交换管5b、5a,并在内、外螺旋盘绕热交换管5 b、5a的两端设有进、出口 3、4;反应爸15外还设置有反应爸夹套8,外螺旋盘绕管5a通过反应釜夹套8包裹在其中。
[0010]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搅拌器10上部分为螺旋搅拌器10a,下部为锚式搅拌器1b0
[0011]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反应爸15的顶端还设有辅料添加管道16。
[0012]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反应釜15侧壁设有测温探头11、电子称7、流量控制电子阀门12、控制箱13,测温探头11、电子称7、流量控制电子阀门12、控制箱13都与控制电脑14相连;电子称7还对应设有添加原料所使用的容器6。
[0013]有益效果:
[0014]本实用新型反应釜通过搅拌电机实现釜内部搅拌;反应釜顶部左右设有观察口及辅料添加管道,添加原辅料,反应釜夹套用于加热保温;在反应釜的内、外壁上分别设置有内、外螺旋盘绕热交换管,螺旋盘绕管的热交换均匀无死角,同时配合反应釜体夹套的使用,使反应Il有一个恒定的温度,保证反应质量。
[0015]本实用新型使用优化了反应釜的加热、冷却方式,本实用新型在反应釜及反应釜内部都设有冷热交换管道,交换管的端口处都设有自动化阀门,阀门与电脑相连,根据所设定的生产工艺及测温探头所检测的温度,对反应釜内物质进行加热、冷却,对生产过程进行及时控制。大大减少了加热、冷却的时间,提高的生产效率。
[0016]反应爸及反应爸夹套上连接有热交换管道,热交换管道外部连接有冷、热水进出口;反应釜底部设有出料口;反应釜侧壁设有测温探头检测反应物温度;辅料添加管道,冷、热水进出口,出料口,搅拌电机,测温探头及电子称都与控制箱及控制电脑相连,以实现智能化生产控制。以保证每一釜生产的PAG水基淬火介质各成分的比例相同,避免了因生产上添加原料不准确而导致的产品质量问题。
[0017]本实用新型优化了反应釜的搅拌系统,根据生产流程对搅拌强度进行调整,避免了因为PAG原料刚刚加入到反应釜时,因为搅拌强度不易调节导致搅拌器损坏,或因原料太稠,搅拌器无法转动而烧坏了电机。采用锚式和螺旋搅拌器结合使用,锚式搅拌器在搅拌时对反应釜底部较稠的原料进行强力搅拌,而螺旋搅拌器在反应釜中部搅拌时可实现反应釜内流体上下对流,大大提高了搅拌效率,减少了生产所需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避免了因搅拌不足时所生产的产品不均匀。
[0018]流量阀、电子称与控制电脑相连,可对所添加的原料进行定量控制,称量PAG原料时,使用可累计电子称,产量完成后利用数据线将PAG原料质量输入电脑,通过电脑计算其他辅料的量,并控制与电脑接连的流量阀添加定量的辅料,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反应釜的螺旋盘绕热交换管结构图。
[0021 ]图中I是搅拌电机,2是观察口及原料添加口,3、4是进、出口,5是热交换管道,5a是外螺旋盘绕热交换管,5b是内螺旋盘绕热交换管,6是添加原料所使用的容器,7是电子称,8是反应釜夹套,9是反应釜出料口,10是搅拌器,1a是螺旋搅拌器,1b是锚式搅拌器,11是测温探头,12是流量控制电子阀门,13是控制箱,14是控制电脑,15反应爸,16是辅料添加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本实用新型如图1、2所示。
[0023]—种PAG水基淬火介质自动化生产反应釜,包括反应釜15,反应釜15的顶端通过搅拌电机I向下在反应釜15内部设有搅拌器10,反应釜15的顶部还设有观察口及原料添加口2,反应釜15的下部还设有反应釜出料口9,在反应釜15内、外设有热交换管5,分别为内、夕卜螺旋盘绕热交换管5b、5a,在内、外螺旋盘绕热交换管5 b、5a的两端设有进、出口3、4;反应爸15外还设置有反应爸夹套8,外螺旋盘绕管5a通过反应爸夹套8包裹在其中。
[0024]所述搅拌器10上部分为螺旋搅拌器10a,下部为锚式搅拌器10b。
[0025]反应爸15的顶端还设有辅料添加管道16。
[0026]反应釜15侧壁设有测温探头11、电子称7、流量控制电子阀门12、控制箱13,测温探头11、电子称7、流量控制电子阀门12、控制箱13都与控制电脑14相连;电子称7还对应设有添加原料所使用的容器6。
[0027]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工艺要求提前设置加工流程,编写程序后保存,准备好原料后,即可运行程序,进行生产。
【主权项】
1.一种PAG水基淬火介质自动化生产反应釜,包括反应釜(15),反应釜(15)的顶端通过搅拌电机(I)向下在反应釜(15)内部设有搅拌器(10),反应釜(15)的顶部还设有观察口及原料添加口(2),反应釜(15)的下部还设有反应釜出料口(9),其特征在于:在反应釜(15)内、外设有热交换管(5 ),分别为内、外螺旋盘绕热交换管(5b、5a),并在内、外螺旋盘绕热交换管(5 b、5a)的两端设有进、出口(3、4);反应釜(15)外还设置有反应釜夹套(8),外螺旋盘绕管(5a)通过反应釜夹套(8)包裹在其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AG水基淬火介质自动化生产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器(10)上部分为螺旋搅拌器(1a),下部为锚式搅拌器(1b)。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AG水基淬火介质自动化生产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反应釜(15)的顶端还设有辅料添加管道(16)。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PAG水基淬火介质自动化生产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反应釜(15)侧壁设有测温探头(n)、电子称(7)、流量控制电子阀门Q2)、控制箱(13),测温探头(11)、电子称(7)、流量控制电子阀门(12)、控制箱(13)都与控制电脑(14)相连;电子称(7)还对应设有添加原料所使用的容器(6)。
【文档编号】B01J4/02GK205627942SQ201620431540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5月13日
【发明人】王方斌, 杜晓青, 胡斐, 张贵康
【申请人】十堰双齐科技有限公司
文档序号 : 【 10939482 】

技术研发人员:王方斌,杜晓青,胡斐,张贵康
技术所有人:十堰双齐科技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王方斌杜晓青胡斐张贵康十堰双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返回列表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