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电子通信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用于盲固到支承体的制品的制作方法

2025-03-27 14:40:07 525次浏览
12之间敞开。
[0化0] 主体11具有上表面13W及与上表面13相对的下表面14。
[0化1] 上表面13是平坦的,而下表面14具有平坦的中屯、部分8W及几乎为截头圆锥形 的倾斜的外围部分86,开口 15设置在平坦的中屯、部分中,该外围部分与平坦的中屯、部分8 连接。
[0化2] 开口 15通向上表面13和下表面14。
[0化3] 开口15具有两个相对的长边62和两个相对的短边87W及两个凸起16,该两个凸 起16均为拱形形状并且设置在两个对应的长边62上。
[0化4]第一部分10也具有两个周向凹槽17 (也称为引导区)和两个开口 19 (也称为锁 定区),每个周向凹槽17为弓形形状并且延伸几乎四分之一个圆,每个开口 19设置在主体 11中。两个凹槽17和两个开口 19均通向上表面13和下表面14。
[0化5]凹槽17和开口19是由障碍物20彼此分隔开的不同区域,该障碍物在此由主体11的材料区形成。
[0化6] 开口 19设置成紧邻对应的凹槽17并且设置成在对应的凹槽17的周向延伸部分 中。
[0化7]由凹槽17、障碍物20和开口 19形成的每个组件总体上延伸四分之一个圆,并且所 形成的两个组件在主体11上设置成彼此径向相对。
[005引各凹槽17均具有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W及内壁88,该第二端与第一端21相对 并且位于紧邻在对应的凹槽17旁边的开口19,该内壁88界定在该两端21和22之间的预 定长度的引导空间。
[0化9] 第一部分10还包括两个凸台18,该两个凸台18均设置成从内壁88伸入对应的凹 槽17的引导空间。
[0060] 该些凸台18均位于对应的凹槽17的第一端21旁边并且因此与第二端22间隔一 定的距离。
[0061] 凸台18均局部地限制对应的凹槽17的引导空间。
[0062] 各开口 19在横截面上具有总体方形的形状,并且具有界定锁定空间的内壁23。
[0063] 各开口19在凹槽17的第二端22侧紧跟着凹槽17,而障碍物20将开口19与对应 的凹槽17分隔开。
[0064] 形成该两个障碍物20的主体11的材料区均具有第一前缘92和第二前缘93,该第 一前缘在第二端22水平处连接到对应的凹槽17的内壁88,该第二前缘与第一前缘92相对 并且连接到对应的开口 19的内壁23。
[00化]主体11、凹槽17和开口 19被构造成使得主体11的上表面13在各障碍物20的第 一前缘92的水平处与各凹槽17的内壁88形成直角,并且在各障碍物20的第二前缘93的 水平处与各开口 19的内壁23形成直角。
[0066] 凹槽17和开口 19在该里被构造成使得连接凹槽17的第一两端21的对角线穿过 设置在主体11上的开口 15,穿过开口 15的短边87,而连接两个开口 19的对角线穿过主体 11的开口 15,穿过开口 15的长边62,与凸起16相交。
[0067] 换句话讲,第一两端21均设置成与开口 15的对应的短边87相对,而两个开口 19 均设置成面对在对应凸起16的水平处的开口的长边62。
[0068] 两个提性凸耳12均从主体11的下表面14的中屯、平坦部分8伸出,并且均在第一 端37 (也称为自由端)和与第一端37相对的第二端89之间轴向地延伸,各凸耳12在第二 端的水平处与主体11连接。
[0069] 各凸耳12均具有内表面29、与内表面29相对的外表面30、连接内表面29和外表 面30的第一平坦侧面63W及与侧面63相对的第二平坦侧面64,并且第二平坦侧面也连接 内表面29和外表面30。
[0070] 内表面29具有通过第二端89与主体11连接的第一平坦部分31、与第一平坦部分 31相对的第二平坦部分33,W及将第一平坦部分31和第二平坦部分33连接的具有预定斜 率的倾斜部分32。应当注意,该内表面也具有在倾斜部分32与第一平坦部分31之间的过 渡部分(未不出)。
[0071] 外表面30具有通过第二端89与主体11连接的第一平坦部分71、连接到第一平坦 部分71的第二直部分72和连接到第二直部分72的第=倾斜部分73。
[0072] 多个槽口 34设置在各凸耳12的第二直部分72中,使得该些槽口 34均具有与第 二直部分72相关的基部和凹部W及位于第二直部分72的水平的顶部。
[0073] 应当注意,第二直部分72在轴向上相对于第一平部分71偏移,W便在第一平坦部 分71与第二直部分72之间形成肩部91,而第一平坦部分71比第二直部分72更靠近制品 1的轴线。
[0074] 各凸耳12也具有凹陷35,该凹陷开放到内表面29的第二平部分33中,并且开放 到其第一侧面63并且位于其第一自由端37的水平。
[0075] 各凹陷35因此具有设置在对应的凸耳12的侧面63上的侧开口 38、设置在对应的 凸耳12的第一自由端37的水平的下开口 67,W及设置在对应的凸耳12的内表面29的第 二平坦部分33上的内开口 68。
[0076] 各凹陷35从侧开口 38延伸到与侧开口 38相对的设置在对应的凸耳12中的内侧 壁36,从下开口 67延伸直至设置在对应的凸耳12上的与下开口 67相对的上内壁39上,并 且从内开口 68延伸到与内开口 68相对的设置在对应凸耳12上的内底壁66。
[0077] 上内壁39具有弯曲部分W及与弯曲部分连接的平坦部分,该弯曲部分从侧开口 38延伸到平坦部分。
[007引两个提性凸耳12彼此对称(镜像),使得一个凸耳12的内表面29面对另一个凸 耳12的内表面29,并且使得凹部35交错设置。换句话讲,设置在一个凸耳12中的侧内壁 36与设置在另一个凸耳12中的侧内壁36对角地相对,并且设置在凸耳12中的侧开口38 同样如此。
[0079]应当注意,各凸耳12具有刚性部分(未示出)W及相对于刚性部分的提性部分 (未示出),该刚性部分分别形成在内表面29的部分31和外表面30的部分71的水平处, 该提性部分由对应的凸耳12的剩余部分形成。
[0080] 在不存在压力的情况下(图1至图3、图7和图9),提性凸耳12呈现静止位置,在 该静止位置,各个凸耳12的内表面29的两个平坦部分33W第一预定距离分隔开。各个凸 耳12的外表面30的第二平坦部分72同样如此,W第二预定距离分隔开。
[0081] 该些凸耳12也被配置成在它们各自的内表面29的水平受压时分开。
[0082] 凸耳12然后呈现工作位置,在该工作位置,各个凸耳12的内表面29的第二平坦 部分33W第=预定距离分开,第=距离大于第一距离。各个凸耳12的外表面30的第二平 坦部分72同样如此,W第四预定距离间隔开,第四距离大于第二距离(详见下文)。
[0083] 第一部分10还包括两个类似的叶片24,各叶片均从主体11的下表面14的中屯、平 坦部分8伸出,并且均朝向各自的自由端94轴向延伸。
[0084] 各叶片24均具有内表面25W及与内表面25相对的外表面26。
[0085] 外表面26是平坦的,而内表面25在主体11的一侧具有平坦部分并且在自由端94 的一侧具有弯曲部分。
[0086] 各叶片24被构造成使得其对应的内表面25设置成与对应的凸耳12的外表面30 的第一平坦部分71相对并且部分地与第二直部分72相对。因此,第一两个凸耳12部分地 在两个叶片24之间延伸。
[0087] 更准确地讲,各叶片24被构造成使得其内表面25的平坦部分设置成与对应的凸 耳12的外表面30的第一平坦部分71相对,而其内表面25的弯曲部分设置成与形成在对 应的凸耳12的第一平坦部分71与第二直部分72之间的肩部91相对。
[008引各叶片24也被构造成抵靠支承体2(图10),并且因此形成用于制品1的轴向定位 挡块(见下文)。
[0089] 叶片24和提性凸耳12相对于彼此布置地特别紧凑,但是给叶片24和凸耳12提 供充足的运动间隙,使得该两者在受压时不会彼此碰撞。
[0090] 第一部分10还包括两个类似的旋转挡块元件27,各旋转挡块元件27均从主体11 的下表面14的中屯、平坦部分8伸出,并且均朝向靠近开口15的对应的自由端69轴向地延 伸。
[0091] 各旋转挡块元件27设置成抵靠对应的凸耳12的内表面29的第一平坦部分31,各 旋转挡块元件27通过第一侧壁96和与第一侧壁96相对的第二侧壁97连接到第一平坦部 分31。
[0092] 各旋转挡块元件27也具有弯曲壁28和内壁70,该弯曲壁与第一侧壁96连接并且 布置在设置于开口 15中的对应凸起16的下方,该内壁70与弯曲壁28连接,并且与第二侧 壁97连接,并且轴向地设置在开口 15的对应的长边62的延伸部分中。
[0093] 第二部分9包括与头部40连接的固定脚42,该头部在该里由吊钩形成。
[0094] 吊钩40包括主体98,该主体在与固定脚42的相对侧具有底切75,该底切75被构 造成接收车辆遮阳板的较链栓(未示出)。
[0095] 吊钩40还在转向固定脚42的一侧包括均设置在主体98中第一凹陷76和第二凹 陷99,并且主体98包括使第一凹陷76和第二凹陷99分隔开的基部47。
[0096] 吊钩40具有平坦的下表面43,固定脚42在基部47的水平处连接该下表面。
[0097]吊钩40在其下表面43的水平处具有总体上与第一部分10的主体11的圆形外轮 廓对应的圆形外轮廓,并且吊钩40和主体11被构造成使得吊钩40的下表面43抵靠主体 11的上表面13 (参见下文)。
[009引吊钩40还包括提性舌状物79,该提性舌状物与主体98连接并且突出到底切75中。
[0099] 主体98配有窗口 81,该窗口通向第一凹陷76,并且当主体98受到插入底切75中 的较链栓的挤压时允许提性舌状物79相对于主体98运动。
[0100] 第二凹陷99由主体98的内壁77限定,该主体还包括肋78,该肋总体上沿着该内 壁77轴向地延伸。
[0101] 肋78在吊钩40的下表面43的水平在一端开放,并且在其端部具有从此下表面43 伸出的阻挡指状物44,也称
文档序号 : 【 9221367 】

技术研发人员:让-皮埃尔·勒塞克
技术所有人: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让-皮埃尔·勒塞克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大行程三维纳米柔性运动平台的制作方法 用于机动车的接头装置的制造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