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食品,饮料机械,设备的制造及其制品加工制作,储藏技术

一种提高茶叶品质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2025-10-29 12:00:02 198次浏览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具体是一种提高茶叶品质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1、精心栽培、优质加工的茶叶不仅保留了茶叶原有的营养成分,还减少了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了环境污染,符合现代社会对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通过提高茶叶品质,有利于促进茶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推动茶叶产业向更加环保、健康的方向迈进。

2、综上,当提升茶叶的品质时,不仅可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品质和多样性的需求,还可以提高茶叶的安全性和保质期。然而,茶叶易氧化,容易受到微生物如细菌、霉菌等的影响而导致变质。因此,通过提升茶叶的抗菌性能,可以减缓茶叶的氧化速度,延长保质期,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经济效益。这样的改进不仅可以增加产品的竞争力,还能够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茶叶品质的加工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茶叶品质的加工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提高茶叶品质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4、步骤一:将采摘的茶叶依次进行低温处理、高温处理,得到预处理茶叶;

5、步骤二:将预处理茶叶依次进行速冷处理、杀菌处理、酶处理、烘干,得到初级茶叶;

6、步骤三:将初级茶叶依次进行1-5℃速冷处理10-15min、80-90℃低温烘干40-60min、1-5℃速冷处理40-80min、25-30℃回温处理40-60min,得到成品茶叶。

7、较为优化地,步骤一中,低温处理:30-35℃处理20-30h。

8、较为优化地,步骤一中,高温处理:90-95℃处理5-8min。

9、较为优化地,步骤二中,速冷处理参数:3-5℃保持15-20min。

10、较为优化地,步骤二中,杀菌处理的步骤为:s1:将3,5-二溴甲酸吡啶分散于二甲基亚砜中,得到3,5-二溴甲酸吡啶溶液;将壳寡糖分散于二甲基亚砜中,得到壳寡糖溶液;在氮气环境下,将n,n-羰基二咪唑加入3,5-二溴甲酸吡啶溶液中,于65-70℃反应15-17h,得到反应液1;将反应液1滴加至壳寡糖溶液中,于65-70℃继续反应15-17h,反应结束后经冷却、沉淀、抽滤、洗涤、真空干燥,得到壳寡糖衍生物;

11、s2:将1,3-二溴丙烷分散于乙腈中,再加入三正丁胺,于0-5℃反应1.5-2.5h,反应结束后于25-30℃继续反应14-16h,反应结束后经旋蒸、除杂、沉淀、冷冻干燥,得到三烷基季铵盐;

12、s3:在氮气环境下,将壳寡糖衍生物溶解于二甲基亚砜,再添加三烷基季铵盐,于65-70℃反应25-30h,反应结束后经沉淀、抽滤、洗涤,得到杀菌产物;将杀菌产物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得到浓度为10-15mg/l的杀菌剂;将速冷处理后的茶叶回温至25-30℃,再喷洒杀菌剂处理1-2h。

13、较为优化地,步骤s1中,n,n-羰基二咪唑、3,5-二溴甲酸吡啶和壳寡糖的反应质量比为(13-15):10:7。

14、较为优化地,步骤s2中,1,3-二溴丙烷和三正丁胺的反应摩尔比为1:(1.5-1.7)。

15、较为优化地,步骤s3中,壳寡糖衍生物和三烷基季铵盐的反应质量比为1:(3-5)。

16、较为优化地,步骤二中,酶处理:将杀菌处理后的茶叶表面喷洒质量浓度为1.0-1.5%的分解酶,处理时间为1-2h;所述分解酶为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果胶酶与纤维素酶的质量比为1:(1-1.5)。

17、较为优化地,步骤二中,烘干温度为90-100℃,烘干时间为5-10min。

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9、本发明通过对采摘的茶叶依次进行低温处理、高温处理,得到预处理茶叶。将预处理茶叶依次进行速冷处理、杀菌处理、酶处理、烘干,得到初级茶叶。将初级茶叶依次进行速冷处理、低温烘干、速冷处理、回温处理,得到成品茶叶。

20、本发明的特点在于,步骤二中,通过添加3,5-二溴甲酸吡啶、壳寡糖和n,n-羰基二咪唑,制备得到壳寡糖衍生物;再以1,3-二溴丙烷和三正丁胺为原料,得到三烷基季铵盐;最后将三烷基季铵盐和壳寡糖衍生物混合反应,最终制备得到杀菌剂;通过将杀菌剂喷洒至茶叶表面进行杀菌处理。该处理工艺的原理为:将3,5-二溴甲酸吡啶、壳寡糖和n,n-羰基二咪唑进行反应,得到具有吡啶结构的壳寡糖衍生物。再以1,3-二溴丙烷和三正丁胺为原料,得到具有正电荷结构的季铵盐结构。再将季铵盐结构和壳寡糖衍生物混合,发生亲核取代反应,一方面由于制备三烷基季铵盐时,1,3-二溴丙烷和三正丁胺的反应摩尔比为1:(1.5-1.7),所以三烷基季铵盐中含有过量的三正丁胺可以和壳寡糖衍生物表面的溴原子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另一方面三烷基季铵盐的表面也有大量未反应的溴原子可以和壳寡糖衍生物中的吡啶结构发生亲核取代反应,最终制备得到杀菌剂。该反应过程中三烷基季铵盐和壳寡糖衍生物之间通过多重交联,得到具有良好稳定结构和良好抗菌性能的抗菌剂。该杀菌剂中的正电荷结构可以和菌体细胞膜上的磷脂、蛋白等负电类物质发生静电作用,从而改变膜的通透性,阻碍营养物质的运输,最终破坏菌体细胞。该杀菌剂中的吡啶结构可以干扰真菌的细胞膜结构或代谢途径,从而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对于防治真菌感染性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

21、综述,通过在茶叶表面喷洒杀菌剂可以有效地抑制霉菌和细菌的生长,有效地延长茶叶的保质期,减少茶叶由于微生物污染而引起的损失,保持茶叶的原始风味和品质,提高茶叶的经济效益。在茶叶处理过程中添加果胶酶和纤维素酶主要是为了改善茶叶的品质和增强其风味。通过添加果胶酶可以降解茶叶中的果胶质,帮助茶叶释放出更多的内含物质,如茶多酚和氨基酸,从而使茶汤更加清澈、透明。通过添加纤维素酶则有助于分解茶叶细胞壁中的纤维素,使茶叶组织变得更加柔软,这样不仅提升了茶叶的外观,也改善了口感,使其更加细腻。在茶叶处理过程中进行速冷处理可以帮助茶叶更快地冷却,防止其过度氧化,从而有助于保留茶叶的绿色或发酵后的颜色,并保持其原有的香气。此外,通过速冷处理,茶叶中的有害气味和味道可以被有效减少,从而改善茶叶的口感,使其更加清爽和顺滑。



技术特征:

1.一种提高茶叶品质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茶叶品质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低温处理:30-35℃处理20-30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茶叶品质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高温处理:90-95℃处理5-8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茶叶品质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速冷处理参数:3-5℃保持15-20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茶叶品质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杀菌处理的步骤为:s1:将3,5-二溴甲酸吡啶分散于二甲基亚砜中,得到3,5-二溴甲酸吡啶溶液;将壳寡糖分散于二甲基亚砜中,得到壳寡糖溶液;在氮气环境下,将n,n-羰基二咪唑加入3,5-二溴甲酸吡啶溶液中,于65-70℃反应15-17h,得到反应液1;将反应液1滴加至壳寡糖溶液中,于65-70℃继续反应15-17h,反应结束后经冷却、沉淀、抽滤、洗涤、真空干燥,得到壳寡糖衍生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提高茶叶品质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n,n-羰基二咪唑、3,5-二溴甲酸吡啶和壳寡糖的反应质量比为(13-15):10:7。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提高茶叶品质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1,3-二溴丙烷和三正丁胺的反应摩尔比为1:(1.5-1.7)。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提高茶叶品质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壳寡糖衍生物和三烷基季铵盐的反应质量比为1:(3-5)。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提高茶叶品质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酶处理步骤:将杀菌处理后的茶叶表面喷洒质量浓度为1.0-1.5%的分解酶,处理时间为1-2h;所述分解酶为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果胶酶与纤维素酶的质量比为1:(1-1.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茶叶品质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烘干温度为90-100℃,烘干时间为5-10min。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提高茶叶品质的加工工艺。本发明通过对采摘的茶叶依次进行低温处理、高温处理,得到预处理茶叶。将预处理茶叶依次进行速冷处理、杀菌处理、酶处理、烘干,得到初级茶叶。将初级茶叶依次进行速冷处理、低温烘干、速冷处理、回温处理,得到成品茶叶。该工艺制备得到的茶叶具有良好的品质、新鲜度和安全性,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因此在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肖一璇,刘学,李星,杨启林,杨清,郑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黔南州茶叶产业化发展中心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8/27
文档序号 : 【 39221858 】

技术研发人员:肖一璇,刘学,李星,杨启林,杨清,郑松
技术所有人:黔南州茶叶产业化发展中心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肖一璇刘学李星杨启林杨清郑松黔南州茶叶产业化发展中心
一种水晶虾仁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一种酶在降解赭曲霉毒素A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