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家居日用产品装置的制造及产品制作技术

一种用于中餐分餐制的碟子的制作方法

2025-08-16 16:00:03 274次浏览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中餐分餐制的碟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碟子,尤其是一种用于中餐分餐制的碟子。
背景技术
绵延数千年的中国饮食文化,是世界上最灿烂的饮食文化之一。遍布全球的中国餐馆就是最好的例证。
中餐的饮食文化,包括菜肴和餐具等,是和中国人合餐的饮食习惯一起历经千百年演变而来的。但是合餐会引起疾病的交叉感染,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是一种极不卫生的饮食习惯。由于“非典”的流行,有关部门倡导了数十年而没有推行开的分餐制,又一次被作为改善公共健康环境的重要问题被提了出来。可是改变千百年形成的饮食习惯难度相当大。
中国人给饮食赋予了丰厚的文化特色,推行分餐制也应该尽量保持这些文化特色。如因实行分餐,而使中餐失去了许多特色(例如一些色、香、味、形极佳的菜肴会被淘汰),实在让人感到惋惜。只有能保持中餐的饮食文化的精髓,推行分餐制才会更容易些。
目前有关部门为中餐推荐的分餐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在后厨将菜肴分成每人一份再上菜。2.将菜肴上桌后再由服务员分成每人一份。3.使用公筷公勺。
其中方式3.的成本增加较少。顾客就餐时面前要放两个小碟子。一个是吃碟,顾客先用公筷将菜肴夹入吃碟,再换筷子将吃碟里的菜肴夹入嘴里吃掉。另一个是骨碟,顾客将菜肴中的骨头等不能吃的部分放入骨碟,由服务员取走倒掉。这种就餐方式有以下缺陷由于每位顾客面前供个人使用的面积有限,不能摆放太多的吃碟。中餐宴席的特点是菜肴的种类多、口味多。当只有一个吃碟时。如果顾客用公筷夹入吃碟的某一道菜的量较多,那么碟中的这一道菜没有吃完,就不便夹入下一道菜,因为两种菜会互相窜味,影响菜肴的质量。而只吃碟中的一道菜,会影响顾客的兴致。如果顾客用公筷夹入吃碟的某一道菜的量较少,虽然可以随时更换菜肴吃,但是要频繁更换手里的公筷、私筷,同样会影响顾客的兴致。另外即便是将吃碟里的上一道菜吃完后再夹入下一道菜,可是上一道菜的一部分菜汤还留在碟子里,同样可以夺下一道菜的味道。
上述缺陷也是中餐分餐制不易推广的因素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中餐分餐制的碟子,吃中餐时将该碟子作为就餐者面前的吃碟使用。也可同时作为就餐者面前的吃蝶和骨碟使用。这样就餐者不需要频繁更换手里的公筷、私筷,也能吃到几种菜肴,菜肴之间味道相互影响的程度较轻。并且餐桌上还能摆得下这种碟子。在基本不增加饭店的运营成本的情况下,较容易推行中餐分餐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中餐分餐制的碟子,在碟子中设有一个以上的隔筋将碟子分成两个以上区域。
每个区域的底面是倾斜面,在底面上设有通孔,在碟子的下部设有一接汤水盘。
碟子中的一个区域是活动骨碟。
碟子为圆形或椭圆形或多边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利用该结构的碟子再配合公筷、公勺施行中餐分制是一种方便就餐者,并能基本保持菜肴口味的好方式。这种方式能使就餐者不需要频繁更换手里的公筷、私筷,也能吃到几种菜肴,菜肴之间味道相互影响的程度较轻。饭店的运营成本与合餐制相比也基本没有增加。
例如一桌宴席有12道菜肴,每人平均夹取每道菜10次。吃这顿饭每人平均要夹取120次菜,要是每夹取一次菜就更换一次公筷、私筷,共需更换120次。如利用该结构的碟子,假如吃碟分4个格子,可以同时存放4种菜肴。如平均每次用公筷往碟子里夹取2种菜肴,每个格子里的菜分3次吃完,吃这顿饭每人平均只需更换20次公筷、私筷(120÷2÷3=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在A-A面的剖面放大图图6为图3在B-B面的剖面放大图图7为图4在C-C面的剖面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第一种结构如图1所示在圆形碟子1中设有一个以上的隔筋6将碟子分成两个以上区域5,每个区域5的底面是外高内低或内高外低的斜面,在两个以上区域5交汇处开有一与各个区域连通的通孔3;在碟子1的下部设有一接汤水盘4,用于盛接碟子1各区域5中从通孔3中流出的汤水。本实用新型第二种结构如图2所示在椭圆形碟子1中设有一个以上的隔筋6将碟子分成两个以上区域5,每个区域5的底面是外高内低或内高外低的斜面,在两个以上区域5交汇处开有一与各个区域连通的通孔3;在碟子1的下部设有一接汤水盘4,用于盛接碟子1各区域5中从通孔3中流出的汤水。本实用新型第三、四种结构如图3、图4所示在圆形碟子或椭圆形碟子1中设有一个以上的隔筋6将碟子分成两个以上区域5,每个区域5的底面是外高内低或内高外低的斜面,在两个以上区域5交汇处开有一与各个区域连通的通孔3;其中一个区域是活动可以拼接的活动骨碟2,在碟子1的下部设有一接汤水盘4,用于盛接碟子1各区域5中从通孔3中流出的汤水。接汤水盘4可设计成随活动骨碟2一起移动式如图7所示,也可设计成不随活动骨碟2一起移动式如图6所示。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中餐分餐制的碟子,其特征是在碟子中设有一个以上的隔筋将碟子分成两个以上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餐分餐制的碟子,其特征是每个区域的底面是倾斜面,在底面上设有通孔,在碟子的下部设有一接汤水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中餐分餐制的碟子,其特征是碟子中的一个区域是活动骨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中餐分餐制的碟子,其特征是碟子为圆形或椭圆形或多边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中餐分餐制的碟子,在碟子中设有一个以上的隔筋将碟子分成两个以上区域。每个区域的底面是倾斜面,在底面上设有通孔,在碟子的下部设有一接汤水盘。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利用该结构的碟子再配合公筷、公勺施行中餐分制是一种方便就餐者,并能基本保持菜肴口味的好方式。这种方式能使就餐者不需要频繁更换手里的公筷、私筷,也能吃到几种菜肴,菜肴之间味道相互影响的程度较轻。饭店的运营成本与合餐制相比也基本没有增加。
文档编号A47G19/00GK2661036SQ20032011332
公开日2004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1日
发明者张乐平 申请人:张乐平
文档序号 : 【 1334119 】

技术研发人员:张乐平
技术所有人:张乐平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张乐平张乐平
联接碟子的制作方法 一种碟子的制作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