嗪草酮和酰胺类除草剂组合物及其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领域,具体地说它是一种新的除草剂组合物及其制剂。该组合物含有已知具有除草活性的嗪草酮(metribuzin)和一种选自酰胺类的除草剂丁草胺(butachlor)或乙草胺(acetochlor)。
嗪草酮是大豆等作物以土壤处理为主的除草剂,但在保证有效防除杂草的前提下,所使用的剂量对大豆的安全性较差(参见农业部药检所主编《新编农药手册》P531-534)。相反,如果降低嗪草酮的用药量又达不到对杂草的良好效果(轻质土大豆地用药量不超过28克/亩)。但是,嗪草酮残效期较莠去津短,不易滞留于环境。1981~1987年Fank,R等人对美国Sydenhan River河水监测(30~50次/年),结果为嗪草酮测到的百分率为2~7%,而莠去津(atrazine)高达89~100%(Weed Abstracts 402484)。因此提高嗪草酮的使用率,在玉米地替代莠去津的混剂使用,在环保上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嗪草酮与酰胺类除草剂组合物,它既可保证良好的防效,又可降低嗪草酮的用药量,提高作物的安全性,扩大杀草谱,对马唐、藜、苘麻等杂草有增效作用,并且还可作为玉米地土壤处理型除草剂使用。以下详细叙
A、乳油(emulsifiable concentrate)该制剂含有5~40%的嗪草酮和5~40%的酰胺类除草剂,10~60%,的溶剂,10~30%的助溶剂,3~10%乳化剂。
该制剂的优选配方含有10-30%的嗪草酮和10~30%的丁草胺或乙草胺,25~50%的溶剂,15~25%的助溶剂,5~8%乳化剂。
适合的溶剂芳香烃类(如二甲苯、甲苯、烷基萘等),氯化芳香烃或氯化脂肪烃类(如氯苯、二氯乙烷或二氯甲烷、三氯甲烷),脂肪烃类(如环己烷等),酮类(如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或环己酮等),醚类、脂类,强极性溶剂(如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基亚砜等)。
适合的助溶剂醇类(如甲醇、乙醇、丙醇、丁醇、辛醇等)。
适合的乳化剂0204(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烷基酚聚氧乙烯醚)、2201(二丁基萘磺酸钙+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旅2101、旅2102。
组合物还可以含有其它添加剂如稳定剂(如磷酸三苯脂、亚磷酸三苯酯、磷酸三丁酯、BHT等)、防冻剂(如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渗透剂、消泡剂、防腐剂或为了获得特殊效果的其它有效成分。
制备方法用溶剂和助溶剂溶解嗪草酮(必要时可加热和搅拌),待嗪草酮完全溶解后,再添加酰胺类除草剂原油、乳化剂及其它添加剂,充分搅拌均匀后即成(最后必要时可过滤除去沉淀物)。
B、悬乳剂(suspoemulsions)该制剂含有5~40%嗪草酮和5~40%酰胺类除草剂,3~10%的乳化剂,0.1~5%的增稠剂,0.5~5%的防冻剂,分散剂1~3%,余量为水。
该制剂的优选配方含有10~30%嗪草酮和10~30%丁草胺或乙草胺,5~8%的乳化剂,0.1~3%的增稠剂,1~2%的防冻剂,分散剂1~3%,余量为水。
适合的乳化剂0201B(十二烷基磺酸钙+二苄基联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吐温80(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油酸酯)、旅2101+农乳500#(十二烷基磺酸钙)、旅2102+农乳500#。
适合的增稠剂CMC(羧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聚乙烯醇、海藻酸钠、硅藻土、膨润土。
适合的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钠、No、NNO。
适合的防冻剂脲、乙二醇、聚乙二醇、甘油。
组合物制剂中还可以含有其它添加剂如稳定剂、消泡剂、防腐剂、渗透剂、比重调节剂或为了获得特殊效果的其它有效成分。
制备方法按本发明提供的配比配好物料,用搅拌机或人工搅拌均匀,然后用胶体磨(或球磨机)研磨,再用砂磨机进一步磨至需要的细度。
本发明较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特点1、降低嗪草酮的用药量,提高作物的安全性。
<表1>乙嗪悬乳剂对大豆、玉米的拮抗作用(盆栽)
注E>Eo为拮抗,E=Eo为相加,E<Eo为增效。
乙嗪悬乳剂中乙草胺与嗪草酮的比例为1∶1。
2、扩大杀草谱。
<表2>嗪草酮和乙草胺对杂草的ED90(盆栽)
注①ED90为药剂抑制杂草90%的剂量(gai/mu),计算方法参见华南农学院主编《植物化学保护》。
②嗪草酮对牛筋草防效较差,乙草胺对苘麻防效较差,混用可互补各自的缺陷,扩大杀草谱。
3、对马唐、藜、苘麻等杂草有增效作用,并且还可作为玉米地土壤处理型除草剂使用。
<表3>乙嗪悬乳剂的共毒系数(盆栽)
注(1)乙嗪悬乳剂配比为1∶1。
(2)ED50为药剂抑制杂草50%的剂量,单位gai/mu(下同)。
<表4>乙嗪乳油的共毒系数(盆栽)
注乙嗪乳油的配比为2∶1 <表5>丁嗪乳油的共毒系数(盆栽)
注丁嗪乳油的配比为2∶14、将嗪草酮与丁草胺或乙草胺制成混剂,在使用上更为方便。因为嗪草酮原药难溶于一般有机溶剂,配制成乳油有一定难度,过去一般加工成可湿性粉剂或干悬浮剂。但我们发现嗪草酮在某些特定的溶剂如芳香族类和醇类复合的溶剂中溶解度会大大提高,能满足配制嗪草酮和酰胺类除草复配剂(乳油)的要求。嗪草酮原药又属水不溶性固体,它和酰胺类除草剂原油也适宜于用农药新剂型—悬乳剂suspoemulsions)来加工或配制。5、经济效益好。亩用丁嗪或乙嗪混剂成本约5~6元,投入产出比为1∶10~15。
经国际权威World Patent Index(英国Derwent),中国专利文献数据库、Weed Abstracts和美国化学文摘(CA)检索均未发现有嗪草酮与丁草胺或乙草胺混用及混剂的报道,因此本发明据有新颖性,属国内外首创。
以下详细叙述
具体实施例方式A)乳油a) b) c)嗪草酮10%10%15%乙草胺10%20%30%二甲苯50%45%25%甲 醇25%18%25%乳化剂22015% 7% 5%B)悬乳剂 a) b) c)嗪草酮20%20%20%丁草胺20%20%20%乳化剂旅2101 5% 6% 7%乳化剂农乳500 1.5% 1% 0.5%CMC 2% 1.5% 1%脲2% 2% 2%NNO 1 1% 1%水余量余量余量嗪草酮与酰胺类除草剂组合物制剂适用于多种农作物地的杂草防除,如以下作物大豆、玉米、花生、马铃薯、蕃茄、甘蔗、苜蓿、芦笋、咖啡等,尤其适用于大豆与玉米间作地,添补了我国在这一类型作物地无优良除草剂的空白。
生物实施例1、增效作用嗪草酮和酰胺类除草剂丁草胺或乙草胺的混剂的作用,无论何时其对杂草的作用都大于各有效成分单用时的作用的总和,即具有增效作用。判别方法采用孙云沛法(参见张瑞亭《农药的混用与混剂》,化学工业出版社,1987,P26~28),共毒系数接近100为相加作用,明显大于100为增效作用,显著小于100为拮抗作用。从表3~5可见,乙嗪、丁嗪混剂对马唐、藜、苘麻的共毒系数为112.96~143.7,即均有增效作用。
2、对作物的安全性对作物的安全性用Cobly法[参见张法颜《除草剂混用与相互作用》,农药译丛,1985,7(3)]和选择性指数(参见华南农学院《植物化学保护》P413~415)来评价。如果混剂对作物有拮抗作用或选择性指数大于或等于2,说明混剂对作物是安全的,否则是不安全的。从表1可见,乙嗪混剂E>Eo,混剂对大豆和玉米有拮抗作用。从表6、表7可见,药剂对大豆或玉米与杂草的选择性指数均大于或等于2,说明药剂在大豆和玉米上使用是安全的。
<表6>乙嗪、丁嗪乳油对大豆和杂草的选择性
注(1)ED10~90为药剂抑制杂草10%~90%的剂量,单位gai/mu(2)选择性指数=作物ED10/杂草ED90<表7>乙嗪、丁嗪乳油对玉米和杂草的选择性
3、田间药效试验45%乙嗪、丁嗪乳油在北京地区大豆和玉米地使用、具有对作物安全,扩大杀草谱,防除效果好,可有效防除田间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等优点(参见表8和表9),填补了大豆、玉米间作地无优良除草剂的空白,试用初期就深受农户的欢迎。由于嗪草酮的半衰期为28天左右,对后茬作物不会产生药害(参见农业部药检所主编《新编农药手册》P532),而酰胺类除草剂比嗪草酮的半衰期更短,更不会有残留药害问题。
<表8> 两种混剂在大豆和玉米地中的除草效果(北京通县,1994年7月)
<表9>乙嗪、丁嗪乳油防除大豆和玉米间作地杂草效果(北京市农科院农场,1995年7月)
权利要求
1.一种嗪草酮与酰胺类复合除草剂乳油,其特征在于该乳油含有5-40%的嗪草酮和5-40%酰胺类除草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油,其特征在于该乳油含5~40%的嗪草酮和5~40%的酰胺类除草剂,10~60%溶剂芳香烃类(如二甲苯、甲苯、烷基萘等),氯化芳香烃或氯化脂肪烃类(如氯苯、二氯乙烷或二氯甲烷、三氯甲烷)、脂肪轻类(如环己烷)、酮类(如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或环己酮)、醚类、脂类、强极性溶剂(如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基亚砜)之一种,10~30%助溶剂醇类(如甲醇、乙醇、丙醇、丁醇、辛醇)之一种,3~10%乳化剂0204(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烷基酚聚氧乙烯醚)、2201(二丁基萘磺酸钙+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旅2101、旅2102之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乳油,其特征在于有效成份为5-40%的嗪草酮和5-40%乙草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乳油,其特征在于有效成份为5-40%的嗪草酮和5-40%丁草胺。
5.一种嗪草酮与酰胺类复合除草剂悬浮剂,其特征在于该悬浮剂含有5-40%的嗪草酮和5-40%酰胺类除草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剂,其特征在于该悬浮剂含有5~40%嗪草酮和5-40%酰胺类除草剂,3~10%乳化剂0201B(十二烷基磺酸钙+二苄基联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吐温80(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油酸酯)、旅2101+农乳500#(十二烷基磺酸钙)、旅2102+农乳500#之一种,0.1~5%增稠剂CMC(羧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聚乙烯醇、海藻酸钠、硅藻土、膨润土中的一种;0.5~5%防冻剂脲、乙二醇、聚乙二醇、甘油中的一种,1~3%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钠、No、NNO中的一种,余量为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有效成份为5-40%的嗪草酮和5-40%乙草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有效成份为5-40%的嗪草酮和5-40%丁草胺。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农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组合物是由三氮苯类除草剂嗪草酮和一种选自酰胺类的除草剂(丁草胺或乙草胺)组成。该组合物采用乳油和悬乳剂两种农药剂型配制,具有对大豆、玉米等当茬农作物安全(是大豆与玉米间作地优良的除草配方),对后茬作物无残留药害,扩大杀草谱,可一次性防除作物地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减少环境污染,使用方便等优点。
文档编号A01N43/707GK1148465SQ9610244
公开日1997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1996年3月5日 优先权日1996年3月5日
发明者卢向阳, 方矩生 申请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
文档序号 :
【 309857 】
技术研发人员:卢向阳,方矩生
技术所有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卢向阳,方矩生
技术所有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