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法兰连接进排气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法兰连接进排气装置,包括管本体,管本体为三通管,管本体的左、右端面上均设置有第一法兰盘,管本体的顶端连接有顶端通道,顶端通道内放置有球体,顶端通道的顶面上从下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二法兰盘和第三法兰盘,第二法兰盘和第三法兰盘之间设置有平垫,第二法兰盘、平垫和第三法兰盘通过螺栓组件连接在一起;平垫的中心开设有中心孔,用于透气和密封,通过球体的上下移动来控制管道内的进排气。本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快捷,自动调节控制平衡了管道的内外压差,省时省力,节省水资源,且避免了管路因压力过大损坏问题的发生。
【专利说明】
一种双法兰连接进排气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灌溉管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法兰连接进排气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农田节水灌溉领域,农业节水灌溉过程中当关闭水栗后的几秒钟会发生水锤作用,即存在栗管中的水回流入井而产生的瞬间较大水压作用力,造成地表部分的管道系统中形成负压而将管道爆裂、变形、接口处开裂,严重时造成整个管道系统损坏,甚至瘫痪。目前,农业灌溉中是通过在连接处增加一个接口,在增加的接口处连接一个调控阀门,当关闭水栗的瞬间,有专人负责迅速打开阀门,时间过早,则造成水资源浪费,时间稍晚则造成管道损坏,费工费时,操作复杂,安装和维护成本高。【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法兰连接进排气装置,解决现有技术灌溉过程中通过人工调控阀门消除水锤作用,该方式操作复杂时间难控制,费工费时,且易导致水资源浪费或管道损坏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法兰连接进排气装置,包括管本体,所述管本体为三通管,管本体的左、右端面上均设置有第一法兰盘,所述管本体的顶端连接有顶端通道,所述顶端通道内放置有球体,所述顶端通道的顶面上从下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二法兰盘和第三法兰盘,所述第二法兰盘和第三法兰盘之间设置有平垫,所述第二法兰盘、平垫和第三法兰盘通过螺栓组件连接在一起。
[0006]进一步的,所述顶端通道为变径管,顶端通道的上部直径大于下部直径,所述球体的直径小于所述顶端通道的上部直径,而大于所述顶端通道的上部直径。
[0007]再进一步的,所述球体具体为塑料球。
[0008]再进一步的,所述平垫的材料采用弹性材料,所述弹性材料选用橡胶或塑料材料。
[0009]再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法兰盘、平垫和第三法兰盘上均设置有中心孔,且所述第二法兰盘和第三法兰盘上的中心孔的直径相同,所述平垫上的中心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法兰盘、第三法兰盘上的中心孔的直径,且所述平垫上的中心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球体的直径。
[0010]再进一步的,所述球体上下移动,以控制所述管本体的进排气作用;当水栗抽水上水时,所述管本体内充满水,在水的推力作用下所述球体被推到所述第三法兰盘处,并与所述平垫的中心孔压紧,防止漏气、漏水;当水栗关闭瞬间,管本体内的水短时间回流入井,所述球体失去推力回落到落到所述顶端通道的下部,所述平垫的中心孔打开,空气通过平垫的中心孔进入到所述管本体内,从而达到平衡管本体的内外压差的作用。
[0011]再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一法兰盘分别焊接固定在所述管本体的左、右端面上。
[0012]再进一步的,所述顶端通道的下端面与所述管本体焊接固定并连通,顶端通道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二法兰盘焊接固定。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0014]本实用新型在管本体的顶部连接有顶端通道,顶端通道内设置有球体,顶端通道的顶部连接有第二法兰盘和第三法兰盘组成的双法兰,双法兰之间固定有橡胶平垫,平垫的中心开设有中心孔,用于透气和密封,通过球体的上下移动来控制管道内的进排气;当水栗抽水上水时,管本体内充满水,在水的推力作用下球体被推到所述第三法兰盘处,并与平垫的中心孔压紧,防止漏气、漏水;当水栗关闭瞬间,管本体内的水短时间回流入井,球体失去推力回落到落到顶端通道的下部,平垫的中心孔打开,空气通过平垫的中心孔进入到管本体内,从而达到平衡管本体的内外压差的作用。本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快捷,自动调节控制平衡了管道的内外压差,省时省力,节省水资源,且避免了管路因压力过大损坏问题的发生。【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法兰连接进排气装置结构示意图(局部剖视);
[0017]附图标记说明:1、管本体;2、第一法兰盘;3、顶端通道;4、第二法兰盘;5、平垫;6、 第三法兰盘;7、球体。【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所示,一种双法兰连接进排气装置,包括管本体1,所述管本体1为三通管,管本体1的左、右两端面均连接有第一法兰盘2,所述管本体1的顶端连接有顶端通道3,所述顶端通道3内放置有球体7,所述顶端通道3的顶面上从下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二法兰盘4和第三法兰盘6,所述第二法兰盘4和第三法兰盘6之间设置有平垫5,所述第二法兰盘4、平垫5和第三法兰盘6通过螺栓组件连接在一起。
[0019]具体来说,两个所述第一法兰盘2分别焊接固定在所述管本体1的左、右端面上,以便于灌溉时和其他管路或弯头的对接。所述顶端通道3的下端面与所述管本体1焊接固定并连通,顶端通道3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二法兰盘4焊接固定,焊接牢固,密封性好,焊接完成后去除毛刺,既美观大方,又可以有效避免管道连接操作时划伤问题的发生。
[0020]所述顶端通道3为变径管,顶端通道3的上部直径大于下部直径,所述球体7的直径小于所述顶端通道3的上部直径,而大于所述顶端通道3的上部直径。
[0021]所述球体7具体为塑料球;所述平垫5的材料采用弹性材料,所述弹性材料选用橡胶或塑料材料,当所述球体7和平垫5的中心孔接触时,手里挤压周边密封良好,防止漏气。 [〇〇22] 所述第二法兰盘4、平垫5和第三法兰盘6上均设置有中心孔,且所述第二法兰盘4 和第三法兰盘6上的中心孔的直径相同,所述平垫5上的中心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法兰盘 4、第三法兰盘6上的中心孔的直径,且所述平垫5上的中心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球体7的直径, 以便将球体7限制在所述顶端通道3内。
[0023]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通过螺栓将管本体1连接到井口和水管连接法兰处,通过顶端通道3内的球体7的上下运动,来控制管道的进排气作用;当水栗抽水上水时,所述管本体1内充满水,在水的推力作用下所述球体7被推到所述第三法兰盘6处,并与所述平垫5的中心孔压紧,防止漏气、漏水;当水栗关闭瞬间,管本体1内的水短时间回流入井,所述球体7失去推力回落到落到所述顶端通道3的下部,所述平垫5的中心孔打开,空气通过平垫的中心孔进入到所述管本体1内,从而达到平衡管本体1的内外压差的作用。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快捷,自动调节控制平衡了管道的内外压差,避免了管路因压力过大导致损坏问题的发生。
[0024]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双法兰连接进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本体(1),所述管本体(1)为三通 管,管本体(1)的左、右端面上均设置有第一法兰盘(2),所述管本体(1)的顶端连接有顶端 通道(3),所述顶端通道(3)内放置有球体(7),所述顶端通道(3)的顶面上从下向上依次设 置有第二法兰盘(4)和第三法兰盘(6),所述第二法兰盘(4)和第三法兰盘(6)之间设置有平 垫(5 ),所述第二法兰盘(4 )、平垫(5 )和第三法兰盘(6 )通过螺栓组件连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法兰连接进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端通道(3)为变 径管,顶端通道(3)的上部直径大于下部直径,所述球体(7)的直径小于所述顶端通道(3)的 上部直径,而大于所述顶端通道(3)的上部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法兰连接进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体(7)具体为塑 料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法兰连接进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垫(5)的材料采 用弹性材料,所述弹性材料选用橡胶或塑料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法兰连接进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法兰盘(4)、平 垫(5)和第三法兰盘(6)上均设置有中心孔,且所述第二法兰盘(4)和第三法兰盘(6)上的中 心孔的直径相同,所述平垫(5)上的中心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法兰盘(4)、第三法兰盘(6) 上的中心孔的直径,且所述平垫(5)上的中心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球体(7)的直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法兰连接进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体(7)上下移动, 以控制所述管本体(1)的进排气作用;当水栗抽水上水时,所述管本体(1)内充满水,在水的 推力作用下所述球体(7)被推到所述第三法兰盘(6)处,并与所述平垫(5)的中心孔压紧,防 止漏气、漏水;当水栗关闭瞬间,管本体(1)内的水短时间回流入井,所述球体(7)失去推力 回落到落到所述顶端通道(3)的下部,所述平垫(5)的中心孔打开,空气通过平垫的中心孔 进入到所述管本体(1)内,从而达到平衡管本体(1)的内外压差的作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法兰连接进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法兰盘 (2)分别焊接固定在所述管本体(1)的左、右端面上。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法兰连接进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端通道(3)的下 端面与所述管本体(1)焊接固定并连通,顶端通道(3)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二法兰盘(4)焊接 固定。
【文档编号】F16L55/07GK205596777SQ201620395758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5月5日
【发明人】杨庆文, 杨宝玉, 杨宝华
【申请人】河北冀硕管业有限公司
文档序号 :
【 10910055 】
技术研发人员:杨庆文,杨宝玉,杨宝华
技术所有人:河北冀硕管业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杨庆文,杨宝玉,杨宝华
技术所有人:河北冀硕管业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