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式直立浅耙机耙地装置的制造方法
[0027] 作业时,机具由悬挂机构1与拖拉机连接,动力由拖拉机的动力输出轴输出,通过 万向节传动,经变速机构进行动力变换后,变速机构中的锥齿轮6带动花键轴15旋转,花键 轴15经其下端的花键16与花键槽11相配合,将动力传递给主动齿轮10,主动齿轮10带动 其对应的刀轴7旋转,同时主动齿轮10将动力传递至从动齿轮,带动其他从动齿轮的旋转, 使从动齿轮带动其对应的刀轴7旋转,达到立式浅旋祀地目的,进行全面祀地作业。作业过 程中因地表平整度差引起的机器震动使花键轴15在花键槽17内产生跳动,此时减震片18 发生弹性形变,将震动过滤,W减少对变速机构中齿轮的磨损。
[0028] 机具由拖拉机悬挂进行田间作业,达到全面浅层祀地效果。通过调节旋刀8,使用 本机具垂直祀地深度为5-15畑1,且±壤疏松程度一致性强,刀片对±壤扰动小,无翻±效 果,对±层结构破坏微小,利于±层蓄水保墙;独立设计的减震机构,减少齿轮的磨损,增加 机具寿命;由于独特的驱动式立旋结构,对旋刀8进给量无要求,提高作业效率,且祀后沟 底平整;同时相邻刀轴7旋转方向相反,机具受力均匀、刚性可靠。
【主权项】
1. 一种驱动式直立浅耙机耙地装置,该装置包括变速机构、动力传递机构和作业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速机构包括锥齿轮(6),锥齿轮(6)与万向节的动力输出端相连;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包括花键轴(15),花键槽(11)、主动齿轮(10)和从动齿轮,花键轴 (15)的上端与锥齿轮(6)相连,花键轴(15)的下端包括花键(16),花键轴(15)的下端穿 过花键槽(11)与主动齿轮(10)相连,花键(16)与花键槽(11)之间采取间隙配合;主动齿 轮(10)左右两侧分别依次连接有从动齿轮; 所述作业机构包括刀轴(7)和旋刀(8),刀轴(7)的上端穿过轴套(9)分别与其对应 的主动齿轮(10)或从动齿轮相连,轴套(9)设于箱体(2)底板上的孔中,从而将刀轴(7) 固定在箱体(2)上;刀轴(7)的下端从上到下依次为上夹持件(7-2),中间圆盘(7-3)和下 夹持件(7-1),旋刀(8)的曲面半径与中间圆盘(7-3)的半径相等;旋刀(8)位于上夹持件 (7-2)和下夹持件(7-1)之间,旋刀(8)的曲面与中间圆盘(7-3)相配合,且旋刀(8)彼此 隔开,与中间圆盘(7-3)形成虎口(13);螺栓(14)依次穿过上夹持件(7-2)、旋刀(8)和下 夹持件(7-1),将旋刀(8)固定在刀轴(7)上。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动式直立浅耙机耙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旋刀(8)的最 大外径直径D大于相邻两刀轴(7)中心的距离L,使相邻刀轴(7)所载旋刀(8)工作区域重 叠,不产生漏耕。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动式直立浅耙机耙地装置,其特征在于,刀轴(7)的个 数为偶数,且相邻刀轴(7)旋转方向相反。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动式直立浅耙机耙地装置,其特征在于,刀轴(7)采用 等分角安装,安装等分角K为旋刀(8)的宽度。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动式直立浅耙机耙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震 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减震片(18),减震片(18)套在花键轴(15)上,位于锥齿轮(6)下 侧,花键槽(11)上侧,且减震片(18)的上侧与变速箱(3)连接,下侧与箱体(2)连接,将其 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驱动式直立浅耙机耙地装置。该机具与拖拉机配合,拖拉机输出的动力通过万向节传动,经变速机构进行动力变换后,变速机构中的锥齿轮(6)带动花键轴(15)旋转,花键轴(15)将动力传递给主动齿轮(10),主动齿轮(10)带动其对应的刀轴(7)旋转,同时主动齿轮(10)将动力传递至从动齿轮,带动其他刀轴(7)旋转,达到立式浅旋耙地目的,进行全面耙地作业。作业过程中因地表平整度差引起的机器震动使花键轴(15)在花键槽(17)内产生跳动,此时减震片(18)发生弹性形变,将震动过滤,以减少对变速机构中齿轮的磨损,同时相邻刀轴(7)旋向相反,机具受力均匀、刚性可靠。
【IPC分类】A01B33/12, A01B33/10, A01B33/02, A01B33/08
【公开号】CN205040161
【申请号】CN201520802922
【发明人】李洪文, 荣高, 王庆杰, 何进, 徐迪娟, 章志强, 尤炳晓, 赵志良
【申请人】中国农业大学
【公开日】2016年2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3日
文档序号 :
【 10129959 】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文,荣高,王庆杰,何进,徐迪娟,章志强,尤炳晓,赵志良
技术所有人:中国农业大学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文,荣高,王庆杰,何进,徐迪娟,章志强,尤炳晓,赵志良
技术所有人:中国农业大学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