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保护膝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劳保用品,特别涉及一种保护膝关节的劳保用品。
从事工业生产中,如船舶制造、建筑安装及电气焊等工种在操作中采用跪姿操作在所不免,这种长时间跪姿,膝关节长时间与地面、金属或其它硬物接触,膝关节极易造成酸痛、劳损、磨破及碰伤等对人体损伤的伤害,从而降低作业效率。在实际操作时一般都采取如垫一些棉布、硬纸板等临时措施,现有的一般如羊毛毡护膝都作为保暖使用而不能作为劳保物品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硬质保护壳并填有缓冲软垫的护膝,使工人在跪姿工作时,膝部既舒适、安全,能保持高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由硬质塑料保护壳及粘接在保护壳内部的弹性缓冲垫组成其主体,并附有将护膝绑在膝关节上、下部的松紧带和尼龙搭扣。保护壳似打开的蚌壳形,分为上、下两片,中间由曲折筋相连,使用时随关节的跪姿变化,上、下两部分保护壳可以变化呈不同的角度。该保护壳主要保证地面硬物不会穿透护膝而损伤人体,保护操作者的安全。内部粘有的缓冲垫保证膝部与硬质保护壳间不是直接接触,不会使膝盖的某一部分有过重的压力负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由于有硬质的保护壳,保证地面硬物不会穿透护膝而损伤人体,保护操作者的安全;2.由于两片保护壳间是由曲折筋相连,故保护壳可随跪姿的不同紧贴关节变化;3.由于内部粘有缓冲垫,可将身体重量均匀分布在膝关节上,使人体的某一部分不会感到过重的压力负担。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保护壳示意图A-正视图B-A之X-X剖视图C-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缓冲垫4的主视示意图A-正视图B-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缓冲垫5的主视示意图A-正视图B-俯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缓冲垫6的主视示意图结合实施例说明附图本实用新型由硬质塑料保护壳1和2及粘接在保护壳1和2内部的弹性缓冲垫4-6组成其主体,并附有将护膝绑在膝关节上、下部的松紧带7和尼龙搭扣8(图1)。保护壳似打开的蚌壳形,分为上片1和下片2,中间由曲折筋3相连(图2之A),使用时随关节的跪姿变化,保护壳的上片1和下片2可以变化呈不同的角度(图2之B)。该保护壳主要保证地面硬物不会穿透护膝而损伤人体,保护操作者的安全。
近曲折筋3两边的保护壳在跪姿时是与地面直接接触的部分9呈平面状(图2A之虚线部分),使保护壳与地面或硬物是面接触,其余边缘呈弧状,使保护壳可紧贴膝部,保护壳的上片1和下片2的两侧边均各有穿过松紧带7的长孔11。缓冲垫4及5分为两层,外层a是由高弹性泡沫塑料、内层b是由中弹性泡沫塑料组合制成,缓冲垫4粘在保护壳下片2内,缓冲垫5粘在保护壳上片1内,中间的缓冲垫6是主要受力部分,由高弹性的橡胶制成以保护膝关节。缓冲垫4下部为配合保护壳内弯曲,设有若干个缺口4。
权利要求1.一种劳保护膝,其特征在于由硬质塑料保护壳(1及2)及粘接在保护壳内部的弹性缓冲垫(4-6)组成其主体,并附有将护膝绑在膝关节上、下部的松紧带(7)和尼龙搭扣(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劳保护膝,其特征在于保护壳似打开的蚌壳形分为上、下两片(1及2),其中间由曲折筋(3)相连,保护壳上片(1)及下片(2)籍曲折筋(3)可以随关节的弯曲程度变化呈不同的角度,上片(1)及下片(2)的两侧均各有穿过松紧带(7)的长孔(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劳保护膝,其特征在于保护壳的中间部分(9)呈平面状,其边缘呈弧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劳保护膝,其特征在于缓冲垫(4及5)分为两层,外层(4a及(5a)是由高弹性泡沫塑料、内层(4b及(5b)是由中弹性泡沫塑料组合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劳保护膝,其特征在于中间的缓冲垫(6)由高弹性的橡胶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劳保护膝,其特征在于缓冲垫(4)的下部设有若干缺口(4c)。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劳保用品,特别涉及一种保护膝关节的劳保用品。本实用新型由硬质塑料保护壳及粘接在保护壳内部的弹性缓冲垫组成其主体,并附有将护膝绑在膝关节上、下部的松紧带和尼龙搭扣。保护壳似打开的蚌壳形,分为上、下两片,中间由曲折筋相连,使用时随关节的跪姿变化,上、下两部分保护壳可以变化呈不同的角度。该保护壳主要保证地面硬物不会穿透护膝而损伤人体,保护操作者的安全。内部粘有的缓冲垫保证膝部与硬质保护壳间不是直接接触,不会使膝的某一部分有过重的压力负担。
文档编号A41D13/06GK2315796SQ9721437
公开日1999年4月28日 申请日期1997年5月5日 优先权日1997年5月5日
发明者王伟成 申请人:王伟成
文档序号 :
【 631846 】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成
技术所有人:王伟成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成
技术所有人:王伟成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