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电子电路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起动机缓冲性能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5-09-28 10:40:07 495次浏览
动轴承10。行星齿轮式减速起动机总成具有壳体总成8,壳体总成8内设有行星齿轮4、行星齿轮架5、电枢总成6、驱动齿轮7、缓冲垫9和齿圈11,所述缓冲垫9位于壳体总成8和齿圈11之间,发动机飞轮总成具有发动机飞轮齿圈13,驱动齿轮7通过啮合传动带动发动机飞轮齿圈13旋转,机座20上还设有两套周向力传动总成,两套周向力传动总成对称安装在壳体总成8的安装孔上,周向力传动总成包括连接板1、周向力传感器2和传力板3,周向力传感器2安装在连接板I和传力板3之间,周向力传感器2为压电式力传感器I。连接板I与壳体总成8的安装孔连接,所述传力板3与机座20连接。行星齿轮式减速起动机总成与机座的安装止口相互作用,用于约束限制行星齿轮式减速起动机总成的5个自由度,两套周向力传动总成共同作用于壳体总成,用于约束行星齿轮式减速起动机总成绕其轴心回转的转动自由度。
[0027]发动机飞轮总成还包括倾角传感器14,所述倾角传感器14与发动机飞轮齿圈13刚性连接并与发动机飞轮齿圈13的回转中心同轴。倾角传感器14通过4个螺钉固定在发动机飞轮齿圈13上。发动机飞轮总成还具有冲击臂15,冲击臂15刚性安装在发动机飞轮齿圈13上,优选地,发动机飞轮齿圈13的表面具有凹槽,冲击臂15镶嵌在凹槽内并通过螺钉紧固,冲击臂15的上下侧面与凹槽内对应的上下侧面作用,冲击臂15的表面设有刻度。冲击臂15上设有冲击头19,冲击头19与冲击臂15滑动连接,使得的冲击头19在冲击臂15上的位置可调,并通过螺栓紧固;机座20上还设有支撑座18,所述支撑座18上设有两个力传感器,两个力传感器位于冲击头19的下方。两个力传感器分别为压电式力传感器II 16和应变式力传感器17,压电式力传感器II 16和应变式力传感器17串联并刚性安装在支撑座18上。冲击头19与两个力传感器的中心位于同一中心线上,使得冲击头19下表面对力传感器施加的力是垂直向下的力。
[0028]机座20上还固设有用于指示起动冲击起始角的角度尺12,角度尺12位于发动机飞轮齿圈13的上方。
[0029]该起动机缓冲性能测试系统,还包括信号分析平台,两个周向力传感器组成的壳体冲击测试端和由倾角传感器14、压电式力传感器II 16和应变式力传感器17组成的驱动齿轮测试端的信号输出端均与信号分析平台连接。
[0030]本发明创造利用三个压电式力传感器可以测试壳体端和驱动齿轮端的动态冲击力,进而掌握起动冲击转矩;并通过两端冲击力的测试结果,反映由电枢总成6到驱动齿轮7的传动系统的传递特性,并能够反映壳体总成8与齿圈11之间配装的橡胶缓冲垫的特性。
[0031]本发明创造可以通过调整发动机飞轮齿圈13的转动惯量实现对配套发动机起动冲击的模拟;通过双力传感器的串联使用,实现动静态冲击力的同时测量;通过倾角传感器和双力传感器同时测量发动机飞轮的角位移和冲击力,有益于掌握起动机齿头冲击过程和起动机冲击缓冲系统的动态性能,为研发和生产提供保障。
【主权项】
1.起动机缓冲性能测试系统,具有机座,机座上设有行星齿轮式减速起动机总成和发动机飞轮总成,所述行星齿轮式减速起动机总成包括行星齿轮、行星齿轮架、电枢总成、驱动齿轮、壳体总成、缓冲垫和齿圈,所述缓冲垫位于壳体总成和齿圈之间,所述发动机飞轮总成具有发动机飞轮齿圈,驱动齿轮通过啮合传动带动发动机飞轮齿圈旋转,其特征在于,机座上还设有两套周向力传动总成,两套周向力传动总成对称安装在壳体总成的安装孔上,所述周向力传动总成包括连接板、周向力传感器和传力板,所述周向力传感器安装在连接板和传力板之间,所述连接板与壳体总成的安装孔连接,所述传力板与机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动机缓冲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周向力传感器为压电式力传感器I。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动机缓冲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式减速起动机总成与机座的安装止口相互作用,用于约束限制行星齿轮式减速起动机总成的5个自由度,两套周向力传动总成共同作用于壳体总成,用于约束行星齿轮式减速起动机总成绕其轴心回转的转动自由度,行星齿轮式减速起动机总成与机座的安装止口之间配装有滑动轴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动机缓冲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飞轮总成还包括倾角传感器,所述倾角传感器与发动机飞轮齿圈刚性连接并与发动机飞轮齿圈的回转中心同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动机缓冲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发动机飞轮总成还具有冲击臂,所述冲击臂刚性安装在发动机飞轮齿圈上,冲击臂上设有冲击头;所述机座上还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有两个力传感器,两个力传感器位于冲击头的下方;所述的两个力传感器分别为压电式力传感器II和应变式力传感器,压电式力传感器II和应变式力传感器串联并刚性安装在支撑座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起动机缓冲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信号分析平台,所述倾角传感器、压电式力传感器I1、应变式力传感器和两个周向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信号分析平台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起动机缓冲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头与两个力传感器的中心位于同一中心线上,使得冲击头下表面对力传感器施加的力是垂直向下的力。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起动机缓冲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发动机飞轮齿圈的表面具有凹槽,所述冲击臂镶嵌在凹槽内并通过螺钉紧固,冲击臂的上下侧面与凹槽内对应的上下侧面作用。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起动机缓冲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冲击头与冲击臂滑动连接,使得的冲击头在冲击臂上的位置可调,并通过螺栓紧固,冲击臂的表面设有刻度。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动机缓冲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机座上还固设有用于指示起动冲击起始角的角度尺,所述角度尺位于发动机飞轮齿圈的上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创造公开一种起动机缓冲性能测试系统,具有机座,机座上设有行星齿轮式减速起动机总成和发动机飞轮总成,所述行星齿轮式减速起动机总成包括行星齿轮、行星齿轮架、电枢总成、驱动齿轮、壳体总成、缓冲垫和齿圈,所述缓冲垫位于壳体总成和齿圈之间,所述发动机飞轮总成具有发动机飞轮齿圈,驱动齿轮通过啮合传动带动发动机飞轮齿圈旋转,机座上还设有两套周向力传动总成,两套周向力传动总成对称安装在壳体总成的安装孔上,所述周向力传动总成包括连接板、周向力传感器和传力板,所述周向力传感器安装在连接板和传力板之间,所述连接板与壳体总成的安装孔连接,所述传力板与机座连接。该系统可实现对起动机冲击缓冲性能的测试。
【IPC分类】G01M15/00
【公开号】CN204903164
【申请号】CN201520679748
【发明人】李艾静, 王天利, 田雪, 王健, 曹煜林
【申请人】辽宁工业大学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日
文档序号 : 【 9994101 】

技术研发人员:李艾静,王天利,田雪,王健,曹煜林
技术所有人:辽宁工业大学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李艾静王天利田雪王健曹煜林辽宁工业大学
一种力自平衡式推力轴承试验台结构的制作方法 一种适用于发动机台架测试的新型分段线束的制作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