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发动机台架测试的新型分段线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发动机台架测试的新型分段线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不同电控系统的新型分段线束,属于发动机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在电控柴油机台架测试过程中,必须使用发动机台架线束与柴油机ECU或发动机线束相连接以控制发动机的工况。我厂电控柴油机有三种不同的电控系统:博世、电装和衡阳单体栗电控系统,鉴于不同的电控系统必须使用与其相对应的柴油机台架线束,操作者需根据测试柴油机的电控系统选用不同的台架线束,导致备用台架线束较多,生产成本提高,且频繁更换降低工作效率。
[0003]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单类线束存在以下缺点:适用范围小,诊断接头不通用;台架线束种类多,使用时堆放在台架地板上,造成台架环境混乱,易姅倒操作者,存在安全隐患;线束堆放在地板上时,长期处于油水浸泡当中,严重降低了台架线束的使用寿命;将线束布置在台架内的预留管道内使用时,由于以较高频次更换功能段线束,使得接插器折旧率较尚O
[0004]CN202066692U公开了“适用于发动机台架测试的新型试验线束的装置”,包括线束主干、采用一整体线束,在线束主干上依次设置有主干悬挂点、次级悬挂点好线束分支点,主干悬挂点固定在试验台架线束安装架上,从主干悬挂点分离出64针发动机ECU安装座、油栗、电瓶和点火开关、主继电器、油栗继电器和保险丝盒的插接头,连线长度为各插接件到主干悬挂点的距离,在次级悬挂点处分离出功率地端和故障诊断口,线束分支点设置于发动机上方,从线束分支点分离出点火系、喷油系、执行系和控制系各元器件插接头和电子地端,连线长度为各插接件到线束分支点的距离。该现有技术所述的线束设置悬挂点,和分支点,线束排布清楚,缩短了所需线束的长度,但是对于不同的电控系统仍需频繁更换较多线束,备用台架线束多,生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设计合理,便于安装和插接,延长线束使用寿命的适用于发动机台架测试的新型分段线束,克服了现有台架线束中存在的不足。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种适用于发动机台架测试的新型分段线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用段线束和多根功能段线束,所述通用段线束通过分段接口和多根所述功能段线束中的一根进行连接;在所述通用段线束一端的分支点分出的各分支线束上设置有多个电控系统之间共有的电子元器件的插接件;多个所述功能段线束上分别设置有不同规格的ECU插口。
[0008]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通用段线束和功能段线束之间通过过渡段线束进行连接,所述通用段线束、过渡段线束和功能段线束之间通过接插件相连接。
[0009]进一步的:各分支线束的长度为各插接件到对应分支点的最短距离。
[0010]优选的:所述通用段线束布置在所述台架内预留的通道内或固定在所述台架上。
[0011]所述电控系统包括Bosch电控共轨系统、电装电控共轨系统和衡阳单体栗电控系统。
[0012]上述共有的电子元器件的接插件包括两个诊断接口、诊断开关接口、故障诊断灯接口、空档开关接口、OBD灯接口、预热灯接口、点火开关接口、两个CAN接口、电源正负极接口、油门踏板接插器以及继电器接线。
[0013]所述功能段线束上设置有保险片,以防止电流剧烈震荡烧毁ECU。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对不同电控系统测试时只需更换功能段线束,降低更换频率,能有效延长台架线束的使用寿命,缩短线束的更新周期,节约成本;(2)能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简化操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3)能够有效改善台架环境,消除因线束随意摆放而造成的安全隐患;(4)提高了线束的稳定性,节约成本,实现精益化生产;(5)通用性强,更换功能段线束可改变线束所适用的电控系统。
[0015]说明书附图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通用段线束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过渡段线束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功能段线束的E⑶插口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功能段线束的E⑶插口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功能段线束的E⑶插口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结合图1-图5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一种适用于发动机台架测试的新型分段线束,包括通用段线束25和功能段线束18 二段,通过配合连接的第一分段接口 19和第二分段接口 20进行连接,在所述通用段线束25 —端的分支点分出的各分支线束上设置有不同电控系统之间共有的电子元器件的插接件,所述通用段线束25另一端固定排列连接在第一分段接口 19上,在功能段线束18上一端设有ECU插口,所述功能端线束18另一端固定排列连接在第二分段接口 20上,第一分段接口 19与第二分段接口 20相匹配且针脚定义一一对应。
[0022]参阅图1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通用段线束25作详细说明,如图1所述的通用段线束25,在所述通用段线束25 —端的分支点分出的各分支线束设置不同电控系统之间共有的电子元器件的插接件,其中包括圆形诊断接口 1、方形诊断接口 2、诊断开关3、故障诊断灯4、空档开关5、OBD灯6、预热灯7、点火开关8、发动机端CAN接口 9、整车端CAN接口 10、电源正极11、电源负极12、油门踏板传感器接插器13以及继电器14。将上述接插件的接线设定为统一格式后以固定的排列方式连接在第一分段接口 19上。
[0023]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现场实际使用情况,在通用段线束25上布置五个线束分支点,严格规定各线束分支点之间的长度,进而限制通用段线束25的整体长度和各分支的长度,将此通用段线束25布置在试验台架的预留管道内;其中优选实施方式为,各分支线束的长度为各插接件到对应分支点的最短距离。
[0024]参阅图3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功能段线束18作详细说明,据匹配公司提供的电气原理图确定台架测试所需ECU功能和接线,以ECU插口 17和第二分段接口 20为基础,将各个指示灯、开关、CAN通讯、油门踏板和电源正负极的ECU针脚接线以固定的排列方式连接在第二分段接口 20上,使第二分段接口 20与第一分段接口 19相匹配且针脚定义一一对应。为防止电流剧烈震荡烧毁ECU,在功能段线束18上布置保险片15和保险片16。
[00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能够适用于不同的电控系统,其功能段线束18连接的ECU插口还可以为其他类型,如图4所示的第二 E⑶插口 23和如图5所示的第三E⑶插口 24。当用于测试不同的电控系统时,只需更换功能段线束18即可。
[0026]为了减少高频率更换功能段线束18对第一分段接口 19造成的磨损,本实用新型还设有过渡段线束26,如图2所述的过渡段线束26,所述过渡段线束26 —端连接有第四分段接口 22,并通过与所述第一分段接口 19的配合连接与所述通用段线束25连接;所述过渡段线束26另一端连接有第三分段接口 21,并通过与所述第二分段接口 20的配合连接与所述功能段线束18连接。
[0027]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束时,将通用段线束25布置在台架内预留的通道内,利用配合连接的插接器将通用段线束25、过渡段线束26和功能段线束18依次相连,组合成台架测试线束,通过更换功能段线束18可扩展本实用新型所适用的电控系统。
【主权项】
1.一种适用于发动机台架测试的新型分段线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用段线束和多根功能段线束,所述通用段线束通过分段接口和多根所述功能段线束中的一根进行连接;在所述通用段线束一端的分支点分出的各分支线束上设置有多个电控系统之间共有的电子元器件的插接件;多个所述功能段线束上分别设置有不同规格的ECU插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发动机台架测试的新型分段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用段线束和功能段线束之间通过过渡段线束进行连接,所述通用段线束、过渡段线束和功能段线束之间通过接插件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发动机台架测试的新型分段线束,其特征在于:各分支线束的长度为各插接件到对应分支点的最短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适用于发动机台架测试的新型分段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用段线束布置在所述台架内预留的通道内或固定在所述台架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发动机台架测试的新型分段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系统包括Bosch电控共轨系统、电装电控共轨系统和衡阳单体栗电控系统。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发动机台架测试的新型分段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有的电子元器件的接插件包括两个诊断接口、诊断开关接口、故障诊断灯接口、空档开关接口、OBD灯接口、预热灯接口、点火开关接口、两个CAN接口、电源正负极接口、油门踏板接插器以及继电器接线。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发动机台架测试的新型分段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段线束上设置有保险片,以防止电流剧烈震荡烧毁ECU。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发动机台架测试的新型分段线束,包括通用段线束和多根功能段线束,所述通用段线束通过分段接口和多根所述功能段线束中的一根进行连接;在所述通用段线束一端的分支点分出的各分支线束上设置有多个电控系统之间共有的电子元器件的插接件;多个所述功能段线束上分别设置有不同规格的ECU插口。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对不同电控系统测试时只需更换功能段线束,降低更换频率,能有效延长台架线束的使用寿命,缩短线束的更新周期;能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简化操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能够有效改善台架环境,消除因线束随意摆放而造成的安全隐患;提高了线束的稳定性,节约成本,实现精益化生产。
【IPC分类】G01M15/02
【公开号】CN204903165
【申请号】CN201520635836
【发明人】张庆, 史定华, 金骏, 许建华, 卿胜伟, 史燕彬
【申请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1日
文档序号 :
【 9994102 】
技术研发人员:张庆,史定华,金骏,许建华,卿胜伟,史燕彬
技术所有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张庆,史定华,金骏,许建华,卿胜伟,史燕彬
技术所有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