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副车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乘用车副车架结构。
技术背景由于国外冲压、焊接工艺水平较高,因此在副车架装配、定位方式设计 方面,并没有太多关注,通过对一些国外此类零部件分析,都是依靠好的工 艺水平保证高的尺寸精度,不会存在装配、定位不准等问题。但国内由于冲 压、焊接工艺水平远低于国外,但目前副车架的设计还是参照国外的结构方 式,经这几年的实践应用,由于工艺水平低导致出现装配困难,严重影响装 配效率,加大工人劳动强度,在目前产量非常大的情况下严重影响整车厂的 效益。另外,但由于副车架一般要和动力总成分装后一块连接车身,因此体积 庞大,质量也很大,副车架和车身连接是靠连接孔对准后用螺栓打紧,因此 每辆车安装副车架都需要好几个工人反复调整位置对准,严重影响装配效率 和工人的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乘用车副车架,改善定位条件,提高装配精度并 降低装配难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乘用车副车架,沿整车 前后方向自前往后有横置的水箱支撑梁,前横梁、左右纵梁和后横梁焊接构 成大致方形的框架,其特征在于在框架的四个角部设置四个安装孔,其中 第一孔为精确定位孔,第二孔为条形孔,第二孔的孔长方向位于第一孔和第 二孔的连线方向上,其余第三孔、第四孔的孔径大于第一孔的孔径。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框架的四个角部设置四个安装孔,其中第一孔为精确 定位孔,通过该第一孔并用螺栓可以实现定位、装配精确的连接。本发明就是通过一个精确定位孔配合三个方便安装的带有安装余量的孔 相互配合,足以弥补冲压、焊接造成的偏差,完全解决难装配的问题,同时又降低了工艺要求,当然也降低了工艺成本。
图l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发明简化的定位原理物理模型图;图3是定位销(31)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乘用车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沿整车前后方向自前往后有横置的水箱支 撑梁10,前横梁30、左右纵梁40、 50和后横梁60焊接构成大致方形的框架 70,在框架70的四个角部设置四个安装孔71、 72、 73及74,其中第一孔71 为精确定位孔,第二孔72为条形孔,第二孔72的孔长方向位于第一孔71和 第二孔72的连线方向上,其余第三孔73、第四孔74的孔径大于第一孔71 的孔径。所述的第一孔71的孔径与安装螺栓相匹配,所述的第一孔71为精确定 位孔是制其孔径开设是尽量精确,以刚好与相互配合的螺栓直径相符实现准 确配合为标准。所述的第一孔71的布置位置无须特别要求,第二孔72可以开设在第一 孔71的相邻角上,也可以开设在对角位置上。图1给出的布置方案是较为优 选的方案,即所述的第一孔71和第二孔72位于前横梁30的左右两端部位, 第三孔73、第四孔74位于左右纵梁40、 50的后端部。结合图2给出的定位原理模型,对本发明的定位原理简要说明如下。本 发明就是利用了在一个平面内, 一个点加上一条线可以对物体自由度充分约 束原理。如图2所示,四个安装孔,前部两个安装孔即第一孔71和第二孔 72的圆心在一条直线上,且构成直线和整车横向水平方向平行,第一孔71 为圆孔,直径尺寸与安装螺栓相匹配,保证定位合理,第一孔71固定后,副 车架仍可以绕第一孔71的轴线旋转,第二孔72为U形孔,或成椭形孔或条 形孔,其长度方向为第一孔71和第二孔72构成的直线平行,形成一条约束 副车架绕第一孔71旋转的线,从而使副车架位置充分约束,第三孔73、第 四孔74为圆孔,直径大于第一孔71的直径,只是起到紧固作用。由此可见,用相应螺栓单独安装第一孔71不会存在安装困难,此点安装后,由于同一条 水平线上的第二孔72在水平方向是长孔,长孔在长度方向上的余量足以弥补 冲压焊接造成的尺寸偏差,第一孔71和第二孔72安装后,安装第三孔73、 第四孔74时,由于它们是考虑冲压、焊接偏差量的大孔,足以弥补冲压、焊 接造成的偏差,因此就克服由于工艺水平差导致的装配困难问题,在生产实 践中经过多次尝试,利用此方式完全解决难装配问题,同时又降低了工艺要 求,当然也降低了工艺成本。结合图1、 3,所述的第一孔71和第二孔72外侧前横梁30的左右两端 部位设置定位销31,定位销31位于前横梁30设置在前横梁30的上部。定 位销31的形状为弹头形。此发明中提供的定位销31,在车身上相应位置处开设有与定位销31相 配的孔,在装配副车架及动力总成时,只需要把定位销31对准车身相应空位 即可,大大的提高装配效率和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经实际操作十分有效,定 位销31设计成弹头状能够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使对位准确、快捷。
权利要求
1、乘用车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沿整车前后方向自前往后有横置的水箱支撑梁(10),前横梁(30)、左右纵梁(40)、(50)和后横梁(60)焊接构成大致方形的框架(70),其特征在于在框架(70)的四个角部设置四个安装孔(71)、(72)、(73)及(74),其中第一孔(71)为精确定位孔,第二孔(72)为条形孔,第二孔(72)的孔长方向位于第一孔(71)和第二孔(72)的连线方向上,其余第三孔(73)、第四孔(74)的孔径大于第一孔(71)的孔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孔(71) 的孔径与安装螺栓相匹配。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乘用车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 孔(71)和第二孔(72)位于前横梁(30)的左右两端部位,第三孔(73)、 第四孔(74)位于左右纵梁(40)、 (50)的后端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孔(71) 和第二孔(72)外侧前横梁(30)的左右两端部位设置定位销(31),定位销(31)位于前横梁(30)设置在前横梁(30)的上部。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乘用车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定位销(31)的 形状为弹头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乘用车副车架的结构,旨在改善定位条件,提高装配精度并降低装配难度,乘用车副车架沿整车前后方向自前往后有横置的水箱支撑梁,前横梁、左右纵梁和后横梁焊接构成大致方形的框架,其特征在于在框架的四个角部设置四个安装孔,其中第一孔为精确定位孔,第二孔为条形孔,第二孔的孔长方向位于第一孔和第二孔的连线方向上,其余第三孔、第四孔的孔径大于第一孔的孔径。本发明通过一个精确定位孔配合三个余量孔的相互配合,足以弥补冲压、焊接造成的偏差。
文档编号B62D21/00GK101214827SQ200710032980
公开日2008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9日
发明者吕波涛 申请人: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文档序号 :
【 4100855 】
技术研发人员:吕波涛
技术所有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吕波涛
技术所有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