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置物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置物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童车(婴儿手推车,伞车)的置物篮都是安置在车子座位正下方,才质多为织物质地,其缺点是使用中存放或取物不方便,同时布质置物篮因材质软不适合放过多物品。大多数置物篮损坏后变成垃圾,不利于回收利用,造成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置物篮。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种置物篮,该置物篮是一个由塑胶材料一体注塑成型的独体结构,所述置物篮包括底框、围框、挂靠结构,所述底框包括两个对称的板块组成,所述板块上有四个端边,其中三个相邻的端边上均具有向上卷起的端边部,另一个端边上向外沿水平方向上延伸出平行排列的条状结构;所述两个对称的板块通过其平行排列的条状结构结合连接在一起的;所述围框包括前、后两个围栏以及左、右两个围栏,前、后两个围栏以及左、右两个围栏围在在所述底框的周围的上方,所述挂靠结构位于前、后两个围栏的其中一个围栏的中间部位。
[0006]所述挂靠结构上设有扶手部。
[0007]所述挂靠结构是竖向设置的。
[0008]所述挂靠结构所在的围栏的两侧设有设有用于与待挂靠部件相连接的连接结构。
[0009]所述挂靠结构上设有用于与待挂靠部件相连接的连接结构。
[0010]所述挂靠结构的上部设有待挂持位。
[0011]有益效果
[0012]本实用新型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加工,可回收原材料。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之一;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15]结合图1、图2所示,一种置物篮,该置物篮是一个由塑胶材料一体注塑成型的独体结构,所述置物篮包括底框1、围框2、挂靠结构3,所述底框包括两个对称的板块组成,所述板块上有四个端边,其中三个相邻的端边上均具有向上卷起的端边部,另一个端边上向外沿水平方向上延伸出平行排列的条状结构;所述两个对称的板块通过其平行排列的条状结构结合连接在一起的;所述围框包括前、后两个围栏4以及左、右两个围栏,前、后两个围栏以及左、右两个围栏围在在所述底框的周围的上方,所述挂靠结构位于前、后两个围栏的其中一个围栏的中间部位。
[0016]所述挂靠结构上设有扶手部5。
[0017]所述挂靠结构是竖向设置的。
[0018]所述挂靠结构所在的围栏的两侧设有设有用于与待挂靠部件相连接的连接结构
6ο
[0019]所述挂靠结构上设有用于与待挂靠部件相连接的连接结构。
[0020]所述挂靠结构的上部设有待挂持位7。
[0021]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置物篮,其特征在于,该置物篮是一个由塑胶材料一体注塑成型的独体结构,所述置物篮包括底框、围框、挂靠结构,所述底框包括两个对称的板块组成,所述板块上有四个端边,其中三个相邻的端边上均具有向上卷起的端边部,另一个端边上向外沿水平方向上延伸出平行排列的条状结构;所述两个对称的板块通过其平行排列的条状结构结合连接在一起的;所述围框包括前、后两个围栏以及左、右两个围栏,前、后两个围栏以及左、右两个围栏围在所述底框的周围的上方,所述挂靠结构位于前、后两个围栏的其中一个围栏的中间部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置物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靠结构上设有扶手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置物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靠结构是竖向设置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置物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靠结构所在的围栏的两侧设有设有用于与待挂靠部件相连接的连接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置物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靠结构上设有用于与待挂靠部件相连接的连接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置物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靠结构的上部设有待挂持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置物篮,该置物篮是一个由塑胶材料一体注塑成型的独体结构,所述置物篮包括底框、围框、挂靠结构,所述底框包括两个对称的板块组成,所述板块上有四个端边,其中三个相邻的端边上均具有向上卷起的端边部,另一个端边上向外沿水平方向上延伸出平行排列的条状结构;所述两个对称的板块通过其平行排列的条状结构结合连接在一起的;所述围框包括前、后两个围栏以及左、右两个围栏,前、后两个围栏以及左、右两个围栏围在所述底框的周围的上方,所述挂靠结构位于前、后两个围栏的其中一个围栏的中间部位。本实用新型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加工,可回收原材料。
【IPC分类】B62B5/00, B62B9/10
【公开号】CN205256416
【申请号】CN201521094167
【发明人】李连中
【申请人】李连中
【公开日】2016年5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6日
文档序号 :
【 10344921 】
技术研发人员:李连中
技术所有人:李连中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李连中
技术所有人:李连中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