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电子电路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灯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5-08-22 14:20:01 327次浏览
专利名称: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二轮车等车辆用的灯装置。
背景技术
在自动二轮车等车辆中,为了提高维修性等,有时将多个灯进行组合形成灯装置。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利用螺钉等固定部件把具有尾灯和牌照灯的尾灯装置安装在车体上。
专利文献1专利第2980279号公报但是,在上述以往的灯装置中,通过卸下螺钉等固定部件,可以从车体上卸下尾灯装置,但在卸下时,必须抓住尾灯装置的端部外面等以确保支撑。
特别是在通过把灯装置从车体侧拔出来而卸下的结构中,需要对灯装置向拔出方向施加力量,但如果灯装置的把持部位呈圆形等,容易打滑,很难传递力量,所以要卸下灯装置非常耗费工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在灯罩上设置把持用凹部来提高维修性的灯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装置(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尾灯装置30),具有作为发光体的灯泡(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尾灯灯泡34、后信号灯灯泡35、牌照灯36);支撑所述灯泡的基座(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基座40);覆盖所述灯泡的灯罩(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灯罩80、9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灯罩上设置有把持用凹部(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把持用凹部93)。
根据这种结构,利用把持用凹部把持灯装置,可以向灯装置施加力量。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本发明是根据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持用凹部设置在所述灯罩(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灯罩90)的端部,并且其下侧开口。
根据这种结构,可以使把持用凹部在外观上不显眼,同时容易把持灯装置。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本发明是根据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灯罩中,至少所述把持用凹部的周围是深颜色。
根据这种结构,可以防止把持用凹部透亮,并且能被看到。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本发明是根据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固定部(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固定突起56),该固定部通过插入车体(例如,后述实施方式中的托架28)或从车体拔出,可以安装到车体上或从车体上卸下。
根据这种结构,利用把持用凹部一面把持灯装置一面推入或拔出灯装置,可以把基座的固定部安装到车体上或从车体上卸下。


图1是具有本发明的灯装置的自动二轮车的侧视图。
图2是所述自动二轮车的后视图。
图3是所述灯装置的正视图。
图4是所述灯装置的后视图。
图5是沿图3的A-A线的剖面图。
图6是沿图3的B-B线的剖面图。
图7是沿图3的C-C线的剖面图。
图8是沿图3的D-D线的剖面图。
图9是从图3的Z方向观看时的仅灯罩部分的侧视图。
图10是从图3的Z方向观看时的仅灯罩部分的侧视图。
图11是其他实施方式的灯罩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28托架(车体);30尾灯装置(灯装置);34尾灯灯泡(灯泡);35后信号灯灯泡(灯泡);36牌照灯灯泡(灯泡);40基座;56固定突起(固定部);80、90灯罩;93把持用凹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1说明本发明的灯装置的实施方式。
图1是具有作为本发明的灯装置的尾灯装置的小型自动二轮车的侧视图,图2是其后视图。另外,在以下说明中的“前”“后”“左”“右”“上”“下”是从驾驶者的角度观看的方向。
自动二轮车1的前轮2由前轮叉3的下端部枢轴支撑着,前轮叉3通过车把轴杆4可以操纵地枢轴支撑在车体车架5的头管6上。在头管6的上端部安装有车把7,车把7的周围除两端的把手8、8外用车把罩9覆盖着。在车把罩9的前部设有头灯和左右前信号灯(均未图示)成为一体的头灯装置10。
车体车架5具有从头管6向下方延伸的吊管11;从吊管11的下端部向后方延伸,并且与踏板(step floor)12一起形成底板13的下管(lowerpipe)14;从下管14的后端部向斜上方弯曲形成的后部管15。头管6和吊管11被从踏板12的前端部立起的护腿板(leg shield)16从后方覆盖着,并且被前罩板17从前方覆盖着。前罩板17的下部以覆盖前轮2的上方的方式延伸,利用前罩板17的下部和护腿板16的下部形成前挡泥板18。
后部管15具有从下管14的后端部向斜上方延伸的倾斜部15a和从该倾斜部15a的后端部向后方大致水平延伸的水平部15b,并且被与踏板12的后端部连接的后罩板21覆盖着。在后罩板21的上部设有座席22。座席22的前端部由后罩板21支撑着,用于开闭设在后罩板21内的物品收容室(未图示)的上部开口。
在下管14的后端部枢轴支撑着动力单元24的前部,并使其可以在上下方向摇动。动力单元24中的发动机和动力传递系统构成为一体,在动力单元24后部的驱动轴连接着后轮25。在动力单元24和后部管15的水平部15b之间设置后缓冲器26。
在后罩板21的后端部设置有尾灯装置30。尾灯装置30可以装卸地安装在托架28上,托架28被固定在后部管15的水平部15b的后端部并向斜上方延伸。此处,托架28形成自动二轮车1的车体的一部分。
在尾灯装置30的下方,在后罩板21的后部下侧设有后挡泥板27,在后挡泥板27安装牌照板29。
下面,叙述尾灯装置30。图3是从自动二轮车1的后方观看时的尾灯装置30的正视图,图4是从自动二轮车1的前方观看时的后视图。
尾灯装置30是将尾灯31、左右后信号灯32、32和牌照灯33形成为一体的组合体,在上部中央配置尾灯31,在尾灯31的左右两侧配置后信号灯32、32,在尾灯31的下侧配置牌照灯33。另外,该实施方式的尾灯31兼用作停止信号灯,通过改变作为尾灯亮灯时的亮度和作为停止信号灯亮灯时的亮度来加以区别。
如图3所示,尾灯装置30的正视形状为,配置尾灯31和后信号灯32、32的部分形成为在中央部的上下方向宽度最宽且上下方向宽度随着越向左右方向越变窄的大致扇形,配置牌照灯33的部分形成为左右方向细长的大致长方形。配置牌照灯33的部分的左右方向宽度小于配置尾灯31和后信号灯32、32的部分。
另外,如图1和图2所示,配置尾灯31和后信号灯32、32的部分为随着从其中央到左右两边而向车辆前方环绕的形式。
尾灯装置30如图5和图6所示,其主要构成部分包括作为发光体的尾灯灯泡34;后信号灯灯泡35、35;牌照灯灯泡36;支撑这些灯泡34~36的基座40;覆盖这些灯泡34~36的两个灯罩80、90。
基座40利用树脂成形物一体成形,具有构成正视时的大致扇形部分的上部基座42;构成正视时的大致长方形部分的下部基座43;连接上部基座42和下部基座43的连接壁部41。
上部基座42用于构成尾灯31和后信号灯32、32的基座部。如图5和图6所示,上部基座42的后端侧随着越到上方越向后方缓慢倾斜,在其外周部形成具有后方开口的截面呈横U字状的灯罩安装用凹槽44a的框缘部44。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上部基座42的中央设有后端侧开口的筒状壁部45,筒状壁部45的开口侧的上部和下部连接框缘部44的内侧。在筒状壁部45的前端设置具有插通孔46的前壁47,在该插通孔46安装用于保持尾灯灯泡34的灯泡座71。并且,在设于筒状壁部45的后端开口侧内周面的凹部49嵌合固定着用于堵塞筒状壁部45的后端开口的尾灯透镜72。尾灯透镜72例如用被着色成红色的半透明的树脂形成,并且在其内面实施规定的透镜切割(lens cut)。
如图4和图6所示,在上部基座42将筒状壁部45夹在中间的左右对称的位置,设置后端侧开口的筒状壁部51、51,各筒状壁部51的开口侧的上部和下部连接框缘部44的内侧。在各筒状壁部51的前端设置具有插通孔52的前壁53,在该插通孔52安装用于保持后信号灯灯泡35的灯泡座73。并且在设于各筒状壁部51的前壁53的环状阶梯部54嵌合固定着覆盖后信号灯灯泡35的穹顶状后信号灯透镜74。后信号灯透镜74例如用被着色成橙色的半透明的树脂形成,并且在其内面实施规定的透镜切割。
另外,如图4和图6所示,在各筒状壁部51的前壁53上设置向前方突出然后又向下方弯曲的L形托架55,托架55的前端面突起设置有蘑菇形的固定突起56,并使其轴线朝向斜下前方。该固定突起56可以装卸在固定于形成了上述车体的一部分的托架28上的垫圈(grommet)(未图示)上,通过将固定突起56插入垫圈中来进行固定,可以把尾灯装置30安装在托架28上,通过从垫圈中拔出固定突起56,可以从托架28卸下尾灯装置30。
在上部基座42固定着整体覆盖其后端的尾灯31和后信号灯32用的灯罩80。灯罩80的外周部81向前方弯曲,在外周部81的规定区域设置向前方突出的爪部82。灯罩80将该外周部81配置在上部基座42的框缘部44的内壁外侧,把爪部82插入框缘部44的凹槽44a中,利用热熔融部57将爪部82接合在框缘部44上,由此将灯罩80固定在上部基座42上。
另外,如图5所示,在插入上部基座42的框缘部44和连接壁部41的连接部的爪部82设置向下方突出的固定突出部83和凹部84,固定突出部83插入设在框缘部44的固定孔48中,连接壁部41的上部插入凹部84中,由此将固定突出部83固定在连接壁部41的上部。
灯罩80例如用无色透明的树脂形成,以尾灯灯泡34的轴线延长线上的点为中心、在规定区域形成同心圆状图案85,以各信号灯灯泡35的轴线延长线上的点为中心、在规定区域形成同心圆状图案86。
如图7所示,向前方突出的左右一对筒部58、58设置在连接壁部41上并向前方突出,在各筒部58设有贯通孔58a,用于插通把尾灯装置30固定在上述托架28上的固定用螺钉(未图示)。
下部基座43用于构成牌照灯33的基座部,如图5、图7和图8所示,具有从连接壁部41的下端向后方延伸的上壁部61;从上壁部61的后端向下方延伸的垂直壁部62;从上壁部61的左右端部向下方延伸,并且与垂直壁部62的左右端部连接的侧壁部63。在上壁部61和侧壁部63的前端部和垂直壁部62的下端部,形成具有后方开口的截面呈横U字状的灯罩安装用凹槽64a的框缘部64。
在垂直壁部62的中央设置插通孔65,在该插通孔65安装用于保持牌照灯灯泡36的灯泡座75。如图7和图8所示,在垂直壁部62将插通孔65夹在中间的左右对称的位置设置螺钉插通孔66、66。
如图5、图7和图8所示,在下部基座43固定着用于整体覆盖其后方的牌照灯33用灯罩90。如图8所示,灯罩90的外壁部91的平视形状为向后方鼓出的大致圆弧状,如图5所示侧视形状形成为嘴状,外壁部91的后端从尾灯31和后信号灯32用灯罩80的后端部向后方突出。
在灯罩90的内部后方设置隔离壁部92,在外壁部91和隔离壁部92之间形成下侧开口的把持用凹部93。在灯罩90的内部,在隔离壁部92的左右外侧设置从外壁部91的后部内面向前方突出的圆筒状撑条94、94。该撑条94、94配置在与下部基座43的螺钉插通孔66、66对应的位置,其前端面突出接触下部基座43的垂直壁部62。在各撑条94的前端面一侧设置灯罩安装用螺钉孔94a。
在灯罩90中隔离壁部92的前方侧,比两撑条94、94更靠近车宽方向的内侧部分将下侧开口(参照图5),该开口95的左右两侧利用底壁部96堵塞着(参照图7)。在外壁部91的前端和底壁部96的前端设置爪部97,在隔离壁部92的下端部和底壁部96的边缘部位,设置朝向开口95的透镜安装槽98。
另外,灯罩90例如用类似黑色的被着色成深颜色的透明树脂形成。
该灯罩90通过将其爪部97插入下部基座43的框边缘部位64的凹槽64a,将从下部基座43的前方侧插通螺钉插通孔66、66的螺钉99、99旋入撑条94、94的螺钉孔94a、94a,从而被固定在下部基座43上。
并且,灯罩90的开口95被牌照灯透镜76堵塞着。牌照灯透镜76被安装成,将其周缘插入设在下部基座43的垂直壁部62的下端部的框边缘部位64的凹槽64a和设在灯罩90的隔离壁部92和底壁部96的透镜安装槽98中。
牌照灯透镜76用无色透明的树脂形成,如图5所示,牌照灯灯泡36的灯泡光透过牌照灯透镜76照亮牌照板29。
在这样构成的尾灯装置30中,在需要从车体卸下尾灯装置30时,首先,卸下安装在基座40的贯通孔58a的所述固定用螺钉,一只手从灯罩90的把持用凹部93伸入并抓住灯罩90的外壁部91向后方拉,由此可以简单地从车体侧的托架28的垫圈中拔出基座40的固定突起56。因此,利用一只手就可以简单地从车体卸下尾灯装置30,在卸下后可以依旧抓着外壁部91进行搬运等处理。
并且,在向车体安装尾灯装置30时,同样可以抓着外壁部91进行安装操作,仅通过将固定突起56推入托架28的垫圈中即可简单安装,然后把所述固定用螺钉插入贯通孔58a,并旋入托架28的螺钉孔中,由此可以将尾灯装置30可靠固定在车体上。所以,极大地提高尾灯装置30的维修性。
并且,在该实施方式中,把持用凹部93形成为下侧开口,所以从外观上看不到把持用凹部93,而且灯罩90被着色成黑色,所以能够防止把持用凹部93透亮而能看到。因此,可以使把持用凹部93在外观上不显眼,提高外观设计性。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将把持用凹部93设计成下侧开口,但例如图11所示,也可以设计成在灯罩90的外壁部91的上侧开口。并且,把持用凹部93的设置位置也可以在灯罩90的左右端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凸部件(固定突起56)构成可以在车体上装卸灯装置的固定部,但也可以将灯装置的固定部作成凹部件,使车体侧的凸部件装卸到该凹部件中。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适用于尾灯装置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头灯装置。并且,不限于自动二轮车,也可以把本发明适用于三轮或四轮等车辆。
如上所述,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发明,利用把持用凹部可以把持灯装置,能够施加力量,所以容易使用灯装置,容易进行灯装置的安装和拆卸,发挥提高维修性的良好效果。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本发明,可以使把持用凹部在外观上不显眼,并且容易把持灯装置。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本发明,可以防止把持用凹部透亮而被看到,所以能够使把持用凹部在外观上不显眼。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本发明,利用把持用凹部可以一面把持灯装置一面推入或拔出灯装置,可以将基座的固定部安装在车体上或从车体上卸下,所以容易将灯装置装卸在车体上。
权利要求
1.一种灯装置,具有作为发光体的灯泡;支撑所述灯泡的基座;覆盖所述灯泡的灯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灯罩上设置有把持用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持用凹部设置在所述灯罩的端部,并且其下侧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灯罩上,至少所述把持用凹部的周围是深颜色。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固定部,该固定部通过插入车体或从车体拔出,可以安装到车体上或从车体上卸下。
全文摘要
一种灯装置,具有尾灯灯泡(34);后信号灯灯泡;牌照灯灯泡(36);支撑这些灯泡的基座(40);和覆盖这些灯泡的灯罩(80、90),在覆盖牌照灯灯泡(36)的灯罩(90)的后端部设置下侧开口的把持用凹部(93)。由此,提高灯装置的维修性。
文档编号B62J6/00GK1576146SQ20041005006
公开日2005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9日
发明者远藤太郎, 畑山淳志, 森和彦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文档序号 : 【 4103086 】

技术研发人员:远藤太郎,畑山淳志,森和彦
技术所有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远藤太郎畑山淳志森和彦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传送线的空间距设置方法 全折叠减震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