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输竹笋罐头用的保护软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竹笋罐头用的保护软垫,应用于运输途中对竹笋罐头马口铁容器的保护。
背景技术:
如图,竹笋罐头马口铁容器,其上表面开一圆孔,孔内塞着相应的圆盖(5),圆盖(5)外侧是一外缘环,内部凹下。左、右、前、后四侧面上端同上表面垂直联接,所围的区域外界形成表面凹区(1)。四侧侧面下端同底面垂直联接,所围的区域外界形成底面凹区(3)。在使用中要求容器密闭避免各种机械式损坏,以便防止外菌侵入。
为了避免机械式的损坏,人们利用了纤维板作为保护软垫。在运输装载时,把竹笋罐头层层累积起来,在层与层之间垫入软体材料制作的纤维板。由于同一块纤维板上的众多竹笋罐头在车辆奔跑过程中会因振动而相互碰撞,因而极容易出现容器撞漏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不易出现容器撞漏现象的运输竹笋罐头用的保护垫。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这样达到,一种运输竹笋罐头用的保护软垫,其特征是软体厚度在表面凹区、底面凹区两者深度之和的左右;软体中间带一套入圆盖的圆孔或圆盖外环压入槽;软体四周正好卡入表面凹区或底面凹区内部。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上下层之间相互套着,形成容器柱,有效地避免了同层之间的碰撞;2、车辆的振动,传递到容器时,由于容器底面同保护软垫的接触面大,于是阻力就大,因而其振幅就很小,有效地提高了抗振性。
图1是竹笋罐头容器的结构示图图中1是表面凹区,3是底面凹区,5是圆盖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7是圆孔,9是软体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一种运输竹笋罐头用的保护软垫,它的软体(9)中间挖出一圆孔(7)或圆形压入槽,此圆孔(7)或圆盖外环压入槽尺寸正好可套在容器圆盖(5)的外侧或圆盖(5)外缘环上。整块软体(9)可正好卡入表面凹区(1)或底面凹区(3)之内。软体(9)的厚度比表面凹区(1)和底面凹区(3)两者深度之和略高,通常以多出半个毫米为宜。在使用聚苯乙烯材料制作时,软体(9)的厚度可比两者深度之和略低或略高,低、高半毫米或者1毫米皆可;相应的圆盖外环压入槽深度以正好镶入圆盖(5)的外缘环为宜。
软体(9)可采用橡胶料材、聚胺脂、聚苯乙烯、纤维等软性材料制作。
使用时,将软体(9)置入下层容器的表面凹区(1)之中,而将上层容器的底面凹区(3)套入软体(9)之上,于是上下层的容器相对齐,重量通过软体(9)传递,相比现有技术的纤维软垫来讲,大大地增加了接触面进而使外界振动在水平方向受到的阻力大为增加,提高了抗振性。同时,上层被套在下层相应的容器上,也就有效地阻止了容器同本层其它容器的撞击。
权利要求1.一种运输竹笋罐头用的保护软垫,其特征是软体(9)厚度在表面凹区(5)、底面凹区(3)两者深度之和的左右;软体(9)中间带一套入圆盖(5)的圆孔或圆盖外环压入槽;软体(9)四周正好卡入表面凹区(5)或底面凹区(3)内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竹笋罐头用的保护软垫,应用于运输途中对竹笋罐头马口铁容器的保护。其特征是软体(9)厚度在表面凹区(5)、底面凹区(3)两者深度之和的左右;软体(9)中间带一套入圆盖(5)的圆孔或圆盖外环压入槽;软体(9)四周正好卡入表面凹区(5)或底面凹区(3)内部。具有有效地避免了同层之间的碰撞,提高了抗振性的优点。
文档编号B65D81/02GK2784338SQ200520096078
公开日2006年5月31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20日
发明者吴华怒 申请人:吴华怒
文档序号 :
【 4327491 】
技术研发人员:吴华怒
技术所有人:吴华怒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吴华怒
技术所有人:吴华怒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