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蓄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装在自行车上的辅助省力装置,具体为一种自行车蓄能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家用自行车,有一般自行车与减震自行车,它们都不具备助力作用,而自行车在人力驱动下,由于人的体力有限,因此不能连续骑行很长的距离。另外,自行车在行驶中颠簸震动、刹车等在所难免,许多能量被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蓄能装置。其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自行车蓄能装置,包括外压板,在外压板的内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芯盒,在芯盒的两端对称设置有旋盒,在旋盒内设置有外盒,外盒内设置有内盒,所述外盒与内盒之间设置有发条弹簧。上述外压板、旋盒、外盒与内盒之间设置有卡笋,并通过卡笋相互连接。上述外压板与卡笋之间设置有内压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自行车刹车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收集起来并用于自行车的驱动,极大的节省了使用者的体力,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另外,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操作简单,占用空间较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示意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一种自行车蓄能装置,包括外压板1,外压板1的内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芯盒2,芯盒2上设置有螺纹,在芯盒2的两端对称设置有旋盒3,旋盒3内设置有外盒4, 外盒4内设置有内盒5,在外盒4与内盒5之间设置有发条弹簧。上述外压板1、旋盒3、外盒4与内盒5之间设置有卡笋,并通过卡笋相互连接。其中,外压板1的上部左端内侧与外盒4的上部左端外侧之间设置有第一卡笋6,并通过第一卡笋6相互连接,第一卡笋6穿过旋盒3 ;外压板1的上部右端内侧与内盒5之间设置有第二卡笋7,并通过第二卡笋7相互连接,第二卡笋7的左端部伸入内盒5的边框中;外压板 1的下部左端内侧与外盒4之间设置有第三卡笋8,并通过第三卡笋8相互连接,第三卡笋 8的右端部伸入外盒4的边框中,且第三卡笋8的左端部与外压板1之间设置有左内压板101 ;外压板1的下部右端内侧与内盒5之间设置有第四卡笋9,并通过第四卡笋9相互连接,第四卡笋9的右端部与外压板1之间设置有右内压板102。上述第一卡笋6、第二卡笋 7、第三卡笋8、第四卡笋9均配置有校准过的伸缩弹簧。安装使用时,芯盒2通过其上设置的螺纹旋转固定在车轮轴上,旋盒3固定在车轮辐条上并随着车轮一起转动,外压板1通过刹车连线与第一刹车装置相连接,左内压板101 与右内压板102通过刹车连线与第二刹车装置相连接。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当自行车正常行驶时,第二卡笋7与第四卡笋9分别通过其上设置的伸缩弹簧的作用而紧紧压住外盒4与内盒5,此时,第一卡笋6、第二卡笋8均与外盒4、内盒5不相接触。当需要刹车时,操作第一刹车装置,第一刹车装置通过控制刹车连线使得外压板1向右侧平移,进而带动第一卡笋6与第二卡笋7运动,使得第一卡笋6与外盒4相接触而第二卡笋7与外盒4相分离,从而使得外盒4随着旋盒3转动(旋盒3随着车轮辐条转动),同时, 由于第四卡笋9的固定作用,内盒5相对于芯盒2固定不动,从而使得外盒4与内盒5产生相对运动,进而使得外盒4与内盒5之间设置的发条弹簧被上紧。当刹车松开时,由于伸缩弹簧的作用,外压板1回到初始位置,此时,外盒4与内盒5之间没有相对运动,如此反复, 直至能量蓄满。当需要放能时,操作第二刹车装置,第二刹车装置通过刹车连线分别带动左内压板101与右内压板102,并使其向右平移,从而使得第三卡笋8与内盒5相接触,第四卡笋9与内盒5相分离,使得内盒5与旋盒3没有相对运动,又因为第四卡笋9与内盒5相分离,使得外盒4与内盒5因为发条弹簧的作用而相互运动,同时,因为外盒4通过第二卡笋 7与芯盒2相接触,所以内盒5运动,带动旋盒3运动,从而带动车轮运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作出的任何等同替代方式,或明显变型方式,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压板,在外压板的内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芯盒,在芯盒的两端对称设置有旋盒,在旋盒内设置有外盒,外盒内设置有内盒,所述外盒与内盒之间设置有发条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压板、旋盒、外盒与内盒之间设置有卡笋,并通过卡笋相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行车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压板与卡笋之间设置有内压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自行车蓄能装置,包括外压板,在外压板的内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芯盒,在芯盒的两端对称设置有旋盒,在旋盒内设置有外盒,外盒内设置有内盒,所述外盒与内盒之间设置有发条弹簧,所述外压板、旋盒、外盒与内盒之间设置有卡笋,并通过卡笋相互连接。本实用新型将自行车刹车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收集起来并用于自行车的驱动,极大的节省了使用者的体力,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
文档编号B62M23/00GK201941928SQ20102058025
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8日
发明者张广显 申请人:山东科技大学
文档序号 :
【 4026916 】
技术研发人员:张广显
技术所有人:山东科技大学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张广显
技术所有人:山东科技大学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