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电子电路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记录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和信息记录介质的制作方法

2025-05-15 11:00:02 502次浏览
专利名称:记录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和信息记录介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息记录介质、在其上记录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增加了光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容量、增加了在光记录介质上的信息的分配、以及改善了防止非法拷贝的保护技术,因此,出于安全的目的,需要将标识数据记录在所有光记录介质上的技术。
为了服务于该需求,当在光记录介质上记录标识数据时,例如,通常使用以下的技术准备一次性写类型的区域(突发切割区域(burstcutting area),此后被称为“BCA”),在其上,将条码覆写在只读光记录介质的凹坑上,然后,在制造光记录介质期间,如果需要,在BCA区域上,记录在每一个光记录介质中都不同的记录标识数据(ID数据),并且记录加密密钥或再现密钥。
另一方面,已经开发了一种具有信息层的一次性写光信息记录介质,所述信息层仅可以记录一次并且还包括多个记录层,以及一种具有信息层的可重写光信息记录介质,所述信息层可以对信息信号重写多次。因此,已经出现了多种介质(此后,被称为“单层光盘”,包括一次性写类型和可重写类型)。此外,具有能够记录如Hi-Vision图像等高容量信息的多个记录层的光盘已经投入使用(此后,被称为“多层光盘”,包括一次性写类型和可重写类型)。
在单层或多层光盘中,由于可以无任何特定限制地记录信息,因此,已经增加了出于安全目的的信息处理的重视。
作为在光盘上记录ID数据的方法,提出了通过对可相变光盘上施加激光束并利用反射率的差来交替产生非晶部分和结晶部分以制造BCA的示例(例如,见日本待审专利公开2001-243636,第16页,图3,此后被称为参考文件1)。
然而,在以上所示的传统结构中,通过从在其上记录和再现信息的一侧施加激光束,来记录介质的标识数据。因此,与单层光盘的情况相比,需要较大地改变在离多层光盘的激光入射侧最远的记录层上记录标识数据的条件,这是由于应该考虑前侧层的影响。这可能会使BCA产生设备变得复杂。此外,当使用如有机染料等通常具有高波长相关性的记录材料时,由于即使是染料的记录波长或光学特性的轻微变化就可能会改变记录条件,因此,稳定记录已经变成了一个困难的任务。
此外,由于参考文件1的记录介质是可重写相变记录介质,因此,在处理BCA期间的记录模式与在通常的记录处理中删除信息的模式相同。在该示例中,由于介质在记录模式下具有相当低的温度,因此,在处理期间记录层几乎不会被损坏。另一方面,在一次性写相变记录介质的BCA的处理期间的记录模式与在通常的记录处理中记录信息的模式相同。在这种情况下,高温是必须的。此外,利用较大的激光光斑来进行记录,这意味着通过提供高于通常记录几百倍的能量来进行记录。因此,在记录层上相当大的区域上产生了高热部分(hotsection),并损坏了记录层。这引起了在记录BCA时降低了信号质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传统的问题,并且提出了一种容易并稳定地记录介质的标识数据的方法,即使在使用一次性写记录介质或包括具有高波长依赖性的记录材料时,亦是如此,及其设备和其上具有BCA图案的光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信息记录设备和记录方法中,将用于将信息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的光拾取头(optical pickup)设置在与记录/再现用户数据的位置相反的一侧,并且利用激光束来记录介质的标识数据。
根据该结构,不管信息记录层的数量如何,可以在相同的记录条件下来记录标识数据,这是由于激光束从入口点到标识数据的记录点的路径是相等的。
此外,在本发明的记录信息的方法中,优选地,所述介质具有位于与记录/再现用户数据的位置相反的一侧的表面和信息记录层之间的光吸收层;并且优选地,通过由于利用激光束对光吸收层进行加热而引起的热传播,将标识数据间接记录在信息记录层上。
根据该结构,由于通过光吸收层间接地进行在信息记录层上的记录,因此,通过减小由热量所引起的信息记录层的变形,稳定地记录所述标识数据。
在记录或再现用户数据时,用在本发明的记录信息的方法中的介质的光吸收层充当反射层。
根据该结构,不必准备新的光吸收层,并且能够以高质量和低成本来记录所述标识数据。
在本发明的记录信息的方法中,优选地,在记录期间施加到光吸收层上的激光束的聚焦光斑的宽度比标识数据的最短标记更窄。
根据该结构,由于可以减小由于热传播所引起的标记变宽,因此,能够以高质量来记录所述标识数据。
此外,在本发明的记录信息的方法中,将激光束散焦在光吸收层上,并且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设备包括聚焦控制单元,用于使光束散焦。
根据该结构,由于光适当地扩散,并且记录层没有接收到温度的急剧变化,因此,记录层和衬底不太可能发生物理损坏。
如果光束的散焦量太小,则不能够获得使用光束散焦的效果。另一方面,如果其太大,则需要高激光功率。因此,优选地,聚焦范围位于比聚焦深度长-2和-10倍或+2和+10倍之间。
而且,优选地,用在本发明的方法中的信息记录介质具有由相变记录材料构成的信息记录层。
根据该结构,利用在晶态和非晶态之间的反射率的差,能够以高质量来记录标识数据。所述信息记录层由一次性写相变记录材料构成,并且通过将信息记录层的非晶相改变为晶相,来记录所述标识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信息记录层的温度变得较高,由于通过光吸收层间接地进行信息记录层上的记录,因此,通过减小由热量所引起的信息记录层的变形,稳定地记录标识数据。
此外,在用在本发明的方法中的介质中,优选地,所述信息记录层由有机染料记录材料构成。
根据该结构,由于有机染料记录材料将记录从光吸收层中产生的热量,并且染料材料的轻微的光吸收特性将不会受到影响,因此,能够稳定地记录信息。
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设备包括位于在其上附加所述介质的位置处的对中机构单元。所述对中机构可操作用于将介质的中心位置校正到位于与光从光拾取头输入的位置相反的一侧的内圆周区域处。
根据该结构,当使用其中垂直向下施加激光的光拾取头时(出于安全原因),由于可以在与光拾取操作相反的一侧处进行对中,因此,可以实现一种信息记录设备,其中通过吸气来进行盘安装,有利于大规模生产。
根据本发明的记录信息的方法,由于通过从与记录/再现用户数据相反的一侧施加激光束来记录介质的标识数据,可以容易并稳定地形成BCA图案,而与是使用单层还是多层光盘无关,即使在使用通常具有高波长依赖性的记录材料时,亦是如此。


图1是示出了用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记录信息的方法中的具有单个信息记录层的光盘的横截面图。
图2是示出了用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记录信息的方法中的具有两个信息记录层的光盘的横截面图。
图3是示出了用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记录信息的方法中的具有四个信息记录层的光盘的横截面图。
图4是示出了用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记录信息的方法中的涂覆型光盘的横截面图。
图5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记录信息的方法示例的图。
图6(a)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记录机制的说明图,而(b)是示出了传统技术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散焦记录的说明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焦效果。
图9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记录信息的方法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10是示出了介质的标识数据的再现信号的图。
图11是示出了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设备的横截面图。
图12是示出了记录信息的传统方法的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此后,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注意,以下的解释示出了由一次性写相变记录材料制成的信息记录层的示例,然而,这些解释还可以应用于由可重写相变记录材料或有机染料记录材料制成的信息记录层。
(实施例)图1是示出了用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记录信息的方法中的具有单个信息记录层的光盘5的横截面图。
在图1中,参考符号11a是正面介电层,参考符号11c是背面介电层,参考符号11b是记录层,参考符号11d是反射层,参考符号1是衬底,以及参考符号2是覆盖层。通过以下的过程来形成该单层光盘5。在由厚度为1.1mm的聚碳酸酯制成的、并且具有跟踪凹槽的透明衬底1上,利用真空溅射法,使由厚度为40nm的Al合金制成的反射层11d、厚度为30nm的ZnS-SiO2背面介电层11c、厚度为20nm的Te-O-Pd记录层11b、以及厚度为40nm的ZnS-SiO2正面介电层11a按照该次序形成。然后,利用粘合剂来粘结由聚碳酸酯制成的厚度为0.1mm的透明覆盖层2,在图中未示出。
反射层11d还充当光吸收层。在该示例中,从衬底1一侧施加用于记录介质的标识数据的激光束4,并且通过从覆盖层2一侧施加激光来记录用户数据。
图2是示出了用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记录信息的方法中的具有两个信息记录层的光盘6的横截面图。
在图2中,参考符号12a是第二层的正面介电层,参考符号12c是第二层的背面介电层,参考符号12b是第二层的记录层,参考符号12d是第二层的反射层,参考符号1是衬底,参考符号3是中间层,以及参考符号2b是覆盖层。通过以下过程来形成该双层光盘6。与形成单层光盘的过程相同,在透明衬底1上,利用真空溅射法,使反射层11d、背面介电层11c、记录层11b和正面介电层11a按照该次序形成。然后,形成由UV硬化树脂制成的厚度为25μm的中间层3。之后,利用真空溅射法,使由厚度为10nm的第二层的Al合金制成的反射层12d、厚度为15nm的第二层的ZnS-SiO2背面介电层12c、厚度为10nm的第二层的Te-O-Pd记录层12b、以及厚度为20nm的第二层的ZnS-SiO2正面介电层12a按照该次序而形成。然后,利用粘合剂来粘结由厚度为0.075mm的聚碳酸酯制成的透明覆盖层2b,在图中未示出。在该示例中,从衬底1一侧施加用于记录介质的标识数据的激光束4,并且通过从覆盖层2一侧施加激光来记录用户数据。
图3是用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记录信息的方法中的具有四个信息记录层的光盘7的横截面图。
在图3中,参考符号13a是第二层的正面介电层,参考符号13c是第二层的背面介电层,参考符号13b是第二层的记录层,参考符号14a是第三层的正面介电层,参考符号14c是第三层的背面介电层,参考符号14b是第三层的记录层,参考符号15a是第四层的正面介电层,参考符号15c是第四层的背面介电层,参考符号15b是第四层的记录层,参考符号1是衬底,参考符号3b、3c和3d是中间层,以及参考符号2c是覆盖层。通过以下过程来形成该四层光盘7。与形成单层光盘的过程相同,在透明衬底1上,利用真空溅射法,使反射层11d、背面介电层11c、记录层11b和正面介电层11a按照该次序形成。然后,形成由UV硬化树脂制成的厚度为15μm的中间层3b。之后,利用真空溅射法,使厚度为10nm的第二层的ZnS-SiO2背面介电层13c、厚度为15nm的第二层的Te-O-Pd记录层13b、以及厚度为20nm的第二层的ZnS-SiO2正面介电层13a按照该次序而形成。然后,形成由UV硬化树脂制成的厚度为15μm的中间层3c。之后,利用真空溅射法,使厚度为5nm的第三层的ZnS-SiO2背面介电层14c、厚度为10nm的第三层的Te-O-Pd记录层14b、以及厚度为15nm的第三层的ZnS-SiO2正面介电层14a按照该次序而形成。此外,形成由UV硬化树脂制成的厚度为15μm的中间层3d。之后,利用真空溅射法,使厚度为5nm的第四层的ZnS-SiO2背面介电层15c、厚度为10nm的第四层的Te-O-Pd记录层15b、以及厚度为15nm的第四层的ZnS-SiO2正面介电层15a按照该次序而形成。另外,利用粘合剂来粘结由厚度为0.06mm的聚碳酸酯制成的透明覆盖层2c,在图中未示出。
在该示例中,从衬底1一侧施加用于记录介质的标识数据的激光束4,并且通过从覆盖层2一侧施加激光来记录用户数据。
图4是用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记录信息的方法中的涂覆型光盘8的横截面图。
在图4中,参考符号16b是记录层,参考符号16d是反射层,参考符号1b是涂覆型衬底,以及参考符号2d是伪衬底。通过以下过程来形成涂覆型光盘8。在由厚度为0.6mm的聚碳酸酯制成的、并且具有跟踪凹槽的透明涂覆型衬底1b上,利用旋涂法,将含氮有机染料涂覆为100nm的平均厚度,然后利用真空溅射法,形成厚度为60nm的Al合金制成的反射层16d。另外,利用粘合剂来粘结由厚度为0.6mm的聚碳酸酯制成的伪衬底2d,在图中未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从伪衬底2d一侧施加用于记录介质的标识数据的激光束4,并且从涂覆型衬底1b一侧来施加用于记录用户数据的激光束。
图5是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记录信息的方法的示例的图。注意,为了容易理解,省略了部分结构组件。
介质的标识数据是信号,这些信号与每一个盘的每一个制造号相一致,并且将这些信号作为条码记录在盘的导入区的一部分上。在图5中,用于在单层光盘5和双层光盘6上记录标识数据的激光束的入射侧是与记录了用户数据的衬底1相对的一侧。根据该结构,即使在上层光盘6中,尽管标识数据记录在第一层11b的记录层上,但是记录不会受到第二层12b等的记录层的影响。因此,在双层光盘6中,可以在与单层光盘5相同的条件下记录介质的标识数据。
图12是示出了用于记录信息的传统方法的示例的图,以便进行比较。
在图12中,用于在单层光盘105和双层光盘106上记录信息数据的激光束的入射侧是覆盖层102和102b与记录用户数据相同的各侧。在双层光盘106上,将标识数据记录在第一层111b的记录层上,并且记录通常受到第二层的记录层12b等的影响。因此,在双层光盘106中,需要在与单层光盘105不同的条件下来记录标识数据。
图6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记录机制的说明图。
在图6中,参考字母(b)示出了记录介质的标识数据的传统方法。由于激光束121a直接聚焦于记录层111b上并对其进行加热,层111b受到热损坏,并且改变了记录标记122a的形状。参考字母(a)示出了本发明的间接加热记录方法。用于记录标识数据的激光束21b通过热传导或热辐射对也作为光吸收层的反射层11d进行加热。该方法的优点在于记录层不会受到急剧的热量变化,并且难以对衬底上的记录层形成物理损坏。此外,在激光束21b中,如果使用更大的激光光斑来将数据记录在反射层11d上,则功率密度减小并且进一步改善了该优点。
图7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利用散焦光束进行记录(此后,被称为散焦记录)的说明图。
在图7中,参考字母(b)示出了将激光聚焦在反射层11d上的情况。参考符号23是用于记录介质的标识数据的激光束。参考符号24是反射层的已加热部分,参考符号25是聚焦深度。参考字母(a)示出了将激光散焦在盘的正面的情况,参考符号26a示出了在正面的散焦量。参考字母(c)示出了将激光散焦在背面的情况,这里,参考符号26b示出了在背面的散焦量。对(b)中的反射层24的已加热部分进行高度聚焦。另一方面,由于处于散焦状态的(a)和(c)中的参考符号24发生扩散并且其功率密度减小,因此,可以更为稳定地将介质的标识数据记录在记录层11b上。如果散焦量太小,则不能够获得对光束进行散焦的效果。另一方面,如果其太大,则高记录功率是必要的。
通常,聚焦深度Δs如下所述Δs=λ/(NA)2这里,λ是激光的波长,而NA是透镜的数值孔径。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焦光束的效果。将双层介质用作示例,并且激光入射侧是与其中记录了用户数据的表面相对的一侧。
根据图8,没有散焦时(散焦为0)的最小调制度为0.73;然而,当散焦增加时,调制度也会改善。当散焦量小于-10×Δs或超过+10×Δs时,由于在记录期间能量过量地扩散,并且温度不会上升到足够高,因此,不能够获得适当的调制度。根据该结果,示出了特别适当的特性的散焦量处于-2×Δs和-10×Δs或+2×Δs和+10×Δs之间。
作为减小功率密度的其他方式,以下的方法也是可行的,例如,减小透镜的NA,以及故意引起透镜的像差。
然而,在记录期间,与标识数据的最短标记的尺寸(宽度)相比,需要激光束的聚焦光斑的尺寸(宽度)更窄。原因在于由于通过热传播将信息间接地记录在记录层上,记录标记趋向于变得更大,并且需要减小该效果。
此外,在本发明的记录方法中,由于通过加热光吸收层来间接地记录信息,因此,可以忽略记录层的记录材料的光吸收特性。因此,在使用有机染料的记录层时,加热记录变得可行,而与其有无在记录波长处的吸收无关。
图9是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记录信息的方法的示例的说明图。
在图9中,参考数字31是激光束的聚焦光斑,参考符号32是聚焦光斑在直径方向上的长度,以及参考符号33是每次盘旋转光拾取头(optical pickup)的行进距离。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利用在径向上更长的激光聚焦光斑31将非晶状态变换为结晶状态,来进行记录。然后,通过重复该记录来完成BCA图案,每次添加与每次盘旋转33光拾取头的行进距离的长度相等的BCA图案部分。
图10是示出了介质的标识数据的再现信号的图。
在图10中,参考符号41是未记录的输出,参考符号42是示出了当将未记录输出41的深度定义为1时,已记录标记的深度的最大调制度,以及参考符号43是调制度的最小值。这里,再次使用了用于记录/再现用户数据的拾取头。当调制度42和调制度43的值较大,而这两个调制度之间的差较小时,再现信号的质量是适当的。
利用图1到图4所示的单层光盘5、双层光盘6、四层光盘7和涂覆型光盘8,表1中示出了当记录和再现介质的标识数据时的信号质量。
这里,用于记录的激光的波长为810nm,焦距光斑在直径方向上的长度为48μm,在盘的圆周方向上的NA为0.5,每次盘旋转径向行进距离为6μm,在盘的圆周方向上的已记录标记的长度为17μm,并且线速度大致为6米/秒。此外,再现拾取头的激光波长为405nm,NA为0.85,以及再现功率为0.35mW。


在表1中,试验号1示出了当将标识数据从与记录用户数据的位置相反的一侧(背面)中记录并且没有散焦时的结果。试验号2示出了通过将用于记录的聚焦透镜和光盘之间的相对距离设置为比试验号1中的相对距离远附加值5×Δs(散焦)来进行记录的结果。相反,试验号3示出了通过将该相对距离设置为比试验号1的相对距离近5×Δs(散焦)来进行记录的结果。试验号4示出了使用其中从与记录了用户数据的一侧(正面)记录标识数据的传统方法的结果。
在传统的示例中,在单层盘、双层盘和四层盘中,记录功率是不同的。此外,最小调制度较小,大致为0.4,并且最小和最大调制度之间的差较大。相反,在本发明的示例中,在单层盘、双层盘和四层盘中,记录功率是相同的。最小调制度为0.6或更大,并且最小和最大调制度之间的差小于传统示例的情况。在涂覆型介质中,该差值较小。在试验号2和试验号3中,进行散焦。进一步减小了最小和最大调制度之间的差值,并且实现了标识数据的稳定记录。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示例中,从衬底上与记录用户数据的位置相反的一侧施加用于在光盘上记录介质的标识数据的激光束。根据该结构,即使在多层光盘中,也可以在与单层光盘相同的记录条件下来记录标识数据,这是由于该盘不会受到第二或后续记录层的影响。此外,由于通过该反射层来进行记录层上的记录,减小了由于急剧的温度变化而引起的记录层的变形,并且稳定的记录变得切实可行。而且,通过将激光束散焦到给定范围内的记录层上,减小了急剧的温度变化,并且使稳定的记录进一步切实可行。此外,由于有机染料记录材料记录了从光吸收层中产生的热量,并且不会受到染料的光吸收特性的影响,因此,可以稳定地记录信息。
图11是示出了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设备的横截面图。
在图11中,参考符号51是用于记录介质的标识数据的光拾取头,参考符号52是旋转台,参考符号53是对中机构,参考符号54是电动机,而参考数字55是聚焦控制装置。通过在图中未示出的方法,将用于记录用户数据的光盘5的一面固定到旋转台52上,并且利用电动机54,该盘以预定速度旋转。通过将激光束从光拾取头51施加到光盘5的反射层一侧上,来记录介质的标识数据。由图中未示出的进给机构来移动光拾取头51,并且已记录区域沿径向增加,然后,完成了BCA。本发明的信息记录设备具有对中机构53,用于将中心位置校正到位于用于记录标识数据的激光束进入的位置相反一侧上的盘的内部区域处。因此,使用从中垂直向下施加激光束的光拾取头51(出于安全的原因),这是由于可以在光拾取头操作的位置相反的一侧处进行对中,实现了有利于大规模生产的信息记录设备。例如,本发明的设备具有聚焦控制装置55,并且可以对聚焦量进行设置,直到比聚焦深度长±10倍。由于可以通过调节激光光斑的功率密度来减小在记录期间由于剧烈加热变化而引起的记录层和衬底的变形,因此,可以有利并且稳定地记录该标识数据。
上述实施例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并且其并未限制本发明的性能。在不超出本发明的内容的情况下,各种改变均为可行的。
在本发明的记录信息的方法中,可以容易并稳定地记录介质的标识数据,并且该方法有利于将BCA图案记录在光盘等上。此外,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光带和光卡等。
权利要求
1.一种将信息记录在具有信息记录层的介质上的方法,包括通过从与记录/再现用户数据的位置相反的一侧施加激光束,将介质的标识数据记录在盘状信息记录介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包括多个信息记录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录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包括位于与记录/再现用户数据的位置相反的一侧的表面和信息记录层之间的光吸收层;以及通过由于利用激光束对光吸收层进行加热而引起的热传播,将标识数据间接记录在信息记录层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记录或再现用户数据时,所述介质的光吸收层充当反射层。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记录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记录期间施加到光吸收层上的激光束的聚焦光斑的宽度比标识数据的最短标记更窄。
6.根据权利要求3到5任一个所述的记录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激光束散焦在光吸收层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记录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散焦范围在比聚焦深度长两倍到十倍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到7任一个所述的记录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记录层由相变记录材料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记录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记录层由一次性写相变记录材料构成;以及通过将信息记录层的非晶相改变为晶相来记录标识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1到7任一个所述的记录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记录层由有机染料记录材料构成。
11.一种包括盘状衬底上的信息记录层的信息记录介质,其中通过从与记录/再现用户数据的位置相反的一侧施加激光束来记录介质的标识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信息记录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与记录/再现用户数据的位置相反一侧的表面和信息记录层之间的光吸收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当记录/再现用户数据时,所述光吸收层充当反射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1到14任一个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记录层由相变记录材料构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1到14任一个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记录层由有机染料记录材料制成。
17.一种制造信息记录介质的方法,包括在盘状衬底上形成信息记录层;以及通过从与记录/再现用户数据的位置相反的一侧施加激光束,将介质的标识数据记录在信息记录层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造信息记录介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过程期间形成多个信息记录层。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制造信息记录介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与记录/再现用户数据的位置相反的一侧的表面和信息记录层之间形成光吸收层;以及其中,通过由于利用激光束对光吸收层进行加热而引起的热传播,在记录过程期间,将介质的标识数据间接地记录在信息记录层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制造信息记录介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记录/再现用户数据时,介质的光吸收层充当反射层。
21.一种信息记录设备,包括光拾取单元,可操作用于通过从与记录/再现用户数据的位置相反的一侧施加激光束,将介质的标识数据记录在具有信息记录层的盘状信息记录介质上。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信息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在其上附加了所述介质的位置处的对中机构单元,所述对中机构可操作用于将介质的中心位置校正到位于与光从光拾取头进入的位置相反的一侧的内圆周区域处。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信息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聚焦控制单元,可操作用于控制光拾取头相对于信息记录介质的聚焦位置。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信息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焦控制单元具有处于从比聚焦深度长两倍到十倍的范围内的至少一个聚焦位置。
全文摘要
由于用于记录标识数据的条件根据如单层或多层结构等不同介质结构而发生变化,稳定的数据记录已经成为难题。为了解决该问题,用于在单层光盘5和双层光盘6上记录标识数据的激光束的入射侧是衬底1上记录了用户数据的位置相反侧。根据该结构,即使在双层光盘6中,该记录也不会受到第二层12b等记录层的影响。因此,在双层光盘6中,可以在与单层光盘5相同的条件下记录介质的标识数据。
文档编号G11B7/2403GK1606073SQ20041008572
公开日2005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8日
发明者高桥克幸, 西内健一, 宫川直康, 西原孝史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文档序号 : 【 6753820 】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克幸,西内健一,宫川直康,西原孝史
技术所有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高桥克幸西内健一宫川直康西原孝史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切换运算放大器及其动作方法 光信息记录介质和制造该介质的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