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分析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待分析的动力电池进行评估以获得有梯次利用价值的动力电池;S2,测试所述有梯次利用价值的动力电池的静态特性参数和动态特性参数,并根据所述静态特性参数和动态特性参数分别从容量和功率角度对所述有梯次利用价值的动力电池进行梯次筛选;S3,对梯次筛选后的动力电池分级使用。本发明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分析方法无需采用大型设备和精密仪器对电池内部进行探测就能实现对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分析,不仅可以让动力电池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动力电池的利用效率,并且大大降低了分析成本。
【专利说明】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分析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锂离子电池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尤其在电动汽车的应用上。目前电池购置价格偏高是限制电动汽车推广的重要因素之一,电池梯次利用是有望降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使用成本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可以挖掘电池的使用价值,有效降低电池在电动汽车使用阶段的成本。
[0003]一般认为,当车用动力电池容量衰减至初始容量的80%以下时,因一次充电续航里程的明显减小(同时电池的功率能力也大打折扣),意味着车用动力电池车载使命的终结。但对于比能量要求不高的储能应用来说,动力电池仍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通过梯次利用,不仅可以让动力电池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还有利于降低电池的使用成本。
[0004]因此,可以在电池不同的寿命阶段,开展不同的使用,如动力使用、储能削峰填谷使用、不间断电源或其他使用等。这样充分提高电池利用率,从而降低最开始阶段的使用费用。
[0005]现有技术中,对动力电池进行梯次利用分析时,一种是利用工业CT无损检测及三维成像技术,实现对退役电池内部结构进行检测并实现三维成像,观察电池内部电极片是否存在鼓涨现象,以此判断电池健康状态;利用核磁共振成像仪无损检测技术对锂电池碳负极进行成分分析,检测是否存在纤维锂,以判断电池安全性。另一种是通过X射线衍射谱对电极材料进行晶体结构研究,以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电极、隔膜进行微观形貌分析,并观察SEI膜情况,还利用质谱对电池内残余的电解液进行成分分析。以上两种分析方法均需要采用大型设备和精密仪器对电池内部进行探测,大大提高了分析成本。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至少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的技术缺陷。
[0007]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分析方法,无需采用大型设备和精密仪器对电池内部进行探测就能实现对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分析,不仅可以让动力电池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动力电池的利用效率,并且大大降低了分析成本。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待分析的动力电池进行评估以获得有梯次利用价值的动力电池;S2,测试所述有梯次利用价值的动力电池的静态特性参数和动态特性参数,并根据所述静态特性参数和动态特性参数分别从容量和功率角度对所述有梯次利用价值的动力电池进行梯次筛选;S3,对梯次筛选后的动力电池分级使用。
[0009]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分析方法,通过外观辨识对待分析的动力电池进行初步评估,筛选出形变较小的动力电池,之后利用动力电池的静态特性参数的阈值进行选择,辨识严重问题的动力电池,然后从电池容量和功率角度对动力电池进行考察,评价电池容量品质系数和电池的内阻情况,从而表征电池容量能力和功率能力的同时体现电池的寿命状态,因为虽然是同期报废的产品但是电池的劣化状态肯定存在差异,因此这样做可以更好地利用电池,避免使用成本巨大的电镜等分析设备,降低分析成本,降低电池的使用成本,更好地二次利用动力电池,提高动力电池的利用效率。
[0010]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进一步包括:S21,将所述有梯次利用价值的动力电池充满电后静置预设时间,测试所述有梯次利用价值的动力电池的电压和内阻,根据电压和内阻将所述有梯次利用价值的动力电池中未满足预设要求的动力电池进行剔除;S22,以预设电流对未剔除的动力电池进行预设次数充放电,获得所述未剔除的动力电池的容量数据和内阻数据;S23,根据所述未剔除的动力电池的容量数据计算容量系数,并根据所述容量系数对所述未剔除的动力电池进行二次剔除;S24,将二次剔除后剩余的动力电池进行容量筛分;S25,根据功率需求对筛分后的动力电池进行梯次筛选。
[001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步骤S21中,剔除电压小于预设电压和内阻大于预设阻值的动力电池。
[001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步骤S22中,所述容量数据包括动力电池的恒流放电容量、恒流充电容量和恒压充电容量,所述内阻数据包括动力电池的放电内阻。
[0013]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步骤S23中,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述容量系数:
【权利要求】
1.一种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i,将待分析的动力电池进行评估以获得有梯次利用价值的动力电池; S2,测试所述有梯次利用价值的动力电池的静态特性参数和动态特性参数,并根据所述静态特性参数和动态特性参数分别从容量和功率角度对所述有梯次利用价值的动力电池进行梯次筛选; S3,对梯次筛选后的动力电池分级使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进一步包括: S21,将所述有梯次利用价值的动力电池充满电后静置预设时间,测试所述有梯次利用价值的动力电池的电压和内阻,根据电压和内阻将所述有梯次利用价值的动力电池中未满足预设要求的动力电池进行剔除; S22,以预设电流对未剔除的动力电池进行预设次数充放电,获得所述未剔除的动力电池的容量数据和内阻数据; S23,根据所述未剔除的动力电池的容量数据计算容量系数,并根据所述容量系数对所述未剔除的动力电池进行二次剔除; S24,将二次剔除后剩余的动力电池进行容量筛分; S25,根据功率需求对筛分后的动力电池进行梯次筛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1中,剔除电压小于预设电压和内阻大于预设阻值的动力电池。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2中,所述容量数据包括动力电池的恒流放电容量、恒流充电容量和恒压充电容量,所述内阻数据包括动力电池的放电内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3中,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述容量系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4中,根据每个动力电池在所述预设次数内的恒流放电容量的平均值对所述二次剔除后剩余的动力电池进行筛分。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5中,根据以下公式对所述筛分后的动力电池进行梯次筛选:
【文档编号】G01R31/36GK103439665SQ201310389331
【公开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30日
【发明者】盛杰, 杨帆 申请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文档序号 :
【 6174382 】
技术研发人员:盛杰,杨帆
技术所有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盛杰,杨帆
技术所有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