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主 要有发冷、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黏液脓血样大便。中毒性菌痢起病急骤、突然高 热、反复惊厥、嗜睡、昏迷、迅速发生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而肠道症状轻或无,病情凶险。菌 痢常年散发,夏秋多见,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有有效的抗菌药治疗,治愈率高。若 疗效欠佳或慢性患者变多,可能是未经正规治疗、未及时治疗、使用药物不当或耐药菌株感 染。目前治疗细菌性痢疾的药物众多,例如公开号为:CN103893349A、名称为《一种治疗细 菌性痢疾的中药组合物》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药组合物, 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马齿苋10-15、黄芩8-10、地榆叶5-7、黄连3-5、牵牛子2-4、黄柏 4-6、鱼鳅串3-5、豇豆根5-7、番薯藤8-10、豆瓣绿4-6、土常山2-4、蛇蜕1-3、楓树叶2-4、 荔枝核2-4、六角英1-2、留兰香1-2和矮地茶1-2 ;本发明配制简单,具有协同作用,清热解 毒,吸收效果好,药效持续时间长,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生产成本低,有利于病患 及时减轻病状。但其配伍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配伍较为简单、安全可靠、疗效好的治疗细 菌性痢疾的中药。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 本发明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药,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0006] 生大黄20~30、黄柏20~30、槟榔10~18、木香10~18、焦山楂10~15、枳壳 10~15、棒根皮6~10、赤苟6~10、乌梅6~10。
[0007] 各原料的优选重量配比为:
[0008] 生大黄22~28、黄柏22~28、槟榔12~16、木香12~16、焦山楂11~14、枳壳 11~14、棒根皮7~9、赤苟7~9、乌梅7~9。
[0009] 各原料的最佳重量配比为:
[0010] 生大黄25、黄柏25、槟榔14、木香14、焦山楂12、枳壳12、椿根皮8、赤芍8、乌梅8。
[0011] 本发明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药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配比称取原料生大黄、黄柏、 槟榔、木香、焦山楂、枳壳、椿根皮、赤芍、乌梅,加入5~8倍原料重量的水煎煮,水沸后文火 煮30~40分钟,滤出药液,即得。
[0012] 本发明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药的服用方法为:口服,每日2次,每次服200~250 克。
[0013] 本发明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药以生大黄和黄柏为主药,搭配其它辅药,它们相互 影响,协同作用,从而起到很好的清热利湿、调气和血、解毒止痢作用,对细菌性痢疾有很好 的疗效,而且其原料简单、服用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以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0015] 以下各实施例中所述份数为重量份。
[0016] 实施例1
[0017] 药物重量配比:
[0018] 生大黄20份、黄柏20份、槟榔10份、木香10份、焦山楂10份、枳壳10份、椿根皮 6份、赤芍6份、乌梅6份。
[0019] 制备方法:
[0020] 按上述重量配比称取原料,加入5倍原料重量的水煎煮,水沸后文火煮30分钟,滤 出药液,即得。
[0021] 实施例2
[0022] 药物重量配比:
[0023] 生大黄30份、黄柏30份、槟榔18份、木香18份、焦山楂15份、枳壳15份、椿根皮 10份、赤芍10份、乌梅10份。
[0024] 制备方法:
[0025] 按上述重量配比称取原料,加入8倍原料重量的水煎煮,水沸后文火煮40分钟,滤 出药液,即得。
[0026] 实施例3
[0027] 药物重量配比:
[0028] 生大黄25份、黄柏25份、槟榔14份、木香14份、焦山楂12份、枳壳12份、椿根皮 8份、赤芍8份、乌梅8份。
[0029] 制备方法:
[0030] 按上述重量配比称取原料,加入6倍原料重量的水煎煮,水沸后文火煮35分钟,滤 出药液,即得。
[0031] 实验例:
[0032] 以下通过实验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药的有益效果。
[0033] 1、实验人群:
[0034] 分为A、B两个实验组:
[0035] A组:女性患者80例;年龄15~40岁。
[0036] B组:男性患者100例;年龄15~45岁。
[0037] 2、药物服用方法:
[0038] 口服本发明实施例3制得的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药每天2次,每次服250克,连服 5天。
[0039] 3、疗效评定:
[0040] (1)无效:与服药前相比,治疗效果不明显。
[0041] (2)显效:治疗效果明显。
[0042] 4、治疗效果:
【主权项】
1. 一种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生大黄20~30、黄柏20~30、槟榔10~18、木香10~18、焦山楂10~15、枳壳10~ 15、椿根皮6~10、赤苟6~10、乌梅6~10。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生大黄22~28、黄柏22~28、槟榔12~16、木香12~16、焦山楂11~14、枳壳11~ 14、椿根皮7~9、赤苟7~9、乌梅7~9。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生大黄25、黄柏25、槟榔14、木香14、焦山楂12、枳壳12、椿根皮8、赤芍8、乌梅8。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药,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生大黄20~30、黄柏20~30、槟榔10~18、木香10~18、焦山楂10~15、枳壳10~15、椿根皮6~10、赤芍6~10、乌梅6~10。本发明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药以生大黄和黄柏为主药,搭配其它辅药,它们相互影响,协同作用,从而起到很好的清热利湿、调气和血、解毒止痢作用,对细菌性痢疾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其原料简单、服用方便。
【IPC分类】A61K36/889, A61P31/04, A61P1/12
【公开号】CN104887892
【申请号】CN201510387715
【发明人】周冠旻
【申请人】周冠旻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6月30日
文档序号 :
【 8911793 】
技术研发人员:周冠旻
技术所有人:周冠旻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周冠旻
技术所有人:周冠旻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