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多形性日光疹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治疗多形性日光疹的中药,是由以下药物为原料制备而成的:荆芥、防风、栀子、生石膏、黄芩、知母、滑石、苍术、苦参、木通、车前子、蝉蜕、白鲜皮、赤芍、生地、大黄、当归、丹皮、川芎、野菊花,将上述药物第一剂加700毫升水煎至200毫升,第二剂加500毫升水煎至200毫升,每日两次,早晚空服。
【专利说明】-种用于治疗多形性日光疹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属于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多形性日光疹 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 多形性日光疹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发性、获得性、急性间歇性特点的迟发性变态 反应皮肤病。多发于日光照射部位,临床为反复发作的慢性多形性光感性皮肤病表现,目前 认为是因为皮肤对太阳光线过敏所致。本病多在中青年期发病,春夏季多见或加重。常于 日晒后一小时内,局部皮肤出现烧灼感或瘙痒;经过数小时至数天后,于暴露的皮肤处出现 成群瘙痒性损害。多累及颜面、颈部、胸前V字区、手背及上肢伸侧。皮损可有多种类型,初 期常见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结节、糜烂、结痂、脱屑等症状;以后可发生湿疹样、红斑水 肿、红斑狼疮样、多形红斑、痒疹样损害等。病情变化与日晒有明确关系,每于照射后皮损加 重,瘙痒加剧。皮损若反复发作,久之可产生苔藓样变。皮损面积不断扩大者,可波及到非 暴露部位。
[0003] 临床上治疗多形性日光疹较为棘手,一般的治疗是口服抗过敏类药物或中成药, 治标不治本,达不到治疗的目的。
【发明内容】
:
[0004] 本发明是一种见效快,疗效好,尤副作用的药物。
[0005] 本发明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的中药为原料制备而成的。
[0006] 荆芥9份、防风9份、桅子9份、生石膏12份、黄芩9份、知母9份、滑石9份、苍术 12份、苦参6份、木通6份、车前子9份、蝉蜕9份、白鲜皮9份、赤芍12份、生地15份、大黄 3份、当归12份、丹皮6份、川弯6份、野菊花9份、每份为1克。
[0007] 可以将上述药物制成药剂学上的任何一种内服剂型,本发明优选的剂型是汤剂。
[0008] 本发明是将上述药物第一剂加700晕升水煎至200晕升,第二剂加500晕升水煎 至200晕升。
[0009] 使用方法是将煎好的汤剂口服,每日两次,早晚空服。
[0010] 中医认为,治疗多形性日光疹应以疏风淌热、利湿止痒、凉血解毒为治疗原则。方 中以荆芥、防风、桅子、生石膏、黄芩、知母、滑石疏风清热;苍术、苦参、木通、车前子、蝉蜕、 白鲜皮利湿止痒;赤芍、生地、大黄、当归、丹皮、川芎、野菊花凉血解毒;上述药物配伍使 用,协同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0011] 本发明的药物见效快,疗效好,对多形性日光疹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0012] 为进一步证明本发明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选择68例患者对本发明药物进 行临床观察。
[0013] 68例病人中,一个月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痊愈者25例,二个疗程痊愈者15例,二 个疗程以上痊愈者20例,无效8例。全部使用本发明进行治疗,每日一剂,每日两次,早晚 空服。
[0014] 疗效标准:显效: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结节、糜烂、结痂、脱屑症状消失;有 效: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结节、糜烂、结痂、脱屑症状缓解或消失;无效:治疗前后无明 显变化。
[0015] 表1治疗后统计结果
[0016]
【权利要求】
1. 一种用于治疗多形性日光疹的中药,是由以下重量的药物制成的: 荆芥9份、防风9份、桅子9份、生石膏12份、黄芩9份、知母9份、滑石9份、苍术12 份、苦参6份、木通6份、车前子9份、蝉蜕9份、白鲜皮9份、赤芍12份、生地15份、大黄3 份、当归12份、丹皮6份、川弯6份、野菊花9份、每份为1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治疗多形性日光疹的中药,其特征是将所述药物混合 后煎成汤剂口服。
【文档编号】A61K33/12GK104258013SQ201410479540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9日
【发明者】杨建平 申请人:杨建平
文档序号 :
【 760755 】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平
技术所有人:杨建平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平
技术所有人:杨建平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