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医药医疗技术的改进;医疗器械制造及应用技术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2025-09-16 15:20:07 345次浏览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医用配制品,尤其是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发生在面部三叉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有时也被称为“脸痛”,包括前额、头皮、眼、鼻、唇、脸颊、上颂、下颂在内的面部神经痛,也是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常见病之一。多数三叉神经痛于40岁起发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女性尤多,其发病右侧多于左侧。其症状为: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说话、刷牙或微风拂面时都会引发阵痛,故患者常因此不敢擦脸、进食,甚至连口水也不敢下咽,从而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目前,临床上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虽然时间短,见效快,但风险大;药物治疗主要以止痛药为主,尚无特效药,其存在着治疗效果不理想的不足。
[0003]祖国医学认为,三叉神经痛属于祖国医学“头风”或“偏头痛”范畴。其病因病机是因风、寒、外邪侵袭中头面经络,和体内痰浊互结,日久痹阻络脉,气血流通不畅,不通则痛而致此病发生。
[0004]根据中医理论,针对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理,采用通经活络、祛风止痛的治法,进行辩证配伍组方,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发明内容】

[0005]为了克服现有临床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风险大、药物治疗存在疗效不理想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制方便、药源广、成本低、疗效显著、作用可靠、无副作用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
[0006]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白蒺藜10-30份,茯苓10-20份,蜂房5-15份,忍冬藤10-30份,麦冬10-20份,钩藤10-20份,竹茹10-20份,川断10-20份,荆芥5-15份,鸡血藤10-30份,蒲公英10-20份,菊花10-20份,白芷10_30份,吴茱萸5_15份,苍耳子5_15份,牡蛎10-30份,藁本5-15份,枳壳10-20份,龙胆草10-20份,红花5-15份,玄参10-20份,地龙5-15份,龟板10-20份,合欢皮10-20份,甘草5-15份。
[0007]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白蒺藜20份,茯苓15份,蜂房10份,忍冬藤20份,麦冬15份,钩藤15份,竹茹15份,川断15份,荆芥10份,鸡血藤20份,蒲公英15份,菊花15份,白芷20份,吴茱萸10份,苍耳子10份,牡蛎20份,藁本10份,枳壳15份,龙胆草15份,红花10份,玄参15份,地龙10份,龟板15份,合欢皮15份,甘草10份。
[0008]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药物组方。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白蒺藜具有平肝解郁、祛风明目的功效;茯苓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效;蜂房具有祛风、攻毒、杀虫、止痛、抗过敏的功效;忍冬藤具有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的功效;麦冬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钩藤具有清热平肝、熄风止痉的功效;竹茹具有清热泻火、涤痰凉血、除烦开郁的功效;川断具有补肝肾、强筋骨、调血脉的功效;荆芥具有解表散风、透疹、消疮、止血的功效;鸡血藤具有补血活血、舒经通络的功效;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菊花具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白芷具有解表散寒、祛风通窍、活血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的功效;吴茱萸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苍耳子具有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痒的功效;牡蛎具有平肝潜阳、镇惊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的功效;藁本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的功效;枳壳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的功效;龙胆草具有清热燥湿、泻肝定惊的功效;红花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玄参具有凉血滋阴、泻火解毒的功效;地龙具有清热息风、清肺定喘、利尿通淋、通行经络的功效;龟板具有滋阴、潜阳、补肾、健骨的功效;合欢皮具有解郁安神、活血消肿的功效;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的功效。本发明组合物中的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共奏祛风散寒、通经活络、散瘀止痛、补血活血之功效,对三叉神经痛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0009]本发明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其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各种组分药物采用水煎服用。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作用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总有效率94.3%,治愈率达67.1%。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11]实施例1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白蒺藜20g,茯苓15g,蜂房10g,忍冬藤20g,麦冬15g,钩藤15g,竹茹15g,川断15g,荆芥10g,鸡血藤20g,蒲公英15区,菊花158,白花2(^,吴茱萸1(^,苍耳子1(^,牡_2(^,藁本1(^,枳壳158,龙胆草158,红花10g,玄参15g,地龙10g,龟板15g,合欢皮15g,甘草10g。
[0012]实施例2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白蒺藜10g,茯苓20g,蜂房5g,忍冬藤30g,麦冬10g,钩藤20g,竹茹10g,川断20g,荆芥5g,鸡血藤30g,蒲公英10g,菊花20g,白花10〖,吴茱萸15〖,苍耳子5〖,牡_30〖,藁本5〖,枳壳20〖,龙胆草10〖,红花15区,玄参10g,地龙15g,龟板10g,合欢皮20g,甘草5g。
[0013]实施例3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白蒺藜30g,茯苓10g,蜂房15g,忍冬藤10g,麦冬20g,钩藤10g,竹茹20g,川断10g,荆芥15g,鸡血藤10g,蒲公英2(^,菊花1(^,白2£3(^,吴茱萸58,苍耳子158,牡_1(^,藁本158,枳壳1(^,龙胆草2(^,红花5g,玄参20g,地龙5g,龟板20g,合欢皮10g,甘草15g。
[0014]实施例4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白蒺藜15g,茯苓18g,蜂房8g,忍冬藤25g,麦冬12g,钩藤18g,竹茹12g,川断18g,荆芥8g,鸡血藤25g,蒲公英12g,菊花18g,白花158,吴茱萸138,苍耳子88,牡_258,藁本88,枳壳188,龙胆草128,红花13区,玄参12g,地龙13g,龟板12g,合欢皮18g,甘草8g。
[0015]实施例5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白蒺藜25g,茯苓12g,蜂房13g,忍冬藤15g,麦冬18g,钩藤12g,竹茹18g,川断12g,荆芥13g,鸡血藤15g,蒲公英18区,菊花128,白花258,吴茱萸88,苍耳子138,牡_158,藁本138,枳壳128,龙胆草188,红花8区,玄参188,地龙88,龟板188,合欢皮128,甘草13区。
[0016]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药组合物按常规的水煎法制取药剂。具体方法如下:将组方的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15?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约8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次煎煮,加水没过药面约6厘米,水沸后煎煮15?20分钟。两次煎煮去渣取汁,合并。
[0017]本发明以实施例1所给出的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做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一、一般性资料: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应用于临床观察病例70例,其中男22例,女48例,年龄20?70岁。病程最短者1个周,最长者达5年,平均2个月。
[0018]二、诊断标准:
1、疼痛为剧痛、电击样痛、突发性痛;
2、疼痛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分钟,有板击点;
3、突然发作,随疼痛的消失有间歇性缓解期;
4、疼痛部位明显,局限于三叉神经一个或几个分支的分布区。
[0019]三、用法用量:临床应用时,一天一剂,水煎两遍取汁约400ml,分早、晚两次饭前半小时温热服用,六天一疗程。
[0020]四、疗效标准:
(1)、治愈:治疗后疼痛消失,随访半年没有复发;
(2)、显效:用药后疼痛消失,随访半年内有复发(>3个月),再用药仍有效;
(3)、有效:用药后症状缓解,但1-2个月内复发;
(4)、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变。
[0021]五、治疗效果:该临床观察病例中,服药2-10个疗程,治愈47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4例。治疗期间未发生毒副作用。
[0022]六、典型病例:
病例1:刘某,女,36岁。自述患三叉神经痛一个月有余,每当情绪激动时诱发。发作时右侦W颊、下颂如闪电样疼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曾服用卡马西平,起初疼痛可以缓解,但不去根。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2个疗程,疼痛程度、次数均减轻;继续服用2个疗程,痊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0023]病例2:梁某,男,53岁,3个月前开始出现左侧牙龈、面颊疼痛,牵引额角,频繁发作,如刀割针刺,口唇微麻,颊部潮红,流泪流涎。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2个疗程后,疼痛程度、频率均减轻;继续服用4个疗程,所有症状完全消失。痊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主权项】
1.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白蒺藜10-30份,茯苓10-20份,蜂房5-15份,忍冬藤10-30份,麦冬10-20份,钩藤10-20份,竹茹10-20份,川断10-20份,荆芥5-15份,鸡血藤10-30份,蒲公英10-20份,菊花10-20份,白芷10-30份,吴茱萸5-15份,苍耳子5-15份,牡蛎10-30份,藁本5_15份,枳壳10-20份,龙胆草10-20份,红花5-15份,玄参10-20份,地龙5-15份,龟板10-20份,合欢皮10-20份,甘草5-1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白蒺藜20份,茯苓15份,蜂房10份,忍冬藤20份,麦冬15份,钩藤15份,竹茹15份,川断15份,荆芥10份,鸡血藤20份,蒲公英15份,菊花15份,白芷20份,吴茱萸10份,苍耳子10份,牡蛎20份,藁本10份,枳壳15份,龙胆草15份,红花10份,玄参15份,地龙10份,龟板15份,合欢皮15份,甘草10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白蒺藜10-30份,茯苓10-20份,蜂房5-15份,忍冬藤10-30份,麦冬10-20份,钩藤10-20份,竹茹10-20份,川断10-20份,荆芥5-15份,鸡血藤10-30份,蒲公英10-20份,菊花10-20份,白芷10-30份,吴茱萸5-15份,苍耳子5-15份,牡蛎10-30份,藁本5-15份,枳壳10-20份,龙胆草10-20份,红花5-15份,玄参10-20份,地龙5-15份,龟板10-20份,合欢皮10-20份,甘草5-15份。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具有祛风散寒、通经活络、散瘀止痛、补血活血的功效,其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显著,作用可靠。
【IPC分类】A61P25/02, A61K35/618, A61K35/586, A61K35/64, A61K35/62, A61K36/899
【公开号】CN105456802
【申请号】CN201610041008
【发明人】王浩
【申请人】王浩
【公开日】2016年4月6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2日
文档序号 : 【 9697236 】

技术研发人员:王浩
技术所有人:王浩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王浩王浩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一种用于三叉神经痛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