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医药医疗技术的改进;医疗器械制造及应用技术

一种治疗未破溃冻疮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2025-09-03 09:20:23 117次浏览
一种治疗未破溃冻疮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未破溃冻疮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包括以下组分:石碳酸3-7g、樟脑3-7g、薄荷脑3-7g、间苯二酚3-7g、硼酸3-7g、羊毛脂2-8g、凡士林2-8g、茄子秆6-12g、辣椒秆6-12g、冬瓜皮6-12g、桂皮6-12g、白萝卜6-12g。对未破溃冻疮有明显改善和缓解局部淤血肿胀、疼痛之体征和症状作用,疗效独特,治愈率达70%以上,总有效率达90%以上;复发率低。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未破溃冻疮的药物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西药结合组方药物领域,特别是针对未破溃冻疮治疗的中西药结合外用软膏制剂。
【背景技术】
[0002]冻疮属于物理性疾病范畴,是一种发生于寒冷季节的末梢部位的皮肤局限性、淤血性、炎症性疾病。是由于皮肤长期暴露于寒冷、潮湿的空气中,加之患者末梢血液循环较差为主要发病因素,缺乏运动、手足多汗、营养不良、贫血、鞋袜过紧、户外工作及慢性消耗性疾病均可为本病诱因。受冻部位皮下动脉由于寒冷的刺激而收缩,导致血流瘀滞、组织缺氧引起细胞的损伤,如受冻时间持续时间越长,动脉持续痉挛,导致血管麻痹而出静脉淤血,毛细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血浆渗入组织间隙而发病。
[0003]本病的临床表现:本病易发于初冬、早春季节,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以儿童、青年妇女或末梢血液循环不良者多见。好发于肢端、耳廓、鼻尖等末梢部位。皮损为局限性水肿性紫红斑,按之色退,去压后其色恢复,严重时可有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局部有肿胀感,暖热后较痒,溃烂后则疼痛。
[0004]治疗:对于该病的治疗,临床上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0005]1、外用药物治疗:采用促进局部 血液循环的药物,如以辣椒制剂为主的冻疮膏等。但临床效果并不理想。
[0006]2、内用药物治疗:主要是扩血管药物,如口服烟酸、硝苯吡啶等,因鉴于冻疮为限局性炎性物理性疾病,而扩血管药物属于全身用药,有一定的药物副作用,对人体特别是青少年损伤较大。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未破溃冻疮的药物,能有效治疗以及预防和缓解未破溃冻疮的发生,治愈率高。
[0008]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9]一种治疗未破溃冻疮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包括以下组分:
[0010]石碳酸3-7g、樟脑3-7g、薄荷脑3-7g、间苯二酹3_7g、硼酸3_7g、羊毛脂2_8g、凡士林2-8g、茄子杆6-12g、辣椒杆6-12g、冬瓜皮6_12g、桂皮6_12g、白萝卜6_12g。
[0011]优选的,所述药物包括以下组分:
[0012]石碳酸5g、樟脑5g、薄荷脑5g、间苯二酹5g、硼酸5g、羊毛脂5g、凡士林5g、爺子杆9g、辣椒杆9g、冬瓜皮9g、桂皮9g、白萝卜9g。
[0013]可选的,所述药物包括以下组分:
[0014]石碳酸3g、樟脑3g、薄荷脑3g、间苯二酹3g、硼酸3g、羊毛脂2g、凡士林2g、爺子杆6g、辣椒杆6g、冬瓜皮6g、桂皮6g、白萝卜6g。
[0015]可选的,所述药物包括以下组分:[0016]石碳酸7g、樟脑7g、薄荷脑7g、间苯二酹7g、硼酸7g、羊毛脂8g、凡士林8g、爺子杆12g、辣椒杆12g、冬瓜皮12g、桂皮12g、白萝卜12g。
[0017]经临床性药理毒理研究,本发明具有如下临床效果:
[0018]1、对未破溃冻疮有明显改善和缓解局部淤血肿胀、疼痛之体征和症状作用,疗效独特;
[0019]2、外用制剂,对身体无毒副作用;
[0020]3、治疗未破溃冻疮疗效显著,治愈率达70%以上,总有效率达90%以上;
[0021]4、复发率低。
[0022]本组方是为中西药物合用之方剂,其西药部分根据和借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中国医院制剂规范》之要求进行合理配伍,组方科学、严谨、选药考究(临床用药全部为国药准字号医用原材料),结合我们研究所多年临床经验所得,将几位中药组合在一起相互为用,是为中西合璧之特色外用制剂,也是临床外用制剂必走求新发展之路,综上述,本组方外用制剂具有改善局部淤血肿胀、消炎、止痒、止痛,等药理作用,中西药物合理科学配t匕,临床治疗及预防效果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实施例1,一种治疗未破溃冻疮的药物,所述药物包括以下组分:
[0024]石碳酸5g、樟脑5g、薄荷脑5g、间苯二酹5g、硼酸5g、羊毛脂5g、凡士林5g、爺子杆9g、辣椒杆9g、冬瓜皮9g、桂皮9g、白萝卜9g。
[0025]实施例3,一种治疗未破溃冻`疮的药物,所述药物包括以下组分:
[0026]石碳酸3g、樟脑3g、薄荷脑3g、间苯二酹3g、硼酸3g、羊毛脂2g、凡士林2g、爺子杆6g、辣椒杆6g、冬瓜皮6g、桂皮6g、白萝卜6g。
[0027]实施例3,一种治疗未破溃冻疮的药物,所述药物包括以下组分:
[0028]石碳酸7g、樟脑7g、薄荷脑7g、间苯二酹7g、硼酸7g、羊毛脂8g、凡士林8g、爺子杆12g、辣椒杆12g、冬瓜皮12g、桂皮12g、白萝卜12g。
[0029]此外,本发明药物的制作方法为将石碳酸、樟脑、薄荷脑、间苯二酚、硼酸、凡士林按量与羊毛脂热熔,的混合液1,茄子杆、辣椒杆、冬瓜皮、桂皮、白萝卜干燥,研碎成粉,加入混合液I中搅拌至融合,既得。
[0030]本发明药物使用时,先用温水温敷洗净患处,拭干后将药膏涂于患处并轻揉至局部有发热感,每日2-3次。即可消炎、止痒、止痛、促进血液循环、保护皮肤,主要用于治疗及预防未破溃的冻疮。
[0031]临床病例:
[0032]病例1,谢某,女17岁,山东东阿县人,就读于县试验高中,于2009年01月10号,
因其双手掌指关节伸侧有不同程度冻伤情况前来就诊,有关既往史:患者自述在此以前每年的冬季都有双手相对固定部位的冻伤史,体格检查:双手掌指关节伸侧有直径约4~5cm类圆形暗紫红色炎性淤肿斑,中央处颜色较重,但皮肤无溃疡和破损,患者自述屈指不便,局部胀痛明显,待局部有时温度暖热过后又感觉奇痒难耐。经检查及根据既往患者每逢冬季都有冻疮发生病史情况,可明确确诊该患者符合冻疮诊断。随给予本研究所发明上述组方的外用软膏剂,具体使用方法,先用温水温敷患处10~30分钟,然后将本发明药物趁局部温热涂于患处并作轻柔按摩3~5分钟,以促进药物的吸收,每日两次外用,连续治疗7
日为一疗程。
[0033]7日后患者再次复诊,局部肿胀瘀紫体征已完全缓解,患者自述疼痛奇痒的症状也完全消失,基本达到临床治愈。
[0034]病例2,于某,男45岁,山东东阿县郑于村人,农民,于2009年01月23号,因其右足外侧小趾冻伤到我所就诊。有关既往史:患者自此前未有过冻疮病史。体格检查:可见右足小趾外侧明显肿胀暗紫红色斑,自述有时疼痛,待晚上入睡后由于暖热作用表现为夜间奇痒,根据明显临床症状和 体征经诊断确诊为“右足小趾外侧冻疮”。立即给予本发明组方外用药物,按每日两次局部外用,连用7日为一疗程,后随访,已痊愈。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未破溃冻疮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包括以下组分: 石碳酸3-7g、樟脑3-7g、薄荷脑3-7g、间苯二酹3-7g、硼酸3_7g、羊毛脂2_8g、凡士林2_8g、茄子杆6-12g、辣椒杆6-12g、冬瓜皮6_12g、桂皮6_12g、白萝卜6_12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未破溃冻疮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包括以下组分: 石碳酸5g、樟脑5g、薄荷脑5g、间苯二酹5g、硼酸5g、羊毛脂5g、凡士林5g、爺子杆9g、辣椒杆9g、冬瓜皮9g、桂皮9g、白萝卜9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未破溃冻疮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包括以下组分: 石碳酸3g、樟脑3g、薄荷脑3g、间苯二酹3g、硼酸3g、羊毛脂2g、凡士林2g、爺子杆6g、辣椒杆6g、冬瓜皮6g、桂皮6g、白萝卜6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未破溃冻疮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包括以下组分: 石碳酸7g、樟脑7g、薄荷脑7g、间苯二酹7g、硼酸7g、羊毛脂8g、凡士林8g、爺子杆12g、辣椒杆12g、冬瓜皮12g、桂皮12g、白萝卜12g。
【文档编号】A61P17/00GK103566035SQ201310545872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30日
【发明者】王国文 申请人:王国文
文档序号 : 【 1268151 】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文
技术所有人:王国文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王国文王国文
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一种治疗已破溃冻疮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