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支血管的支架精确植入系统的制作方法
[0038]其中,第一导鞘的前端封闭并连接于导芯107以与导芯107同步运动。更优选地,该封闭的前端形成为导引头1091,该导引头1091可以形成为圆锥形状等利于第一导鞘109向前运动的流线型结构,即该导引头1091与第一导鞘109 —体成型,此外导引头1091还可以与第一导鞘109分别形成而位于第一导鞘109的前方,对于这种变形方式也应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其中,导芯107为空心结构以套在导引导丝105外并能够沿导引导丝105移动,导芯107可以以向后延伸到体外的方式得到操控,例如连接体外端的控制装置。
[0039]另外,第二导鞘110的前端与顶芯108的前端之间的间隔用于收纳支架104的开口部1042,后端沿主血管101向后延伸并可以以延伸到体外的方式得到操控,例如连接体外端的控制装置。其中,为了实现分别释放支架104,第二导鞘110的前端和第一导鞘109的后端不具有连接关系,例如为了向前移动顺畅,可以将第二导鞘110的前端尺寸设计小于第一导鞘109的后端尺寸,并且使第二导鞘110的前端和第一导鞘109的后端平滑过渡。这样有效地避免了第二导鞘110的前端刮到血管壁的问题,更好地保护了血管壁。
[0040]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定位导丝106的存在,第一导鞘109和第二导鞘110具有的相对位置需要保证穿过支架104上限位孔1061的定位导丝106自由穿过,即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在有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第二导鞘110的前端嵌入第一导鞘109的后端中,此时可在第一导鞘109和/或第二导鞘110上形成供定位导丝106穿过的通孔。对于这种变形方式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
[0041]顶芯108用于保证在输送和解锁过程中支架104的位置稳定,其前端面用于抵顶支架104的开口部1042,顶芯108同样可以以向后延伸到体外的方式得到操控,例如体外端的控制装置。
[0042]上述介绍了本发明提供的植入系统的结构,下面详细介绍本发明提供的植入系统在将支架104安装到支血管102的植入方法。
[0043]首先,在准备步骤中,将导引导丝105从主血管101引入延伸到支血管102,且支架104压缩以收纳在第一导鞘109和第二导鞘110内。并将定位导丝106穿过限位孔1061后沿主血管101延伸。
[0044]然后,进行将支架104引入支血管102的步骤,首先,操作各自的控制装置以控制导芯107、顶芯108和第二导鞘110沿导引导丝105在血管内同步向前移动,其中,通过导芯107带动第一导鞘109移动,以保证第一导鞘109所收纳的支架104的主体部1041移入支血管102。此时,当限位孔1061所在主体部1041的后端位置到达支血管102的入口时,定位导丝106会挡在支血管102的入口处,从而在移动方向上定位支架104在支血管102的轴向位置,即使得开口部1042能够与支血管102的开口过渡区域对齐,并且,通过拉紧定位导丝106,具有张力的定位导丝106还能够在周向方向上定位支架104,从而使得支架104不论主体部1041还是开口部1042的位置均能够精确定位,S卩,能够保证支架104在扩展后准确地贴合到分支血管的开口部分处。
[0045]下面介绍支架104的解锁步骤,首先,通过操作各自控制装置,保持顶芯108不动,并沿导引导丝105向后拉动第二导鞘110,从而通过固定的顶芯108的抵顶,使得支架104的开口部1042得到释放,这时,开口部1042也能够展开从而精确贴合到支血管102的开口过渡区域。然后,固定第二导鞘110和顶芯108不动,操作导芯107沿导引导丝105向前移动,从而带动第一导鞘109同步向前移动,由于定位导丝106的存在,此时第一导鞘109将脱离支架104的本体部1041,以使得主体部1041展开并贴合于支血管102的血管壁。艮P,采用首先释放支架后端再释放支架前端的方式。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支架104的开口部1042的定位精确性。在其他操作方式中,也可以首先释放支架前端再释放支架后端或者两端同时释放,对于这种操作方式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这样,通过本发明特有的两端释放的特点,能够很好地控制自膨支架的展开过程,并且特别适应于具有主体部1041和分支部1042的支架,使得支架104能够精确地贴合于分支血管的开口部分,保证其与支架和血管的形状良好配合。
[0046]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过程中,如果在第一导鞘109和/或第二导鞘110上形成有供定位导丝106的通孔,在需要首先释放抽出定位导丝106。否则在两个导鞘释放支架104完毕后再抽出定位导丝106即可,这样通过定位导丝106可一直对释放过程中的支架104进行定位。对于这种步骤上的变形方式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
[0047]最后,待支架104完全贴合于血管壁后,进行植入系统的退出步骤。其中,由于支架104已经贴合于血管壁,只需操作导芯107和顶芯108沿导引导丝105向后抽出,以同步带动第一导鞘109向后退出支血管102和主血管101,从而完成分支血管的支架精确植入。
[0048]综上,本发明提供的血管的植入系统和方法能够实现具有喇叭形开口或斜切形开口的支架104在分支血管的分叉开口处的精确植入,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另外,本发明提供的分支血管的植入系统除用于具有喇叭形开口的支架外,还可以用于其他形状的支架,例如普通直筒型支架的植入。此外,本发明提供的支架输送装置除用于在分支血管的植入领域中,还可以用于其他位置血管的支架植入,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对于这种应用对象和领域的变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
[0049]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50]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51]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主权项】
1.一种分支血管的支架精确植入系统,所述分支血管包括相互连通的主血管(101)和与该主血管(101)连通的支血管(10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精确植入系统包括可释放地收纳支架(104)并输送该支架(104)的支架输送装置(103)、从所述主血管(101)延伸到所述支血管(102)的导引导丝(105)、以及沿所述主血管(101)延伸的定位导丝(106),所述支架输送装置(103)可移动地套设在所述导引导丝(105)外,所述支架(104)上设置有限位孔(1061),所述定位导丝(106)可滑动地穿过该限位孔(106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精确植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1061)由连接在所述支架(104)上的限位环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精确植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输送装置(103)包括可沿导丝移动的导芯(107)、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导芯(107)外的顶芯(108)、收纳所述支架(104)前端的第一导鞘(109)和收纳所述支架(104)后端的第二导鞘(110),所述第一导鞘(109)连接在所述导芯(107)上并且后端开放,所述第二导鞘(110)前端开放,所述顶芯(108)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二导鞘(110)内且抵顶所述支架(104)的后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精确植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鞘(109)的前端封闭并连接于所述导芯(10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精确植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鞘(109)的前端形成为具有流线型结构的导引头(109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精确植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精确植入系统还包括多个控制装置,所述第二导鞘(110)、所述顶芯(108)和所述导芯(10)向后延伸并分别连接于各自的所述控制装置。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精确植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鞘(110)的前端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导鞘(109)的后端尺寸并且平滑过渡。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精确植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04)具有主体部(1041)和位于该主体部(1041)后端的开口部(1042),所述主体部(1041)形成为直筒结构,所述开口部(1042)形成为喇叭型结构。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精确植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04)具有主体部(1041)和位于该主体部(1041)后端的开口部(1042),所述主体部(1041)形成为直筒结构,所述开口部(1042)的开口平面相对于所述主体部(1041)的轴线倾斜设置。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支架精确植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1061)形成在所述主体部(1041)的后端或所述开口部(1042)。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支血管的支架精确植入系统,分支血管包括相互连通的主血管(101)和与该主血管连通的支血管(102),所述支架精确植入系统包括可释放地收纳支架(104)并输送该支架的支架输送装置(103)、从主血管延伸到支血管的导引导丝(105)、以及沿主血管延伸的定位导丝(106),所述支架输送装置可移动地套设在导引导丝外,其中支架上设置有限位孔(1061),定位导丝可滑动地穿过该限位孔。由于分支导丝在支架进入支血管后会卡在支血管的开口处,从而能够在轴向和周向上定位支架,从而使得支架能够精确地植入分支血管中,尤其是精确贴合于开口部分,因此与分支血管的贴合效果好。
【IPC分类】A61F2/954
【公开号】CN105266936
【申请号】CN201410294368
【发明人】李雷
【申请人】李雷
【公开日】2016年1月27日
【申请日】2014年6月25日
【公告号】WO2015196539A1
文档序号 :
【 9512317 】
技术研发人员:李雷
技术所有人:李雷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李雷
技术所有人:李雷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