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电子通信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一种自动接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5-09-14 11:20:10 345次浏览
一种自动接料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料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接料设备。



背景技术:

一模多腔是在注塑生产过程中比较常用的,在一次注塑过程中模腔成型出多个产品。但生产出的产品需要人工打开注塑机操作窗口从模腔内一个一个取出,如此操作辅助时间多,劳动强度大,而且取料需要较长的时间,产品的生产周期较长,影响生产效率。

故有必要对现有自动接料设备进行进一步地技术革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自动接料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自动接料设备,它包括有机械手支撑座和旋转接料机构;所述机械手支撑座上固定设置有横向线性模组;所述横向线性模组的滑板上固定设置有纵向线性模组;所述纵向线性模组的滑板上固定设置有升降线性模组;所述升降线性模组上固定设置有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上固定设置承料盘;所述承料盘上设置有若干个吸盘;所述旋转接料机构设置在承料盘的正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接料机构包括有电机、框体、转盘、托料板和保护框;所述电机固定在框体上;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由上至下穿过框体后与转盘相固定连接;所述托料板固定在转盘上;所述托料板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托料板在转盘上呈圆周分布;所述保护框固定在框体的上表面;所述保护框设置在其中一个托料板的正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机构包括气缸、第一铰轴和第二铰轴;所述承料盘的底表面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铰接耳;所述升降线性模组上设置有支架;所述气缸一端与升降线性模组相铰接;气缸的活塞杆端通过第二铰轴与铰接耳相铰接;所述固定板与支架之间通过第一铰轴相铰接。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自动接料设备,它包括有机械手支撑座和旋转接料机构;所述机械手支撑座上固定设置有横向线性模组;所述横向线性模组的滑板上固定设置有纵向线性模组;所述纵向线性模组的滑板上固定设置有升降线性模组;所述升降线性模组上固定设置有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上固定设置承料盘;所述承料盘上设置有若干个吸盘;所述旋转接料机构设置在承料盘的正下方。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机械手支撑座固定在产品成型设备上;成型模腔安装在产品成型设备上,驱动升降驱动机构,使承料盘对准模具且吸盘对准成型模腔内的每一个产品;然后纵向驱动机构驱动,使升降线性模组沿纵向线性模组滑动,带动承料盘往成型模腔方向滑动,当成型模腔内的产品与吸盘接触后,吸盘启动把成型模腔内的产品吸住,然后纵向驱动机构再次驱动,使升降线性模组远离成型模腔,同时横向驱动机构驱动,使承料盘移动到旋转接料机构的正下方,翻转机构把承料盘转过一个角度,使承料盘的接料面朝向旋转接料机构,升降线性模组沿旋转接料机构向下运动,然后吸盘停止工作,产品从吸盘脱离后摆放在旋转接料机构上完成一次接料;该设备批量取料,批量放料,缩短了产品成型的周期,降低工作的劳动强度,极大限度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装图;

图2是送料机构的第一视角立体图;

图3是送料机构的第二视角立体图;

图4是旋转接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的A部放大视图;

图6是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产品成型设备;101、成型模腔;2、横向线性模组;

201、横向驱动机构;3、纵向线性模组;301、纵向驱动机构;

4、升降线性模组;401、升降驱动机构;402、支架;5、承料盘;

501、吸盘;502、固定板;502a、铰接耳;6、机械手支撑座;

7、旋转接料机构;701、电机;702、框体;703、转盘;704、托料板;

705、保护框;8、气缸;9、第一铰轴;10、第二铰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自动接料设备,它包括有机械手支撑座6和旋转接料机构7;所述机械手支撑座6上固定设置有横向线性模组2;所述横向线性模组2的滑板上固定设置有纵向线性模组3;所述纵向线性模组3的滑板上固定设置有升降线性模组4;所述升降线性模组4上固定设置有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上固定设置承料盘5;所述承料盘5上设置有若干个吸盘501;所述旋转接料机构7设置在承料盘5的正下方;横向线性模组2、纵向线性模组3和升降线性模组4,这三个线性模组与现有技术无本质区别;机械手支撑座6固定在产品成型设备1上;成型模腔101安装在产品成型设备1上,驱动升降驱动机构401,使承料盘5对准模具,且吸盘501对准成型模腔101内的每一个产品;然后纵向驱动机构301驱动,使升降线性模组4沿纵向线性模组3滑动,带动承料盘5往成型模腔101方向滑动,当成型模腔101内的产品与吸盘501接触后,吸盘501启动把成型模腔101内的产品吸住,然后纵向驱动机构301再次驱动,使升降线性模组4远离成型模腔101,同时横向驱动机构201驱动,使承料盘5移动到旋转接料机构7的正下方,翻转机构把承料盘5转过一个角度,使承料盘5的接料面朝向旋转接料机构7,升降线性模组4沿旋转接料机构7向下运动,然后吸盘501停止工作,产品从吸盘501脱离后摆放在旋转接料机构7上完成一次接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旋转接料机构7包括有电机701、框体702、转盘703、托料板704和保护框705;所述电机701固定在框体702上;所述电机701的输出端由上至下穿过框体702后与转盘703相固定连接;所述托料板704固定在转盘703上;所述托料板704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托料板704在转盘703上呈圆周分布;所述保护框705固定在框体702的上表面;所述保护框705设置在其中一个托料板704的正上方;产品堆叠在同一块托料板704直至到设定的数量后,电机701启动,使转盘703转动,装满产品的托料板704,旋转一角度,同时空载的托料板704转动至保护框705的正下方,准备接料,保护框705的作用是防止工作过程中操作人员伸入到机械手的工作区域而造成人员伤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翻转机构包括气缸8、第一铰轴9和第二铰轴10;所述承料盘5的底表面设置有固定板502;所述固定板502上设置有铰接耳502a;所述升降线性模组4上设置有支架402;所述气缸8一端与升降线性模组4相铰接;气缸8的活塞杆端通过第二铰轴10与铰接耳502a相铰接;所述固定板502与支架402之间通过第一铰轴9相铰接;通过气缸8驱动拉动第二铰轴10,使第二铰轴10绕第一铰轴9转动的同时,承料盘5也绕第一铰轴9转动,改变承料盘5的接料面的方向。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机械手支撑座固定在产品成型设备上;成型模腔安装在产品成型设备上,升降驱动机构驱动,使承料盘对准模具且吸盘对准成型模腔内的每一个产品;然后纵向驱动机构驱动,使升降线性模组沿纵向线性模组滑动,带动承料盘往成型模腔方向滑动,当成型模腔内的产品与吸盘接触后,吸盘启动把成型模腔内的产品吸住,然后纵向驱动机构再次驱动,使升降线性模组远离成型模腔,同时横向驱动机构驱动,使承料盘移动到旋转接料机构的正下方;通过气缸驱动拉动第二铰轴,使第二铰轴绕第一铰轴转动的同时,承料盘也绕第一铰轴转动,改变承料盘的接料面的方向,使承料盘的接料面朝向旋转接料机构,升降线性模组沿旋转接料机构向下运动,然后吸盘停止工作,产品从吸盘脱离后摆放在旋转接料机构上完成一次接料;当产品堆叠在同一块托料板直至到设定的数量后,电机启动,使转盘转动,装满产品的托料板,旋转一角度,同时空载的托料板转动至保护框的正下方,准备接料该设备批量取料。该设备批量放料,缩短了产品成型的周期,降低工作的劳动强度,极大限度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文档序号 : 【 12851995 】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山,许睦钦
技术所有人:汕头市合乐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李玉山许睦钦汕头市合乐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淋膜机挤胶装置的制造方法 一种叶片模具及其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