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保健药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日用保健品制造领域,涉及一种保健用品的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防治颈椎病功能的保健药枕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传统中医学认为,久枕药枕,胜于宝玉。在中国古代几千年浩如烟海的中医药养生文化典籍中,人们即已认识到枕对于健康的重要作用。记载有以菊花、绿豆、茶叶、磁石、瓷器、玉石、竹藤等中药材入枕。现代科学研究也表明使用药枕可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头部,从而治病祛邪,平衡气血,调节阴阳。药理研究证明,某些芳香性药物的挥发成份有祛痰定惊、开窍醒脑,扩张周围血管的作用。久卧药枕,利用睡眠时头部的温度,促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散发出来,缓慢持久地刺激经穴,从而起到激发经气、疏通气血、开窍醒目等作用。
[0003]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药枕品种繁多,由于选用的原料和配方上存在的问题,关于制作药枕的专利技术目前能够检索到的有许多,其中磁石保健药枕也很多,目前最新公开的一件专利药枕是于2009年4月1日公开的专利号为200810157715.2专利名为“一种治颈椎病的药枕”,其技术方案主要为:该药枕由当归,羌活,藁本,制川乌,黑附片,川芎,赤芍,红花,地龙,血竭,菖蒲,细辛,首乌,紫丹参,防风,莱菔子,威灵仙,乳香,没药等十九位中药并加入冰片制成。其优点是制作方法简单、使用安全方便、见效快,可有效治疗颈椎疾病。但此类专利最大不足之处是其中药配方较为复杂,部分药材不易采购,导致该药枕的实际制造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对颈椎病有较好治保健功效的磁石枕。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颈椎保健药枕,包括含有荞麦壳和中草药的枕芯、包裹枕芯的枕套,所述枕套与枕芯之间设有若干个蜂窝状透气孔,所述中草药包括川芎、红花、菊花、透骨草、三七、首乌。
[0006]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为:所述中草药还包括通草、磁石粉。
[0007]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案为将荞麦壳和中草药按下述重量比混合而成:荞麦壳200重量份、川考10重量份、通草15重量份、红花18重量份、菊花25重量份、透骨草20重量份、三七15重量份、首乌20重量份、磁石粉30重量份。
[0008]本发明的主要原理和优点是:使用荞麦壳枕能至老明目,清热安神,促进睡眠等。菊花具有清热解毒、泻火、消肿的功效。首乌具有祛风、解毒的明显功效。川芎与首乌、三七等配伍,可起明显的活血化瘀、消肿解痛的功效。透骨草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止痛的显著功效,与川芎、首乌、三七等按本发明所列剂量配伍后,化瘀止痛效果更加明显,更有利于颈椎病的防治大有好处。磁石粉有较为明显的安神作用,与上述药物配伍后,更有利于颈椎病枕用者的睡眠和调理,可更好地发挥药枕对颈椎病的综合调理枕疗作用。在枕套与枕芯之间设有若干个蜂窝状透气孔,可以使枕芯内的各味中药更好的发挥药效,提高药枕的保健治疗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实施例1:取川芎0.01KG、红花0.018KG、菊花0.025KG、透骨草0.02KG、三七0.015KG、首乌0.02KG混合均匀后粉碎至60目大小再取荞麦壳0.2KG混合装入透气布料缝合成枕芯,再套上枕套,最后在枕套和枕芯之上钻若干个蜂窝状的透气孔即得。
[0010]实施例2:取川芎0.01KG、通草0.015KG、红花0.018KG、菊花0.025KG、透骨草0.02KG、三七0.015KG、首乌0.02KG、磁石粉0.03KG混合均匀后粉碎至60目大小再取荞麦壳0.2KG混合装入透气布料缝合成枕芯,再套上枕套,最后在枕套和枕芯之上钻若干个蜂窝状的透气孔即得。。
[0011]本专利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是药枕芯中含有川芎、红花、菊花、透骨草、三七、首乌的,均落入本专利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颈椎保健药枕,包括含有荞麦壳和中草药的枕芯、包裹枕芯的枕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套与枕芯之间设有若干个蜂窝状透气孔,所述中草药包括川芎、红花、菊花、透骨草、三七、首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保健药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草药还包括通草、磁石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椎保健药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荞麦壳和中草药按下述重量比混合而成:荞麦壳200重量份、川芎10重量份、通草15重量份、红花18重量份、菊花25重量份、透骨草20重量份、三七15重量份、首乌20重量份、磁石粉30重量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颈椎保健药枕,包括含有荞麦壳和中草药的枕芯、包裹枕芯的枕套,所述枕套与枕芯之间设有若干个蜂窝状透气孔,所述中草药包括川芎、红花、菊花、透骨草、三七、首乌。更进一步改进,所述中草药还包括通草、磁石粉。本发明的优点是对颈椎病有较好治保健功效,长期使用有调理保健的作用。
【IPC分类】A61K33/26, A61P25/20, A47G9/10, A61P19/08, A61K36/704, A61P29/00
【公开号】CN105249750
【申请号】CN201510829595
【发明人】王晓伟
【申请人】王晓伟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5日
文档序号 :
【 9495771 】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伟
技术所有人:王晓伟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伟
技术所有人:王晓伟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