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屏障和具有该切换屏障的3d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0057]当把驱动电压施加给第一电极173并且把与公共电压相同的电压施加给第二电极174时,电场被施加给位于与第一电极173对应的区域处的液晶层190,而未被施加给位于与第二电极174对应的区域处的液晶层190。因此,由于不存在电场,位于与第二电极174对应的区域处的液晶层190的液晶分子192沿定向层的定向方向排列,而位于与第一电极173对应的区域处的液晶层190的液晶分子192沿垂直于第一基板170产生的电场而垂直于第一基板170的表面进行排列。
[0058]当显示面板110上输出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时,入射到第二电极174上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与定向层的定向方向相同的光学分量透过液晶层190并到达偏振器198。因为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这些光学分量平行于偏振器198的光轴方向,所以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这些光学分量透过偏振器198,由此到达用户的左眼或右眼。
[0059]当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从显示面板110入射到第一电极173上时,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与垂直电场平行的光学分量透过液晶层190,从而到达偏振器198。然而,因为偏振器198的光轴分量并不平行于透过液晶层190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这些光学分量,所以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这些光学分量被偏振器198阻挡,由此未到达用户的眼睛。
[0060]照这样,在切换视差屏障100中,因为第一电极173在被施加驱动电压时阻挡光的透射,所以设置有第一电极173的区域变成阻挡区域。此外,因为施加了与公共电压相同的电压,所以设置有第二电极174的区域变成透射区域。因此,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选择性地透过透射区域,由此呈现3D图像。
[0061]图2中所示的阻挡区域(即,设置有第一电极173的区域)对应于图1中所示的视差屏障的屏障,而透射区域(即,设置有第二电极174的区域)对应于视差屏障的狭缝。因此,从液晶面板110输出的左眼图像透过透射区域以进入用户的左眼,但右眼图像被阻挡区域阻挡而未进入用户的左眼。此外,从液晶面板110输出的右眼图像透过透射区域以进入用户的右眼,但左眼图像被阻挡区域阻挡而未进入用户的右眼。用户将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组合,从而识别到3D图像。
[0062]照这样,在本发明中,通过把与公共电压相同的电压施加给第一电极173和第二电极174,能够呈现2D图像,而通过把驱动电压施加给第一电极173,能够呈现3D图像。这可以使单个显示装置既能用作2D显示装置又能用作3D显示装置。
[0063]同时,在前面的描述中,给第一电极173施加驱动电压以使相应区域变成阻挡区域,并且不给第二电极174施加驱动电压以使相应区域变成透射区域。或者可选择地,可给第二电极174施加驱动电压以使相应区域变成阻挡区域,并且不给第一电极173施加驱动电压以使相应区域变成透射区域。换句话说,本发明能够根据用户的位置选择性地将第一电极173和第二电极174驱动为阻挡区域和透射区域,这可导致左和右视角范围的增加。
[0064]就是说,在以眼睛追踪方式检测用户的观看位置之后,可将驱动电压施加给第一电极173,从而在相应位置处呈现3D图像。当用户移动时(例如,由于移动到了可允许的左和右视角范围之外而对于用户而言不可能观看到3D图像时),可把具有与公共电压相同电平的电压施加给第一电极173并且可把驱动电压施加给第二电极174,以切换阻挡区域和透射区域。因此,移动后的用户能够识别到3D图像。
[0065]照这样,本发明凭借切换视差屏障,能够将单个显示装置既用作2D图像显示装置又用作3D图像显示装置,并且还显著改善了左和右视角特性。
[0066]同时,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举例说明了透射区域和阻挡区域分别通过两个电极形成,但透射区域和阻挡区域每一个能够通过一个电极或三个电极或更多个电极形成。
[0067]阻挡区域和透射区域对应于图1中所示的视差屏障的屏障和狭缝。因此,因为阻挡区域和透射区域对应于视差屏障的屏障和狭缝,所以当阻挡区域和透射区域每一个通过一个电极形成时,该电极的宽度分别与阻挡区域的宽度和透射区域的宽度相同。此外,当阻挡区域和透射区域每一个通过多个电极形成时,这些电极可被配置为细微电极(fineelectrode),以使所述多个电极的宽度之和能够分别与阻挡区域的宽度和透射区域的宽度相同。
[0068]同时,如图2中所不,在本发明中,第一电极173和第二电极174全部设置于同一层,下面将描述其原因。
[0069]如图3中所示,视差屏障的第一电极173和第二电极174可设置于不同层。在此,设置于第一绝缘层171a上的每个第一电极173的外边缘与设置于第二绝缘层171b上的每个第二电极174的外边缘可彼此对齐,以防止第一电极173和第二电极174之间的图像透射。
[0070]然而,该视差屏障100的构造可能导致下述问题。就是说,第一电极173和第二电极174分别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71a和第二绝缘层171b上。在此,第一电极173和第二电极174的外边缘彼此对齐,以防止第一电极173和第二电极174之间的图像的泄漏。
[0071]给第一电极173施加驱动电压,因而在第一电极173与公共电极186之间产生垂直于基板170的垂直电场,由此形成阻挡区域。把与公共电压相同电平的电压施加给第二电极174,因而在第二电极174与公共电极186之间不产生电场,由此形成透射区域。
[0072]然而,因为分别给透射区域和阻挡区域施加不同电平的电压,所以由于透射区域的第二电极174与阻挡区域的第一电极173之间的电位差而产生电场。该电场是基本与基板170和180的表面平行的水平电场。因此,当在公共电极186与阻挡区域的第一电极173之间产生垂直电场时,在透射区域与阻挡区域之间的区域A处产生的垂直电场由于该水平电场而畸变。因此,位于阻挡区域处的液晶分子192没有沿垂直电场排列而是沿畸变的电场排列。此外,位于透射区域处的液晶分子192没有沿定向方向排列而是沿水平电场排列。
[0073]照这样,位于透射区域与阻挡区域之间的区域A处的液晶分子192既不沿定向层的定向方向(区域A的透射区域一侧)也不沿垂直电场(区域A的阻挡区域一侧)排列。因此,从显示面板输出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没有被完全透射或阻挡,在透射区域与阻挡区域之间的区域A处引起光泄漏。该光泄漏导致3D显示装置的对比度下降,而且还导致在观看3D图像过程中左眼图像进入右眼且右眼图像进入左眼这样的串扰的增加。而且,由于畸变电场的缘故,位于透射区域与阻挡区域之间区域A处的液晶的响应速度降低。此外,电极分别设置在两个绝缘层171a和171b上,这导致复杂的工艺和增加的制造成本。
[0074]然而,如图2中所示,本发明能够通过将第一电极173和第二电极174形成在同一层上且在第一电极173和第二电极174之间有预定间隔(或间隙)来解决该问题。在此,设置间隔a,以当响应于施加给第一电极173和第二电极174的不同电平的电压而形成透射区域和阻挡区域时,将由于第一电极173与第二电极174之间的电位差导致的透射区域与阻挡区域之间的电场的畸变最小化。因此,可根据施加给第一电极173、第二电极174和公共电极186的电压的电平、液晶分子的类型、第一电极173和第二电极174的宽度和材料以及类似项来设置间隔a的距离,由此将透射区域与阻挡区域之间的电场畸变最小化。
[0075]黑矩阵182设置在第二基板180之上,以阻挡进入到第一电极173与第二电极174之间间隔a中的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透射。黑矩阵182还能防止由于可能在第一电极173与第
文档序号 :
【 9615572 】
技术研发人员:安忠焕,李再雨,郑普均
技术所有人: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安忠焕,李再雨,郑普均
技术所有人: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