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多模蚊香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类似于压机、通过成型模具将已拌和的混台原料压制成型的装置,尤其是一种蚊香成型机。
最早的蚊香成型机大多采用单模冲床式结构,它由电机作动力,通过减速机构、凸轮组带动冲杆作上下摆动,从而使冲杆下连的冲模上下移动,直接对工作平台上的、已滚压成层状的蚊香原料块进行冲压成型。这种结构的蚊香成型机不仅效率低,成品率也低,而且噪音大,振动也大。在中国专利公报中公开有一种多模的“蚊香成型机”,专利号为89221613.1。该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以压泵为动力,尤其是以液压泵为动力,通过一与主杆相连的、可上下移动的活动板,使安置在活动板下的多个成型模上下移动,直接对工作平台上的已滚压成片状的蚊香料进行压制成型。虽然这种结构解决了原单模冲床式蚊香成型机存在的不足,具有振动小、嗓音低,蚊香正品率高,且能提高蚊香制作工效等特点。但是这种结构的蚊香成型机还存在自动化程度不高、需要多人操作并看护,如片状的蚊香料需要一张张放上工作平台,然后再一盘盘地接出成型蚊香,不仅如此,在操作过程中,接放蚊香还存在着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一旦不小心,容易造成工伤事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改进的能显著提高自动化水平,提高劳动效率,直接由机械传输的全自动多模蚊香成型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下述技术方案来完成的,它包括有工作台,工作台上的机架,安置在机架上由压泵带动的可上下移动的活动板,以及活动板上装有多个成型模及与之相配的脱模装置,在所述的工作台上安置有由间歇传动机构带动的回转式蚊香传输带。
所述的间歌传动机构由两个分别安置在蚊香传输带两端的转辊,其中一转辊轴端固连着的轮齿及与轮齿相配的与一活塞杆相连的齿条构成。
所述的活塞杆一端的活塞被置于一活塞腔内,该活塞腔用接管连通于配置的压泵上。
附图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将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介绍在工作台的上面设置有由四根立柱1、上部顶板2和下部底板3组成的机架4,顶板2与底板3之间设置有活动板5,该活动板5的上部中央固连有主杆6,主杆6通过相连的活塞杆7和活塞腔8与油压泵9相连,并使活动板5能上下移动,活动板5的下边用螺钉10固定有挂模架11,挂模架11上用螺栓固定有三排共十八只蚊香模12,蚊香模的中心设置有脱模杆13,它下连模芯14,上连脱模板15。而脱模板15上固定有向上的且可调的脱模撞头16。活动板5上还装有向下的压杆17,其上配有压簧18,并在其下端部连接有边角料压板19,在该边角料压板的上面对应开设有蚊香模孔并套入在蚊香模12上。在底板上对应设置有四个压板限位螺栓20。另外,在底板3的上面安置有由间歇传动机构带动的回转式蚊香传输带21,该传输带21套在工作台22面上,上面的传输带21刚好平置在底板3上。在传输带21的两端、与工作台22平齐各安置有转辊23,其中一转辊轴端固连有一只轮齿24,与该轮齿24相配有一根齿条25,该齿条25的尾端相连着一根活塞杆26,且活塞杆26连着的活塞27被置于一活塞腔28内,上述结构组成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间歇传动机构。为保证齿条25的回弹,本实用新型可在轮齿24轴或齿条上装设一根回位弹簧。所述的活塞腔28通过接管30与油压泵9相连。本实用新型对于主杆6的上下移动以及间歇传动机构的动作,可以通过光控开关分别进行控制,或两者同时控制。也可在原技术的基础上,在主杆6上移后立即导通活塞腔28,使间歇传动机构动作,因这种控制属于常规技术,本实用新型不作详细介绍。另外所述的油压泵9还可以用其它如气泵等代替。
本实用新型属于对现有技术的改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合理、紧凑,自动化程度高,提高劳动效率,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工作安全性大大提高等特点。
权利要求1.一种全自动多模蚊香成型机,它包括有工作台,工作台上的机架,安置在机架上由压泵带动的可上下移动的活动板,活动板上装有多个成型模及与之相配的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台(22)上安置有由间歇传动机构带动的回转式蚊香传输带(2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多模蚊香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间歇传动机构由两分别安置在蚊香传输带(21)两端的转辊(23),其中一转辊轴端固连着的轮齿(24)及与轮啮相配的与一活塞杆(26)相连的齿条(25)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多模蚊香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杆(26)一端的活塞(27)被置于一活塞腔(28)内,该活塞腔用接管(30)连通于配置的压泵(9)上。
专利摘要一种全自动多模蚊香成型机,属于对现有技术的一种改进,它主要包括有工作台,机架,由压泵带动的活动板以及成型模等,在工作台上安置有由间歇传动机构带动的回转式蚊香传输带,而间歇传动机构又包括有一对转辊,其中一转辊轴端固连的轮齿、与轮齿相配的齿条及与齿条相连的活塞杆等,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合理,自动化程度高,劳动效率高,工人劳动强度减轻,工作安全性大大提高等特点。
文档编号C11C5/02GK2350401SQ9823336
公开日1999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1998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1998年11月25日
发明者李经春 申请人:李经春
文档序号 :
【 1349817 】
技术研发人员:李经春
技术所有人:李经春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李经春
技术所有人:李经春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