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锅,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锅体和锅盖,所述锅体包括侧壁和锅底以及侧壁和锅底所合围成的容腔,所述侧壁上设有凸台,所述容腔内设有若干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呈中空管状结构设置,所述加热管一端穿射于所述锅底,所述加热管另一端穿射于侧壁,所述加热管盘旋于锅壁上。从而增大了热量的利用率,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专利说明】一种节能锅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具,尤其涉及一种节能锅。
【背景技术】
[0002]锅就是厨房中用于烧水煮饭的器具,在使用中锅底直接与加热器具接触,从而对锅内的物品进行加热,但是因为在使用中只有锅底与加热器具接触,并且如果热量会通过锅的侧壁散发,这样就会造成热量的浪费,从而使锅内物品煮熟的速度变慢,所以具有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增大热量的利用率,防止热量的浪费,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能锅,包括锅体和锅盖,所述锅体包括侧壁和锅底以及侧壁和锅底所合围成的容腔,所述侧壁上设有凸台,所述容腔内设有若干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呈中空管状结构设置,所述加热管一端穿射于所述锅底,所述加热管另一端穿射于侧壁,所述加热管盘旋于锅壁上。
[000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管为8根。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台位于所述侧壁三分之二处。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时将节能锅放置于加热器具上,再将要加热的物品放置于容器内,将容器防止于容腔内,通过凸台将容器卡住,防止其掉落,加热器具工作后对锅底进行加热,并且热量会进入加热管,因为加热管是盘旋在锅壁上的,这样热量在加热管内流动的同时对物品进行加热,而流动完毕后热量会从加热管的另一端排出,并且热量会随着在加热管内流动而散发,所以当排出时已没有多少的热量,从而降低了热量的浪费,增加了热量的利用率,提高到物品的加热速度,从而节约了能源。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节能锅的主视图;
[0009]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节能锅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0]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节能锅的仰视图。
[0011]图中1、锅体;11、侧壁;12、锅底;13、容腔;14、加热管;15、凸台;2、锅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1?3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1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节能锅,包括锅体I和锅盖2,所述锅体I包括侧壁11和锅底12以及侧壁11和锅底12所合围成的容腔13,所述侧壁11上设有凸台15,所述容腔13内设有若干加热管14,所述加热管14呈中空管状结构设置,所述加热管14 一端穿射于所述锅底12,所述加热管14另一端穿射于侧壁11,所述加热管14盘旋于锅壁上。
[0014]在使用时将节能锅放置于加热器具上,再将要加热的物品放置于容器内,将容器防止于容腔13内,通过凸台15将容器卡住,防止其掉落,加热器具工作后对锅底12进行加热,并且热量会进入加热管14,因为加热管14是盘旋在锅壁上的,这样热量在加热管14内流动的同时对物品进行加热,而流动完毕后热量会从加热管14的另一端排出,并且热量会随着在加热管14内流动而散发,所以当排出时已没有多少的热量,从而降低了热量的浪费,增加了热量的利用率,提高到物品的加热速度,从而节约了能源。
[0015]所述加热管14为8根,这样就能防止由于加热管14过多而使加热管14过短,造成热量还没散尽既排出,造成浪费,又能防止加热管14过长造成热量供应部充分。
[0016]所述凸台15位于所述侧壁11三分之二处。防止缠绕加热管14的空间不足。
[001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节能锅,包括锅体和锅盖,所述锅体包括侧壁和锅底以及侧壁和锅底所合围成的容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上设有凸台,所述容腔内设有若干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呈中空管状结构设置,所述加热管一端穿射于所述锅底,所述加热管另一端穿射于侧壁,所述加热管盘旋于锅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为8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节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位于所述侧壁三分之二处。
【文档编号】A47J27/00GK204260527SQ201420766802
【公开日】2015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8日
【发明者】靳莉坤 申请人:靳莉坤
文档序号 :
【 1477841 】
技术研发人员:靳莉坤
技术所有人:靳莉坤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靳莉坤
技术所有人:靳莉坤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