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泡茶装置,所述泡茶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内具有供水通道和用于对所述供水通道内的水加热的加热组件;水箱,所述水箱可拆卸地设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水箱通过第一阀组件与所述供水通道的入口连通;茶壶,所述茶壶可拆卸地设在所述基座上,所述茶壶通过第二阀组件与所述供水通道的出口连通,所述茶壶包括壶体和壶盖,所述壶盖安装在所述壶体的敞开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泡茶装置,在冲泡茶叶的过程中,用户无需手工将热水倒入茶壶内,使用方便且安全性能好。
【专利说明】
泡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泡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相关技术中的饮水泡茶装置,先将茶叶放入茶壶中,然后将烧开后的水倒入茶壶中,操作不便且容易烫伤,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操作方便,不易烫伤的泡茶装置。
[000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泡茶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内具有供水通道和用于对所述供水通道内的水加热的加热组件;水箱,所述水箱可拆卸地设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水箱通过第一阀组件与所述供水通道的入口连通;茶壶,所述茶壶可拆卸地设在所述基座上,所述茶壶通过第二阀组件与所述供水通道的出口连通,所述茶壶包括壶体和壶盖,所述壶盖安装在所述壶体的敞开端。
[0005]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泡茶装置泡茶时,先将茶叶放入茶壶内,例如放入茶壶漉网内,水箱内的冷水通过第一阀组件进入供水通道内,并通过加热组件加热成热水,热水通过第二阀组件进入茶壶,冲泡茶壶内的茶叶。在冲泡茶叶的过程中,用户无需手工将热水倒入茶壶内,不仅泡茶方便,且可以防止烫伤。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泡茶装置,使用方便且安全性能好。
[0006]所述第一阀组件包括:水箱阀,所述水箱阀设在所述水箱底部的出水口处,所述水箱放置在所述基座上时所述水箱阀打开;入水口阀,所述入水口阀设在所述供水通道的入口处以控制所述供水通道的入口的开启和关闭。
[0007]所述基座顶部具有止抵凸台;所述水箱阀包括:水箱密封圈,所述水箱密封圈止挡在所述水箱底部的所述出水口上;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上端连接在所述水箱密封圈上,所述水箱放置在所述基座上时,所述移动杆由所述止抵凸台止抵向上移动以使所述水箱密封圈将所述出水口打开。
[0008]可选地,所述入水口阀为电磁阀。
[0009]所述第二阀组件包括设在所述茶壶底部的入水口处的茶壶阀和设在所述供水通道的出口处的出水口阀,所述茶壶放置在所述基座上时所述茶壶阀和所述出水口阀打开且连通,所述茶壶脱离所述基座时所述茶壶阀和所述出水口阀均关闭。
[0010]所述茶壶阀包括:茶壶密封圈,所述茶壶密封圈止挡在上述茶壶底部的所述入水口上;和第一移动杆,所述第一移动杆的上端连接至所述茶壶密封圈;所述出水口阀包括:密封壳,所述密封壳设在所述供水通道的出口处且与所述供水通道连通;通道密封圈,所述通道密封圈止挡在所述密封壳的底部;第二移动杆,所述第二移动杆弹性地设在所述密封壳内且其下端连接至所述通道密封圈;其中,所述茶壶放置在所述基座上时所述第一移动杆和所述第二移动杆相互止抵推动以使所述茶壶密封圈打开所述入水口、所述通道密封圈打开所述密封壳的底部。
[0011]所述出水口阀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二移动杆上且将所述第二移动杆常向上推动。
[0012]所述基座包括底座和壳体,所述壳体设在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底座之间限定出安装空间,其中所述供水通道和所述加热组件均设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0013]所述供水通道包括进水组件、出水组件和连接在所述进水组件和所述出水组件之间的连通管,其中所述供水通道的入口由所述进水组件的入口构成,且供水通道的出口由所述出水组件的出口构成;所述加热组件连接在所述连通管和所述出水组件之间,且所述加热组件与所述第二阀组件之间通过进水盖密封连接。
[0014]所述进水组件还包括用于从所述入口进入的水供入到所述出口处的水泵。
[0015]所述基座的壳体的部分向上凸出以形成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内限定出与所述安装空间连通的第一腔室,其中所述进水组件设在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二凸出部内限定出与所述安装空间连通的第二腔室,其中所述出水组件设在所述第二腔室内。
[0016]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设在所述外壳内的内壳,其中所述进水组件、所述出水组件和所述加热组件均连接至所述内壳上。
[0017]可选地,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通过胶粘方式紧密贴合。
[0018]所述加热组件包括:限定出加热腔室的下壳和上盖;铸铝加热管,所述铸铝加热管设在所述加热腔室内,且所述铸销加热管具有冷水进口和热水出口。
[0019]所述泡茶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在所述铸铝加热管的电源输入端以控制所述铸铝加热管的加热功率和加热时间。
[0020]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第一硅胶垫,所述第一硅胶垫设在所述铸铝加热管和所述上盖之间;第二硅胶垫,所述第二硅胶垫设在所述铸铝加热管和所述下壳之间。
[0021]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突跳温控器,所述突跳温控器与所述铸铝加热管连接以防止过热。
[0022]所述突跳温控器为两个,且分别串联在所述铸铝加热管的邻近中心加热部和远离中心加热部的位置。
[0023]所述茶壶内设有茶壶漉网。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泡茶装置的装配图;
[0025]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泡茶装置在水箱和茶壶均与基座脱离时的剖视图;
[0026]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泡茶装置的基座的剖视图;
[0027]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泡茶装置的基座的爆炸图;
[0028]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泡茶装置的基座上各部件的安装位置的示意图;
[0029]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泡茶装置的加热组件的爆炸图;
[0030]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泡茶装置的加热组件的装配图;
[0031]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泡茶装置的第二阀组件的爆炸图,示出了进水盖;
[0032]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泡茶装置,在茶壶放置在基座上时的局部剖视图。
[0033]附图标记说明:
[0034]泡茶装置100、
[0035]基座1、
[0036]底座11、第一胶脚111、第二胶脚112、
[0037]壳体12、
[0038]外壳121、
[0039]内壳122、
[0040]第一凸出部123、第一腔室1231、
[0041]第二凸出部124、第二腔室1241、
[0042]安装空间13、
[0043]止抵凸台14、
[0044]供水通道的入口 151、供水通道的出口 152、水泵153、
[0045]加热组件16、
[0046]下壳161、
[0047]上盖162、
[0048]铸铝加热管163、冷水进口 1631、热水出口 1632、电源输入端1633、
[0049]突跳温控器164、
[0050]第一娃胶垫165、第二娃胶垫166、
[0051]进水盖17、
[0052]电源接头18、
[0053]控制器19、电路板191、控制板192、
[0054]水箱2、出水口 21、箱体22、箱盖23、水箱出水管24、安装板25、
[0055]茶壶3、入水口 31、茶壶源网32、壶体33、带提手的壶盖34、
[0056]第一阀组件4、
[0057]水箱阀41、水箱密封圈411、移动杆412、移动杆本体4121、移动杆伸出部4122、
[0058]入水口阀42、
[0059]第二阀组件5、
[0060]茶壶阀51、茶壶密封圈511、第一移动杆512、杆体5121、第一环形凹槽51211、长槽51212、凸缘部5122、茶壶阀弹簧513、
[0061]出水口阀52、
[0062]密封壳521、支撑板5211、台阶结构5212、通道密封圈522、凹槽5221、第二移动杆523、第二环形凹槽5230、法兰盘5231、柱状本体5232、弹簧524、第一密封圈525、第二密封圈 526、
[0063]触动检测组件6。
【具体实施方式】
[0064]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65]下面参照图1-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泡茶装置100。泡茶装置100用于泡茶或饮料以供人饮用。可以理解的是,泡茶装置100可以用于将茶叶、固体饮料、固体豆浆、固体果汁粉等其它可冲泡材料冲制成饮品饮用,下面的描述中均以泡茶为例进行描述。
[0066]如图1-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泡茶装置100包括基座1、水箱2和茶壶3ο
[0067]如图1所示,基座1为水箱2和茶壶3的安装载体。水箱2可拆卸地设在基座1上,即水箱2可以从基座1上脱离,水箱2也可安装在基座1上。茶壶3可拆卸地设在基座1上,即茶壶3可以从基座1上脱离,茶壶3也可安装在基座1上。这样,便于水箱2、茶壶3的单独清洗,且便于用户饮用茶水。
[0068]参照图2所示,水箱2可以包括上端敞开的箱体22和遮挡在箱体22的上端的箱盖23,箱盖23与箱体22之间限定出储水空间,箱盖23可以防止灰尘进入水箱2内,避免水污染。
[0069]茶壶3可以包括壶体33和壶盖34,壶盖34安装在壶体33的敞开端上,防止灰尘进入。进一步地,茶壶3还可以包括设在茶壶3内的茶壶漉网32,茶壶漉网32内可以放置待泡茶叶或其它所需材料。其中如图2所示,壶盖34可以做成带提手的壶盖34,从而方便抓取茶壶3,茶壶漉网32可以安装在带提手的壶盖34的下部。
[0070]基座1内具有供水通道。水箱2通过第一阀组件4与供水通道的入口 151连通。茶壶3通过第二阀组件5与供水通道的出口 152连通。
[0071]具体地,如图2所示,水箱2的出水口 21 (如图2所示出水口 21位于水箱2底部)与供水通道的入口 151通过第一阀组件4连通,茶壶3的入水口 31 (如图2所示入水口 31位于茶壶3的底部)与供水通道的出口 152通过第二阀组件5连通。
[0072]可以理解,通过改变第一阀组件4的工作状态,可以使水箱2的出水口 21与供水通道的入口 151连通或者隔断开。当水箱2的出水口 21与供水通道的入口 151相连通时,水箱2内的水可以进入供水通道内,当出水口 21与供水通道的入口 151隔断开时,第一阀组件4将阻止水箱2内的水进入供水通道内。
[0073]通过改变第二阀组件5的工作状态,可以使茶壶3的入水口 31与供水通道的出口152连通或者隔断开。当茶壶3的入水口 31与供水通道的出口 152相连通时,供水通道内的水可以进入茶壶3内,当入水口 31与供水通道的出口 152隔断开时,第二阀组件5将阻止供水通道内的水进入茶壶3内。
[0074]基座1内具有用于对供水通道内的水加热的加热组件16,也就是说加热组件16用于加热从供水通道的入口 151进入的凉水,而供水通道内的水加热后进入茶壶3内,以便冲泡放入茶壶3内的茶叶。
[0075]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泡茶装置100泡茶时,先将茶叶放入茶壶3内,例如放入茶壶漉网32内,水箱2内的冷水通过第一阀组件4进入供水通道内,并通过加热组件16加热成热水,热水通过第二阀组件5进入茶壶3,冲泡茶壶3内的茶叶。
[0076]在冲泡茶叶的过程中,用户无需手工将热水倒入茶壶3内,不仅泡茶方便,且可以防止烫伤。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泡茶装置100,使用方便且安全性能好。
[0077]下面参照图2和图3详细描述第一阀组件4的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第一阀组件4可以包括水箱阀41和入水口阀42。
[0078]水箱阀41可以设在水箱2底部的出水口 21处,水箱2放置在基座I上时水箱阀41打开。水箱2脱离基座I时,水箱阀41关闭,从而避免水箱2漏水。
[0079]如图2所示,基座I顶部具有止抵凸台14,水箱阀41包括水箱密封圈411和移动杆412。水箱密封圈411可以止挡在水箱2底部的出水口 21上,移动杆412的上端连接在水箱密封圈411上,水箱2放置在基座I上时,移动杆412由止抵凸台14止抵向上移动以使水箱密封圈411将出水口 21打开。水箱2与基座I脱离时,移动杆412可以在重力或其它外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并且移动杆412带动水箱密封圈411密封水箱2底部的出水口 21,以阻止水箱2内的水流出。
[0080]具体地,如图2所示,水箱2底部具有水箱出水管24,水箱2的出水口 21由水箱出水管24的出口构成,水箱出水管24的上部的内周壁上设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安装板25,移动杆412可移动地穿设在安装板25上。
[0081 ]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移动杆412可以包括移动杆本体4121和位于移动杆412底部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移动杆伸出部4122,水箱阀41还可以包括水箱弹簧(图未示出),水箱弹簧可以套设在移动杆本体上,且水箱弹簧可以弹性地止抵在安装板的下表面与移动杆伸出部的上表面之间,从而在水箱2与基座I脱尚时,使移动杆412在水箱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并且移动杆412带动水箱密封圈411密封水箱2底部的出水口 21,以阻止水箱2内的水流出。
[0082]如图2和图3所示,入水口阀42可以设在供水通道的入口 151处以控制供水通道的入口 151的开启和关闭。可选地,入水口阀42可以为电磁阀。具体而言,当水箱2放置在基座I上时,水箱阀41打开,若此时入水口阀42通电打开,则水箱2内的水可以进入供水通道内。如果水箱2放置在基座I上时,水箱阀41打开,但入水口阀42断电关闭,则水箱2内的水不可以进入供水通道内。
[0083]下面参照图8和图9详细描述第二阀组件5的具体结构。如图8和图9所示,第二阀组件5可以包括设在茶壶3底部的入水口 31处的茶壶阀51和设在供水通道的出口 152处的出水口阀52。
[0084]换言之,出水口阀52可以设在供水通道的出口 152处以控制供水通道的出口 152的开启和关闭。
[0085]茶壶3放置在基座I上时,茶壶阀51和出水口阀52均打开且茶壶阀51和出水口阀52连通,茶壶3脱离基座I时,茶壶阀51和出水口阀52均关闭。
[0086]也就是说,茶壶3放置在基座I上时,茶壶阀51打开且出水口阀52打开,茶壶阀51和出水口阀52连通,从而供水通道内的热水通过出水口阀52和茶壶阀51进入茶壶3内。茶壶3脱离基座I时,茶壶阀51关闭,从而茶壶3内的水不会漏出,同时出水口阀52也关闭,从而供水通道内的热水不会向外喷溅,安全性能高。
[0087]参照图2、图8和图9所不,茶壶阀51可以包括茶壶密封圈511和第一移动杆512。茶壶密封圈511可以止挡在上述茶壶3底部的入水口 31上,第一移动杆512的上端连接至茶壶密封圈511。
[008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茶壶阀51可以包括茶壶密封圈511、第一移动杆512和茶壶阀弹簧513。
[0089]如图8所示,第一移动杆512的邻近上端的位置处具有径向向内凹入的第一环形凹槽51211,其中茶壶密封圈511可以套设在第一环形凹槽51211上。由此茶壶密封圈511可以更稳固地安装在第一移动杆512上。第一移动杆512上在第一环形凹槽51211下方设有向下贯通至第一移动杆512下端端面的长槽51212,有此可以减轻第一移动杆512的重量,使第一移动杆512的移动更灵活。
[0090]如图8所示,第一移动杆512可以包括杆体5121和设在杆体5121下端的凸缘部5122,凸缘部5122可以沿杆体5121的径向向外延伸。茶壶阀弹簧513可以套设在杆体5121上,且茶壶阀弹簧513可以弹性地止抵在茶壶密封圈511的下表面和凸缘部5122的上表面之间。通过设置茶壶阀弹簧513可以在茶壶3脱离基座I时,使第一移动杆512在茶壶阀弹簧513的弹力作用下带动茶壶密封圈511密封茶壶3底部的入水口 31。
[0091]如图8和图9所示,出水口阀52可以包括密封壳521、通道密封圈522和第二移动杆523。密封壳521可以设在供水通道的出口 152处,且密封壳521与供水通道连通,通道密封圈522止挡在密封壳521的底部,第二移动杆523弹性地设在密封壳521内,且第二移动杆523的下端可以连接至通道密封圈522。换言之,第二移动杆523可移动地设在密封壳521内,且第二移动杆523的下端连接至通道密封圈522以带动通道密封圈522移动。
[009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出水口阀52可以包括密封壳521、通道密封圈522、第二移动杆523和弹簧524。
[0093]如图9所示,密封壳521的内周壁上连接有支撑板5211,第二移动杆523可移动地穿设在支撑板5211上。第二移动杆523的邻近下端的位置处具有径向向内凹入的第二环形凹槽5230,其中通道密封圈522套设在第二环形凹槽5230上。由此通道密封圈522可以更稳固地安装在第二移动杆523上。其中,通道密封圈522位于支撑板5211的下方。
[0094]第二移动杆523可以包括柱状本体5232和设在柱状本体5232的邻近上端的位置处的法兰盘5231,法兰盘5231沿柱状本体5232的径向向外延伸。
[0095]弹簧524套设在第二移动杆523上,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弹簧524套设在柱状本体5232上,且弹簧524可以弹性地止抵在支撑板5211的上表面与法兰盘5231的下表面之间。
[0096]其中,茶壶3放置在基座I上时,第一移动杆512和第二移动杆523相互止抵推动以使茶壶密封圈511打开茶壶3的入水口 31、通道密封圈522打开密封壳521的底部,因此茶壶3的入水口 31、密封壳521内的通道以及供水通道连通,供水通道内的水可以进入茶壶3内。通过设置弹簧524可以将第二移动杆523常向上推动,也就是说,在茶壶3脱离基座I时,使第二移动杆523在弹簧524的弹力作用下带动通道密封圈522密封密封壳521的底部。
[0097]可选地,如图2所示,密封壳521的下部的内壁面上具有台阶结构5212,通道密封圈522密封密封壳521的底部时,通道密封圈522与台阶结构5212接触,通道密封圈522的周壁从上到下逐渐向外倾斜,从而通道密封圈522可以更好地对密封壳521的底部进行密封。
[0098]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通道密封圈522的下端端面形成有向上凹入的凹槽5221,由此可以减轻通道密封圈522的重量,便于通道密封圈522的移动。
[0099]下面参照图1-图5和图9所示,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泡茶装置100的基座1。
[0100]如图3所示,基座1包括底座11和壳体12。壳体12可以设在底座11上,且壳体12与底座11之间限定出安装空间13,其中供水通道设在安装空间13内,加热组件16也设在安装空间13内以对供水通道内的水加热。其中,如图3所示,底座11上设有间隔开的第一胶脚111和第二胶脚112,由此可以增加基座1与放置平面之间的摩擦力,使基座1的放置更稳固。
[0101]也就是说,基座1为供水通道和加热组件16提供了安装空间13,将供水通道和加热组件16收纳在基座1内,使泡茶装置100的外观更整洁。
[0102]供水通道可以包括进水组件、出水组件和连接在进水组件和出水组件之间的连通管,其中供水通道的入口 151由进水组件的入口构成,且供水通道的出口 152由出水组件的出口构成。
[0103]加热组件16连接在连通管和出水组件之间,也就是说,供水通道为水提供了一个流通通道,冷水从进水组件的入口、连通管进入加热组件16,经过加热组件16的加热进入出水组件,热水从出水组件的出口流向茶壶3。由于加热组件16邻近出水组件,因而经加热组件16加热后的水可以快速经由出水组件进入茶壶3内,热量损失小,间接的提高了加热效率。
[0104]此外冷水流经加热组件16时被加热成为热水,而加热组件16与第二阀组件5之间通过进水盖17密封连接,从而使热水经由进水盖17、第二阀组件5进入茶壶3,且密封性能好。具体而言,如图3和图9所示,第二阀组件5的出水口阀52的密封壳521和加热组件16之间通过进水盖17连接。
[0105]为了便于热水进入茶壶3,且便于冷水进入供水通道,进水组件还可以包括用于从供水通道的入口 151进入的水供入到供水通道的出口 152处的水泵153,参照图3所示,水泵153和入水口阀42可以做成一体结构,从而节省安装的空间。
[0106]如图2和图3所示,基座1的壳体12的部分向上凸出以形成第一凸出部123和第二凸出部124,第一凸出部123内限定出与安装空间13连通的第一腔室1231,其中进水组件设在第一腔室1231内。第二凸出部124内限定出与安装空间13连通的第二腔室1241,其中出水组件设在第二腔室1241内。由此增大了基座1的内部空间,为泡茶装置100的零部件安装提供了便利,同时将进水组件和出水组件分别放置,布局合理,空间利用率高。
[0107]进一步地,壳体12可以包括外壳121和设在外壳121内的内壳122,其中进水组件、出水组件和加热组件16均连接至内壳122上。可选地,外壳121和内壳122可以通过胶粘方式紧密贴合。
[0108]下面参照图6和图7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泡茶装置100的加热组件16的具体结构。
[0109]如图6和图7所示,加热组件16包括:下壳161、上盖162和铸铝加热管163。下壳161和上盖162之间限定出加热腔室,铸铝加热管163设在加热腔室内,且铸铝加热管163具有冷水进口 1631和热水出口 1632。
[0110]加热组件16工作时,冷水从铸铝加热管163的冷水进口 1631进入,经过铸铝加热管163的加热后成为热水,从铸铝加热管163的热水出口 1632流出。
[0111]具体而言,铸铝加热管163的冷水进口 1631可以与供水通道的连通管相连通,铸铝加热管163的热水出口 1632可以与供水通道的出水组件相连通。更为具体地,铸铝加热管163的热水出口 1632可以通过进水盖17与供水通道的出水组件相连通。
[0112]通过将铸铝加热管163设在加热腔室内,使铸铝加热管163通过下壳161和上盖162与周边的其它塑料零件隔离开,从而在铸铝加热管163加热水时,防止铸铝加热管163的热量对塑料零件加热,避免塑料零件受热熔化或变形,使加热组件16的安全性能高。
[0113]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加热组件16可以包括下壳161、上盖162、铸铝加热管163、第一硅胶垫165、第二硅胶垫166和突跳温控器164。
[0114]第一硅胶垫165可以设在铸铝加热管163和上盖162之间,第二硅胶垫166可以设在铸销加热管163和下壳161之间。通过设置第一娃胶垫165和第二娃胶垫166,可以在铸铝加热管163加热水时进一步将防止热量辐射及散发到下壳161、上盖162及周边塑料件,同时在铸铝加热管163过热时可以对下壳161、上盖162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0115]如图6和图7所示,突跳温控器164可以与铸铝加热管163连接以防止过热,从而防止由于铸铝加热管163过热造成的破坏(例如烧穿其它零件)或其它安全性问题(例如烫伤)。
[0116]可以理解的是,当铸铝加热管163过热时,突跳温控器164可以给铸铝加热管163断电以使铸铝加热管163停止加热,从而对铸铝加热管163起到保护作用。突跳温控器164的具体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在此不再详细叙述。
[0117]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突跳温控器164可以为两个,且两个突跳温控器164可以分别串联在铸铝加热管163的邻近中心加热部和远离中心加热部的位置。由此实现防止过热。
[0118]具体而言,两个突跳温控器164可以选择同一温度,而由于两个突跳温控器164位于铸铝加热管163的不同位置,因而当其中一个位置(例如邻近中心加热部的位置和远离中心加热部的位置中的一个)过热时,铸铝加热管163就停止加热,从而起到双重保护作用。
[011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泡茶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19,控制器19可以连接在铸铝加热管163的电源输入端1633以控制铸铝加热管163的加热功率和加热时间,从而使铸铝加热管163的加热时间为预定时间,且将水加热到预定温度,使泡茶装置100的使用更加便利。
[0120]如图5所示,控制器19可以包括电路板191和控制板192,电路板191和控制板192均可以安装在基座I的安装空间13内。可以理解的是,电路板191通过为加热组件16、水泵153等提供电路连接,控制板192上设有与电路板191相连的触控按键以及按键灯。
[0121]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泡茶装置10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用于检测茶壶3是否安装到基座I的预定位置的触动检测组件6,触动检测组件6设置在基座I上,且触动检测组件6位于基座I与茶壶3之间,触动检测组件6与控制器19相连以便控制器19根据触动检测组件6的检测值控制第一阀组件4、水泵153以及加热组件16动作。
[0122]具体而言,当触动检测组件6检测到茶壶3未安装到基座1的预定位置时,将信号反馈给电路板191,提示音响起,同时触控按键的指示灯闪烁,电路中断,加热组件16不会加热,入水口阀42不会打开,水泵153停止抽水。
[0123]当触动检测组件6检测到茶壶3安装到基座1的预定位置时,将信号反馈给电路板191,此时触控按键的指示灯不亮,当按下触控按键中的开始按键时,通过电路控制入水口阀42打开,水泵153开始泵水,将水抽入加热组件16,加热组件16在电路控制下调整加热功率以及加热时间,并把水加热到所需温度,加热后的水流通过第二阀组件5流入茶壶3中。
[012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3所示,入水口阀42、出水口阀52、水泵153、加热组件16、控制器19、电源接头18和触动检测组件6均可以安装在基座1的安装空间13内。其中,电源接头18适于将外界电源引入控制器19的电路板191。
[0125]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入水口阀42、出水口阀52、水泵153和加热组件16、控制器19、电源接头18和触动检测组件6均可以安装在基座1的内壳122上。
[0126]参照图3所示,入水口阀42可以通过螺栓连接至内壳122上。进水盖17可以通过螺栓连接至内壳122上,且进水盖17与内壳122之间限定出容纳空间,出水口阀52容纳在容纳空间内。其中容纳空间与安装空间13连通或为安装空间13的一部分。更为具体地,入水口阀42设在第一腔室1231内,出水口阀52设在第二腔室1241内。
[0127]如图3和图9所示,出水口阀52的密封壳521的上端与安装空间13的顶壁之间通过第一密封圈525紧密配合,进水盖17和密封壳521之间通过第二密封圈526紧密配合,进水盖17还与加热组件16连通。由此密封壳521通过第一密封圈525和第二密封圈526被密封夹设在安装空间13的顶壁与进水盖17之间,从而密封性能好,且出水口阀52可以更稳固地安装在基座1内壳122上。
[0128]下面参照图1-图9并结合上面的描述,泡茶装置100的工作过程如下:
[0129]拿起箱盖23,将冷水装入水箱2中,然后盖好箱盖23,如需泡茶,则将茶包或是其他材料放入茶壶3里的茶壶漉网32中。
[0130]茶壶3安装到基座1后,茶壶阀51被动打开,水箱2安装到基座1上后,水箱阀41被动打开,水箱2内的水流流入供水通道的入口 151,在控制器19的控制下,入水口阀42打开、水泵153开始工作,加热组件16调整加热功率和加热时间,把水加热到预定温度,加热后的热水从出水口阀52依次通过供水通道的出口 152、茶壶阀51流入茶壶3中。
[0131]当水温很高时,沸腾或接近沸腾的水和气泡均从茶壶阀51流入茶壶3底部,气泡会急速上浮,并破裂。由此可以呈现出大量气泡从一点向外扩散并上浮破裂的视觉效果(类似沸腾),用户体验好。
[0132]在预定时间后,加热组件16停止加热,此时可以抓住茶壶3的提手将茶壶3提起将泡好的茶水倒入杯子或是其他器皿中以便饮用。
[0133]简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泡茶装置100,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安全性高。
[01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顶”、“底”、“内”、“外”、“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13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013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13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13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0139]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权利要求】
1.一种泡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内具有供水通道和用于对所述供水通道内的水加热的加热组件; 水箱,所述水箱可拆卸地设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水箱通过第一阀组件与所述供水通道的入口连通; 茶壶,所述茶壶可拆卸地设在所述基座上,所述茶壶通过第二阀组件与所述供水通道的出口连通,所述茶壶包括壶体和壶盖,所述壶盖安装在所述壶体的敞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组件包括: 水箱阀,所述水箱阀设在所述水箱底部的出水口处,所述水箱放置在所述基座上时所述水箱阀打开; 入水口阀,所述入水口阀设在所述供水通道的入口处以控制所述供水通道的入口的开启和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泡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顶部具有止抵凸台; 所述水箱阀包括: 水箱密封圈,所述水箱密封圈止挡在所述水箱底部的所述出水口上; 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上端连接在所述水箱密封圈上,所述水箱放置在所述基座上时,所述移动杆由所述止抵凸台止抵向上移动以使所述水箱密封圈将所述出水口打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泡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口阀为电磁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组件包括设在所述茶壶底部的入水口处的茶壶阀和设在所述供水通道的出口处的出水口阀,所述茶壶放置在所述基座上时所述茶壶阀和所述出水口阀打开且连通,所述茶壶脱离所述基座时所述茶壶阀和所述出水口阀均关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泡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壶阀包括: 茶壶密封圈,所述茶壶密封圈止挡在上述茶壶底部的所述入水口上;和 第一移动杆,所述第一移动杆的上端连接至所述茶壶密封圈; 所述出水口阀包括: 密封壳,所述密封壳设在所述供水通道的出口处且与所述供水通道连通; 通道密封圈,所述通道密封圈止挡在所述密封壳的底部; 第二移动杆,所述第二移动杆弹性地设在所述密封壳内且其下端连接至所述通道密封圈; 其中,所述茶壶放置在所述基座上时所述第一移动杆和所述第二移动杆相互止抵推动以使所述茶壶密封圈打开所述入水口、所述通道密封圈打开所述密封壳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泡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阀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二移动杆上且将所述第二移动杆常向上推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底座和壳体,所述壳体设在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底座之间限定出安装空间,其中所述供水通道和所述加热组件均设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泡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通道包括进水组件、出水组件和连接在所述进水组件和所述出水组件之间的连通管,其中所述供水通道的入口由所述进水组件的入口构成,且供水通道的出口由所述出水组件的出口构成; 所述加热组件连接在所述连通管和所述出水组件之间,且所述加热组件与所述第二阀组件之间通过进水盖密封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泡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组件还包括用于从所述入口进入的水供入到所述出口处的水泵。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泡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壳体的部分向上凸出以形成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内限定出与所述安装空间连通的第一腔室,其中所述进水组件设在所述第一腔室内, 所述第二凸出部内限定出与所述安装空间连通的第二腔室,其中所述出水组件设在所述第二腔室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泡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设在所述外壳内的内壳,其中所述进水组件、所述出水组件和所述加热组件均连接至所述内壳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泡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通过胶粘方式紧密贴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泡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 限定出加热腔室的下壳和上盖; 铸铝加热管,所述铸铝加热管设在所述加热腔室内,且所述铸铝加热管具有冷水进口和热水出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泡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在所述铸铝加热管的电源输入端以控制所述铸铝加热管的加热功率和加热时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泡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 第一硅胶垫,所述第一硅胶垫设在所述铸铝加热管和所述上盖之间; 第二硅胶垫,所述第二硅胶垫设在所述铸铝加热管和所述下壳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泡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突跳温控器,所述突跳温控器与所述铸铝加热管连接以防止过热。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泡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跳温控器为两个,且分别串联在所述铸铝加热管的邻近中心加热部和远离中心加热部的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壶内设有茶壶漉网。
【文档编号】A47J31/00GK204232762SQ201420764177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5日
【发明者】南春来, 何新华, 陈炜杰 申请人: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文档序号 :
【 1477823 】
技术研发人员:南春来,何新华,陈炜杰
技术所有人: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南春来,何新华,陈炜杰
技术所有人: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