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山桐子油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山桐子油的制备方法,属于食用油的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Maxim. var. vestita Diels)为大风科山桐子属植物, 落叶乔木,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尤其是四川、陕西等地有大量的野生资源。山桐子含油量高达36-38%,单株产油量高达25-30kg,并且成产期长达40-50年。山桐子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极富营养价值,早期的研究和产区当地农民多年来的实际食用过程也证明了其安全性。此外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山桐子的栽种不占用耕地,充分利用山桐子资源有利于满足我国人民对食用油的需求,缓解耕地压力,符合国家战略要求。一般从油料作物中生产出来的未经加工的油称为毛油,含有杂质,满足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有些甚至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棉籽油中的棉籽酚,菜籽油中的芥酸等,因此需要对毛油进行精制达到植物标准。植物油精制需要经过脱胶,脱酸,脱色,脱臭等工序。因为油脂胶质主要为磷脂所以脱胶也称为脱磷,目前工艺有水化法脱胶、酸法脱胶、膜法脱胶和酶法脱胶。水化法是去除油脂中胶质的一种传统方法,水化脱胶是利用水化磷脂等胶质的亲水性,在搅拌下将热水加入油中,使磷脂吸水膨胀凝聚,膨胀后的油脂能吸附油脂中的其它胶质,使胶质在油中的溶解度降低,经自然沉降与油分离。磷酸脱胶是将未脱胶或水化脱胶油加热磷酸或柠檬酸等调节体系的PH值,使非水化磷脂解离,之后将磷脂冷却加水使磷脂在慢速状态下形成稳定的液态晶体,这些晶体会有效地束缚糖及金属离子,沉淀下来。目前山桐子油的精制过程往往忽略了脱胶的重要性,往往不进行脱胶或仅仅进行水化脱胶。高酸值油脂,若采用目前工业生产中的化学碱炼或物理蒸馏的脱酸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油脂酸值高,化学碱炼工艺中添加的超量碱用量大,碱在与游离脂肪酸的中和过程中,也皂化了大量中性油,使精炼得率偏低;物理精炼水蒸汽汽提脱酸,油脂需要在较长时间的高温下处理,影响油脂品质,油脂中一些有效成分如VE和留醇等会随水蒸汽汽提而溢出,降低了保健营养价值。分子蒸馏技术是由于物料受热温度低,滞留时间短,热稳定性好等优点,对高分子量、高粘度、热敏性物料的处理提供了途径。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分离游离脂肪酸的同时保存了油脂中的有效成分,脱除油脂中的异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山桐子油的制备方法,其特点是将山桐子油进行脱胶、脱酸处理,获得品质优良的食用山桐子油。它具有收率高、油脂中有效成分损失小符合国家食用油的卫生标准。本发明的目的由以下技术实现,其中所述原料份数除特殊说明外,均为重量份数。山桐子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预处理将山桐子毛油用滤布过滤除去机械杂质;O)、脱胶将上述过滤后的山桐子毛油100份,于温度75-80°C,加入0. 5-2. 0份的脱胶剂,搅拌20-35min,冷却后离心分离下层胶质,上层山桐子油用去离子水洗至中性,获得山桐子脱胶油;(3)、脱水将上述脱胶油于真空度4000-5000Pa,温度60_8(TC脱水20_30min ;、脱酸将上述脱水油100份,在温度105-130°C,压力10_20Pa,进料速率80_120mL/h,刮膜器转速150-200r/min连续脱酸,轻组分为脱除游离脂肪酸,重组分为成品油,获得山桐子油的得率为75-80%。脱胶剂为磷酸或柠檬酸。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山桐子油。上述山桐子油在食品油中应用。性能测试采用国家标准GB5537-2008、GB/T17756-2003、GB/T5530. 37-1996 和 GB/ T5530-2005检测,山桐子油为浅红色透明液体,无溶剂残留,磷脂含量小于50ppm,酸值低于0. 46,烟点高于2000C ο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本发明提供的山桐子油的制备方法脱除胶质和脂肪酸彻底,油脂得率高,成品油烟点高,储存过程中性质稳定,不出现沉淀现象,不变色,不需专门的脱臭工艺。2,本发明提供的山桐子油的制备方法生产周期短,有效保留油脂中的维生素E等有效成分。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有必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熟练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内容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实施例1(1)、预处理将山桐子毛油用滤布过滤,除去机械杂质;O)、脱胶将上述预处理后的山桐子油100份,加入三颈烧瓶中,于温度75°C,加入油重的 0. 5份磷酸,搅拌20min,冷却后离心分离下层胶质,上层山桐子油用去离子水洗至中性,获得到山桐子脱胶油;(3)、脱水将上述脱胶油于真空度40001 ,温度60°C脱水30min ;、脱酸
将上述脱水油100份,在温度105°C,压力10Pa,进料速率80mL/h,刮膜器转速 150r/min连续脱酸,轻组分为脱除游离脂肪酸,重组分为成品油。实施例2(1)、预处理将山桐子毛油用滤布过滤,除去机械杂质;O)、脱胶将上述预处理后的山桐子油100份,加入三颈烧瓶中,于温度80°C,加入油重的 2. O份磷酸,搅拌35min,冷却后离心分离下层胶质,上层山桐子油用去离子水洗至中性,获得到山桐子脱胶油;(3)、脱水将上述脱胶油于真空度50001 ,温度60°C脱水20min ;、脱酸将上述脱水油100份,在温度130°C,压力20Pa,进料速率120mL/h,刮膜器转速 200r/min连续脱酸,轻组分为脱除游离脂肪酸,重组分为成品油。实施例3(1)、预处理将山桐子毛油用滤布过滤,除去机械杂质;O)、脱胶将上述预处理后的山桐子油100份,加入三颈烧瓶中,于温度77°C,加入油重的
1.5份磷酸,搅拌25min,冷却后离心分离下层胶质,上层山桐子油用去离子水洗至中性,获得到山桐子脱胶油;(3)、脱水将上述脱胶油于真空度45001 ,温度75°C脱水25min ;、脱酸将上述脱水油100份,在温度110°C,压力15Pa,进料速率100mL/h,刮膜器转速 170r/min连续脱酸,轻组分为脱除游离脂肪酸,重组分为成品油。实施例4(1)、预处理将山桐子毛油用滤布过滤,除去机械杂质;O)、脱胶将上述预处理后的山桐子油100份,加入三颈烧瓶中,于温度78°C,加入油重的
2.0份柠檬酸,搅拌35min,冷却后离心分离下层胶质,上层山桐子油用去离子水洗至中性, 获得到山桐子脱胶油;(3)、脱水将上述脱胶油于真空度50001 ,温度70°C脱水30min ;、脱酸将上述脱水油100份,在温度120°C,压力17Pa,进料速率110mL/h,刮膜器转速 190r/min连续脱酸,轻组分为脱除游离脂肪酸,重组分为成品油。
权利要求
1.一种山桐子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预处理将山桐子毛油用滤布过滤除去机械杂质; O)、脱胶将上述过滤后的山桐子毛油100份,于温度75-80°C,加入0. 5-2. 0份的脱胶剂,搅拌 20-35min,冷却后离心分离下层胶质,上层山桐子油用去离子水洗至中性,获得山桐子脱胶油;03)、脱水将上述脱胶油于真空度4000-5000Pa,温度60-80°C脱水20-30min ;、脱酸将上述脱水后的山桐子油,在温度105-130°C,压力10-20Pa,进料速率80-120mL/h,刮膜器转速150-200r/min连续脱酸,轻组分为脱除游离脂肪酸,重组分为成品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山桐子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脱胶剂为磷酸或柠檬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山桐子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山桐子油在食品油中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桐子油的制备方法,其特点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山桐子毛油用滤布过滤除去机械杂质;将上述过滤后的山桐子毛油100份,于温度75-80℃,加入0.5-2.0份的脱胶剂,搅拌20-35min,冷却后离心分离下层胶质,上层山桐子油用去离子水洗至中性,获得山桐子脱胶油;将上述脱胶油于真空度4000-5000Pa,温度60-80℃脱水20-30min。将上述脱水后的山桐子油,在温度105-130℃,压力10-20Pa,进料速率80-120mL/h,刮膜器转速150-200r/min连续脱酸,轻组分为脱除游离脂肪酸,重组分为成品油。它具有脱除胶质和脂肪酸彻底,生产周期短,有效保留油脂中的维生素E等有效成分,油脂收率高,油烟点高,储存过程中性质稳定,不出现沉淀现象,不变色,不需专门的脱臭工艺。
文档编号C11B3/04GK102191128SQ20111011476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5日
发明者付卓锐, 吴斌, 张正香, 莫开林 申请人: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文档序号 :
【 1357255 】
技术研发人员:吴斌,张正香,付卓锐,莫开林
技术所有人: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吴斌,张正香,付卓锐,莫开林
技术所有人: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