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殖池底污虹吸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养殖池底污虹吸装置,它包括清污底盖,所述清污底盖采用楔形空腔结构,在其内部形成清污空腔,所述清污底盖的前端安装有长条状的清污刷,所述清污底盖的顶部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采用空心结构,支撑杆内部插装有虹吸软管,所述虹吸软管的一端穿过清污底盖直接与池底接触,所述虹吸软管上安装有止水阀。通过虹吸装置的应用能够实现养殖池底部污物的原位清理,避免了传统倒池清污人工操作惊扰而引起鱼类强烈应激,提高工作效率,解决高密度集约化养殖过程中养殖池底质清理难题。
【专利说明】
一种养殖池底污虹吸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产养殖辅助用具,尤其是一种养殖池底污虹吸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高密度集约化养殖过程中优良的水质环境是养殖生产成功与否的关键影响因素。然而随着养殖时间延长,养殖池内将不可避免的累积许多鱼类排泄物、饵料残渣以及其他有机碎肩等,这些有机污物不仅会直接导致水质理化环境恶化(如PH降低、氨氮和硫化氢升高),同时也是致病菌、病毒等滋生的温床。因此,养殖过程中有必要定期对养殖池底进行全面的污物清理以降低病害爆发风险。
[0003]目前,池塘底质清理常用方法为养殖池排空后对池底进行集中清洗,这种操作方式不仅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倒池过程中的人工操作也会对养殖对象造成惊扰,甚至机械损伤。因此,亟需根据鱼池清污需求研发一种高效的养殖池原位清污装置以解决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池定期清污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研究设计一种制作工艺简单、操作便捷、高效实用的养殖池底污虹吸装置,通过虹吸装置的应用能够实现养殖池底部污物的原位清理,避免了传统倒池清污人工操作惊扰而引起鱼类强烈应激,提高工作效率,解决高密度集约化养殖过程中养殖池底质清理难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养殖池底污虹吸装置,它包括清污底盖,所述清污底盖采用楔形空腔结构,在其内部形成清污空腔,所述清污底盖的前端安装有长条状的清污刷,所述清污底盖的顶部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采用空心结构,支撑杆内部插装有虹吸软管,所述虹吸软管的一端穿过清污底盖直接与池底接触,所述虹吸软管上安装有止水阀。
[0006]所述清污底盖采用不锈钢板焊接成楔形腔,其顶部中心位置加工有圆孔,所述圆孔与支撑杆相配合,所述清污底盖的底部安装有两个万向轮。
[0007]所述虹吸软管采用PVC透明软管。
[0008]所述清污刷采用海绵材质,采用粘结剂粘合的方式固定在清污底盖的前端。
[0009]所述万向轮采用双轴承聚氨酯万向轮。
[0010]所述支撑杆采用不锈钢材质的钢管。
[0011]所述止水阀采用不锈钢材质的螺旋止水夹。
[0012]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1、本实用新型具有制作工艺简单、操作便捷以及高效实用等特点。
[0014]2、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虹吸装置集养殖池擦洗与虹吸于一体,改变了传统高密度集约化养殖倒池清底的操作方式,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5]3、本实用新型虹吸装置其清污端楔形结构设计可以在池底清理过程中对养殖鱼进行有效驱赶以避免擦伤。
[0016]4、采用虹吸的方式进行养殖池底部清污处理节省了能量,起到了环保节能的目的。
[0017]5、通过设置支撑杆方便了作业人员手持支撑杆,进而方便了对养殖池底部的污物的清理,进而提高了清理效率。
[0018]6、通过设置止水阀能够方便及时的控制虹吸软管的开启和关闭,提高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面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清污底盖1、虹吸软管2、清污刷3、万向轮4、支撑杆5、止水阀6。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所示,一种养殖池底污虹吸装置,它包括清污底盖I,所述清污底盖I采用楔形空腔结构,在其内部形成清污空腔,所述清污底盖I的前端安装有长条状的清污刷3,所述清污底盖I的顶部安装有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采用空心结构,支撑杆5内部插装有虹吸软管2,所述虹吸软管2的一端穿过清污底盖I直接与池底接触,所述虹吸软管2上安装有止水阀6 0
[0026]进一步的,所述清污底盖I采用不锈钢板焊接成楔形腔,其顶部中心位置加工有圆孔,所述圆孔与支撑杆5相配合,所述清污底盖I的底部安装有两个万向轮4。
[0027]进一步的,所述虹吸软管2采用PVC透明软管。通过采用透明的软管能够方便的观察到管内的情况,方便在发生堵塞时及时清理。
[0028]进一步的,所述清污刷3采用海绵材质,采用粘结剂粘合的方式固定在清污底盖I的前端。通过海绵材质提高了清污效果,而且更换方便。
[0029]进一步的,所述万向轮4采用双轴承聚氨酯万向轮,提高了耐用性。而且方便了清污底盖I的移动。
[003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5采用不锈钢材质的钢管。防止其发生锈蚀,影响其寿命。
[0031]进一步的,所述止水阀6采用不锈钢材质的螺旋止水夹。进而方便控制其开启和关闭。
[0032]实施例2:
[0033]进一步的,所述的清污底盖I是由不锈钢板焊接的楔形腔,清污底盖I规格为长30cm、宽20cm、高度10cm,底盖顶面中央预留圆形排污孔,排污孔直径5cm;
[0034]进一步的,所述的虹吸软管2是一种PVC透明软管,管径38mm,长度1.0m;
[0035]进一步的,所述的清污刷3是一种海绵材质,它是由长条状海绵粘合在清污底盖I前段的固定架上构成,海绵条带长30cm,宽3cm,高2cm;
[0036]进一步的,所述的万向轮4是一种双轴承聚氨酯万向轮,轮轴直径3cm,通过铆钉固定在清污底盖I上;
[0037]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杆5是一根不锈钢材质的钢管,钢管直径约4.8cm,钢管长度60cm,焊接在清污底盖I排污圆孔位置。
[0038]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为:
[0039]工作过程中,通过将清污底盖I与养殖池的底部相贴合,然后使清污刷3与养殖池相接触,对其进行摩擦清污处理,清理过程中通过虹吸软管2对污水和污物进行吸取,进入到虹吸软管2进而将其排出,采用虹吸原理提高了清污效果,而且节省了能量,起到了环保节能的目的。
[0040]上述实施例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养殖池底污虹吸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清污底盖(I),所述清污底盖(I)采用楔形空腔结构,在其内部形成清污空腔,所述清污底盖(I)的前端安装有长条状的清污刷(3),所述清污底盖(I)的顶部安装有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采用空心结构,支撑杆(5)内部插装有虹吸软管(2),所述虹吸软管(2)的一端穿过清污底盖(I)直接与池底接触,所述虹吸软管(2)上安装有止水阀(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池底污虹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污底盖(I)采用不锈钢板焊接成楔形腔,其顶部中心位置加工有圆孔,所述圆孔与支撑杆(5)相配合,所述清污底盖(I)的底部安装有两个万向轮(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池底污虹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软管(2)采用PVC透明软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池底污虹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污刷(3)采用海绵材质,采用粘结剂粘合的方式固定在清污底盖(I)的前端。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养殖池底污虹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轮(4)采用双轴承聚氨酯万向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池底污虹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5)采用不锈钢材质的钢管。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池底污虹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阀(6)采用不锈钢材质的螺旋止水夹。
【文档编号】A01K63/04GK205671276SQ201620612429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1日 公开号201620612429.0, CN 201620612429, CN 205671276 U, CN 205671276U, CN-U-205671276, CN201620612429, CN201620612429.0, CN205671276 U, CN205671276U
【发明人】曲焕韬, 刘勇, 李莎, 刘雪涛, 吴川
【申请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文档序号 :
【 10979432 】
技术研发人员:曲焕韬,刘勇,李莎,刘雪涛,吴川
技术所有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曲焕韬,刘勇,李莎,刘雪涛,吴川
技术所有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