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驱动联合整地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主要涉及土壤耕整地作业机具。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农业土壤耕整地作业方式中,尤其在大面积整地作业中,普遍采用铧式翻地犁、重型梅花耙或圆盘耙组、钉齿耙组及V型镇压器组等多种农具对土壤先后进行平翻、耙碎耙细、耙平、镇压一系列作业,以期达到土壤播种作业标准要求,机具配备多而复杂,多次反复下田碾压土壤,不仅购机成本、作业成本大幅度提高,作业效率低下,而且对土壤的破坏十分严重,影响农业作物生长和产量。近年来,随着自然条件、气候环境的变化,我国广大北方旱作农业区域春季土壤含水率普遍下降,大范围、大面积翻动土壤耕层更加剧了春天播种季节土壤墒情的恶化,因此农艺上提出少耕、甚至免耕的保护性耕作要求。目前,部份农机企业和科研单位已在研发适应保护性耕作要求的整地机具,但由于其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尚不能完全满足和适应农业需要,推广应用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结合保护性土壤耕作的农艺要求,设计提供一种动力驱动联合整地机,实现用一台机具一次下田即可完成土壤耕整地作业,达到符合播种作业质量要求、减少土壤水份丢失、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满足保护性耕作农艺要求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设计是,在机架总成的下部位上从前至后依次固装破茬圆盘总成、深松铲总成和碎茬压茬旋耕刀轴总成,碎茬压茬旋耕刀轴总成与齿轮箱连接;破茬圆盘总成的破茬刀刃线与深松铲总成的对称中心线纵向重合;深松铲总成的最低点低于破茬圆盘总成的最低点,至此构成动力驱动联合整地机。
本实用新型一次下田即可完成破茬、深松和动力驱动的碎茬、压茬、旋耕作业,满足了保护性土壤耕作农业要求,达到了播种需要的标准种床条件,作业时对土层未做大的翻动,减少了土壤水份的散失,前置的破茬圆盘总成切断残茬使机具作业时不堵草,动力驱动的碎茬压茬旋耕刀轴总成碎、压、旋作业阻力小、不缠草,具有结构设计新颖合理、作业效率高,作业质量好、作业故障少、作业成本低廉的特点,是保护性耕作的理想作业机具。该机具也可以用于水田旱整地时作业使用。
图1是动力驱动联合整地机总体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中件号说明1、齿轮箱、2、悬挂架、3、机架总成、4、破茬圆盘总成、5、深松铲总成、6、碎茬压茬旋耕刀轴总成、7、平土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动力驱动联合整地机包括机架总成3及配装在机架总成3上的齿轮箱1、悬挂架2、平土板7,在机架总成3的下部位上从前至后依次固装破茬圆盘总成4、深松铲总成5和碎茬压茬旋耕刀轴总成6,深松铲总成5位于破茬圆盘总成4后部与碎茬压茬旋耕刀轴总成6前部之间,碎茬压茬旋耕刀轴总成6位于平土板7前部,并与齿轮箱1连接。破茬圆盘总成4的破茬刀刃线与深松铲总成5的对称中心线纵向重合。深松铲总成5的最低点低于破茬圆盘总成4的最低点。
作业时,利用悬挂架2与拖拉机液压悬挂装置连接,拖拉机动力输出轴旋转动力经齿轮箱1驱动碎茬压茬旋耕刀轴总成6快速旋转,在拖拉机牵引下机具前行,破茬圆盘总成4首先完成破茬作业,在破茬开口处深松铲总成5进行深松作业,最后动力驱动快速转动的碎茬压茬旋耕刀轴总成6完成碎、压茬和土壤旋耕作业。作业后地表面平整。
权利要求1.一种动力驱动联合整地机,包括机架总成(3)及配装在机架总成(3)上的齿轮箱(1)、悬挂架(2)、平土板(7),其特征在于在机架总成(3)的下部位上从前至后依次固装破茬圆盘总成(4)、深松铲总成(5)和碎茬压茬旋耕刀轴总成(6),深松铲总成(5)位于破茬圆盘总成(4)后部与碎茬压茬旋耕刀轴总成(6)前部之间,碎茬压茬旋耕刀轴总成(6)位于平土板(7)前部,并与齿轮箱(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驱动联合整地机,其特征在于破茬圆盘总成(4)的破茬刀刃线与深松铲总成(5)的对称中心线纵向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驱动联合整地机,其特征在于深松铲总成(5)的最低点低于破茬圆盘总成(4)的最低点。
专利摘要动力驱动联合整地机属于农业机械中土壤耕整地机具;在机架总成上从前至后依次固装破茬圆盘总成、深松铲总成和碎茬压茬旋耕刀轴总成,碎茬压茬旋耕刀轴总成与齿轮箱连接;破茬圆盘总成的破茬刀刃线与深松铲总成的对称中心线纵向重合,深松铲总成的最低点低于破茬圆盘总成的最低点;本机一次下田即完成破茬、深松和动力驱动旋转的碎茬、压茬及土壤旋耕作业,是适应保护性耕作的整地机具,具有结构配置合理、作业效率高、质量好、故障少、成本低廉的特点。
文档编号A01B49/02GK2814924SQ20052002110
公开日2006年9月13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23日
发明者张维祥, 刘俊臣, 周长生, 王志旺 申请人:张维祥
文档序号 :
【 174624 】
技术研发人员:张维祥,刘俊臣,周长生,王志旺
技术所有人:张维祥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技术研发人员:张维祥,刘俊臣,周长生,王志旺
技术所有人:张维祥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 :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