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技术  电子电路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固体散料输送试验装置的制造方法

2025-11-01 09:20:08 440次浏览
。本实用新型中分流装置I的优点在于切换控制方便,无漏料,从而利于测量精确,对零件尺寸精度要求低。
[0035]如图4中,试验绞龙4的进料口 44 一端与底板8铰接或被底板8上的限位块37限位,试验绞龙4的中部设有可升降的倾角调节装置3。
[0036]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倾角调节装置3中,座板33与底板8铰接,座板33上安装有可旋转不可轴向位移的蜗轮螺母34,如图4中所示,蜗轮螺母34被活动镶嵌在座板33壳体内,蜗轮螺母34的两端设置推力轴承,以使蜗轮螺母34只能转动,不能轴向位移。蜗杆35与蜗轮螺母34的外壁啮合,以通过蜗杆35驱动蜗轮螺母34旋转,蜗轮螺母34的内壁与螺杆38螺纹连接,以通过蜗轮螺母34的旋转,驱动螺杆38升降,螺杆38与试验绞龙4的中部铰接。由此结构,可以方便地调节试验绞龙4的倾角,可以在35度到55度之间无极调节。本例中,将蜗轮和螺母组合成为一个零件,简化了结构,也便于实现倾角调节装置自锁。图中采用了手柄36进行调节的方案,采用电机或液压马达驱动蜗杆35旋转进行调节也是可行的。本例中,限位立柱5限定了试验绞龙4的两侧位置,使试验绞龙4仅能在限位立柱5之间滑动。
[0037]实施例2:
[0038]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5、6所示,一种采用上述的试验装置进行输送试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9]一、通过倾角调节装置3设定试验绞龙4的倾角,将分流装置I切换到第一出料口108,此时第一称重料斗2的闸门关闭,如图3中的左图所示;
[0040]二、储料斗7给试验绞龙4的进料口 44供料,优选的,储料斗7的出料口位于试验绞龙4的进料口 44顶部以下,以便于实现无需控制地连续供料,试验绞龙4上的变频电机或液压马达启动送料,设定开始时间h,物料从试验绞龙4的出料口 43排出到分流装置1,经第一出料口 108排入到第一称重料斗2内,此时第一称重料斗2的称重传感器21开始称重;优选在称重传感器21设定前,将包含有整个第一称重料斗总成的重量设为归零,从而,便于后期计算,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重新归零。
[0041]三、当采集到称重传感器21的数值达到设定值,例如物料10装满整个第一称重料斗2的85%时,分流装置I开始切换分料板103到第二出料口 109,由于此时仍有余料从分料板103输入,称重传感器21继续称重,直至第一称重料斗2的称重传感器21称重得到最大值,并在重量不再增加时,得到输送到第一称重料斗2的时间段,此时分料板103已经旋转过水平面。由于采用了静态精确称量,通过分时计量可得到精确地瞬时流量,在该过程中通过变速可以精确测量变速后对输送流量的影响。如图6中所示,由称重传感器21称重得到的重量最大值,除以该时间段,可得到精确的平均流量。然后开启第一称重料斗2的自动闸门22排料至第一循环绞龙6,在第一称重料斗2的时间段获得的同时开始记录输送到第二称重料斗2’的时间;
[0042]四、分流装置I的分料板103切换到位后,如图3中的右图所示,物料10经第二出料口 109排入到第二称重料斗2’内,称重传感器21开始称重,当采集到称重传感器21的数值达到设定值,分流装置I再次切换到第一出料口 108 ;
[0043]五、第二称重料斗2’的的称重传感器21称重得到最大值,并得到输送到第二称重料斗2’的时间段,然后开启闸门排料至第二循环绞龙6’ ;
[0044]如此循环,精确测得试验绞龙4在一个时间段内输送的物料重量,从而得到该时间段内的瞬时流量和平均流量。经过长时间的多次循环,可以获得更为精确的平均流量,或者获得长时间运行对设备各项参数的影响。
[0045]在步骤三和步骤五中,第一循环绞龙6和第二循环绞龙6’输送物料至储料斗7,储料斗7给试验绞龙4的进料口 44供料,形成循环。
[0046]优选的方案中,试验绞龙4上设有变频电机,设置的扭矩传感器41和角速度传感器42与变频电机通过PLC或工控机形成闭环控制。例如通过角速度传感器42反馈变频电机的输出转速,以实现恒转速的闭环控制,通过设定扭矩值,实现恒扭矩的闭环控制。
[0047]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固体散料输送试验装置,其特征是:试验绞龙(4)的出料口(43)下方设有分流装置(I ),分流装置(I)底部设有可切换的第一出料口( 108)和第二出料口( 109),第一出料口(108)下方设有第一称重料斗(2),第二出料口(109)下方设有第二称重料斗(2’),第一称重料斗(2)位于第一循环绞龙(6)的进料口上方,第二称重料斗(2’)位于第二循环绞龙(6’)的进料口上方;第一循环绞龙(6)和第二循环绞龙(6’)的出料口位于储料斗(7)的上方,储料斗(7)位于试验绞龙(4)的进料口(44)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散料输送试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试验绞龙(4)上设有扭矩传感器(41)和角速度传感器(42 ),扭矩传感器(41)和角速度传感器(42 )与采集装置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散料输送试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称重料斗(2 )和第二称重料斗(2’)分别通过多个称重传感器(21)支承在支架(9 )上,称重传感器(21)与采集装置电连接,第一称重料斗(2)和第二称重料斗(2’ )的底部分别设有闸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散料输送试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分流装置(I)中,在第一出料口( 108 )和第二出料口( 109 )的连接部设有转轴(110),转轴(110 )与分料板(103)固定连接,转轴(110)的端头与主动轮(104)固定连接,主动轮(104)与从动轮(105)通过柔性传动件(107)连接,驱动气缸(106)与柔性传动件(107)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固体散料输送试验装置,其特征是:驱动气缸(106)缸体内的两端均为有杆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散料输送试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分流装置(I)中,在第一出料口( 108 )和第二出料口( 109 )的连接部设有转轴(110),转轴(110 )与分料板(103)固定连接,在转轴(110)的端头设置连杆,驱动气缸(106)与连杆铰接,通过驱动气缸(106)的伸缩运动,驱动转轴(110)和分料板(103)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固体散料输送试验装置,其特征是:分流装置(I)的上部为分料斗(101 ),在分料斗(101)与第一出料口( 108)和第二出料口( 109)连接部位的两侧设有导料板(10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散料输送试验装置,其特征是:试验绞龙(4)的进料口(44) 一端与底板(8)铰接或被底板(8)上的限位块(37)限位,试验绞龙(4)的中部设有可升降的倾角调节装置(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固体散料输送试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倾角调节装置(3)中,座板(33)与底板(8)铰接,座板(33)上安装有可旋转不可轴向位移的蜗轮螺母(34 ),蜗杆(35 )与蜗轮螺母(34 )的外壁啮合,蜗轮螺母(34 )的内壁与螺杆(38 )螺纹连接,螺杆(38)与试验绞龙(4)的中部铰接。
【专利摘要】一种固体散料输送试验装置,试验绞龙的出料口下方设有分流装置,分流装置底部设有可切换的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第一出料口下方设有第一称重料斗,第二出料口下方设有第二称重料斗,第一称重料斗位于第一循环绞龙的进料口上方,第二称重料斗位于第二循环绞龙的进料口上方。一种采用上述的试验装置进行输送试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分流装置循环切换到第一出料口或第二出料口,利用静态称量得到精确的物料重量,从而得到一个时间段内的平均流量。本实用新型可以获得高精度的物料输送瞬时流量和累积流量,误差小于千分之一。从而可以根据实验数据对输送装置进行优化设计,提高输送性能;并可利用该试验装置,进行出厂前的输送性能标定试验。
【IPC分类】B65G49-00, B65G47-18
【公开号】CN204264939
【申请号】CN201420751658
【发明人】陈新龙, 贾宏禹, 周思柱, 乔春, 吴汉川, 李宁, 曾运运, 黄朝斌, 尹进, 步卫平, 赵凯
【申请人】中石化石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第四机械厂, 长江大学
【公开日】2015年4月15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4日
文档序号 : 【 8557139 】

技术研发人员:陈新龙,贾宏禹,周思柱,乔春,吴汉川,李宁,曾运运,黄朝斌,尹进,步卫平,赵凯
技术所有人:中石化石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第四机械厂,长江大学

备 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声 明此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果你是此专利的发明人不想本网站收录此信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陈新龙贾宏禹周思柱乔春吴汉川李宁曾运运黄朝斌尹进步卫平赵凯中石化石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第四机械厂长江大学
一种用于煤球生产的上料机的制作方法 一种勾兑机的制作方法
相关内容